龐全書(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遼寧盤錦 121209)
雙作用泄油器在錦州油田的應用
龐全書(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遼寧盤錦 121209)
油管泄油器是有桿抽油泵的一種配套設備,油井作業時用來連通油管和套管通道,將油管內的液體泄至井內,使起出的油管內不帶井液,以改善施工條件,減少井場污染。但是在實施砂卡、蠟卡等特殊作業時,由于井下泄油裝置的不完善,易出現頂噴起管作業,井口污染控制難度大,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為此我們研制了一種新型泄油器,其具有錨定和泄油雙重功能,現場使用效果較好。
泄油器;雙作用
在油田開發與采油的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工藝環節就是井下作業。井下作業是根據油田調整、改造、挖潛的需要,按照工藝設計要求,利用一套地面及井下設備、工具對油水井采取的各種井下技術措施的工藝技術。由于其工作特點,容易發生原油、污水落地現象,造成地面環境污染。錦州油田地處自然保護區內,由于受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直致力于發展防污染的特色修井技術,即綠色修井技術。其中最主要的是應用井下泄油器,把油管里的油轉入到井筒中,避免起管的時候把原油、污水灑在井口的四周。
錦州油田現場應用的是撞擊式泄油器和提拉式泄油器,這兩種泄油器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取得較好的泄油效果,但是隨著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井下狀況復雜、多變,砂卡、蠟卡井等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泄油器打不開而出現的頂噴起管作業。據統計,我廠2013年就發生該種情況260井次,在現場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針對泄油器打不開的問題,我們研究應用了雙作用泄油器,取得較好的泄油效果。
井下泄油器發展至今主要有液壓式泄油器、提拉式泄油器、撞擊式泄油器和旋轉式泄油器四種類型。其中撞擊式和提拉式泄油器由于結構簡單和實用性強在錦州油田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隨著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井下狀況復雜、多變,因而出現了一些問題。
1.1 特殊井況泄油成功率低
其主要是以下三種原因造成的。一是水平井、大斜度井井身斜度大,桿身和油管摩擦大,桿體下撞動能小;二是出砂井中出現砂埋泵桿、卡桿、桿斷脫情況;三是稠油井采出液粘度高,投桿下行速度慢。當這三種情況出現時,在起泵時就會發生泄油器打不開的情況,從而發生頂噴起管作業,對現場造成嚴重污染。

圖1 雙作用泄油器結構
1.2 泄油后無法重復使用
由于兩種泄油器的機構特點,使用一次后,內部密封裝置已經被破壞,無法重復使用。
1.3 特種舉升泵無有效泄油裝置
由于特種泵的特殊結構設計,常規的撞擊式、提拉式泄油器無法滿足其使用要求。由于在下泵時沒有使用泄油器,當起泵時,就會發生頂噴起管作業,對現場造成污染。
上述情況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現場修井作業的實施,因此,我們研究應用了雙作用泄油器。
2.1 結構
如圖1所示,雙作用泄油器主要由錨定部分和泄油部分組成。
錨定部分的錨定功能即可輔助泄油,又可起到油管錨的作用;泄油部分的泄油功能可解決特殊井況下的泄油問題。
2.2 錨定部分設計
設計原則:不額外打壓,靠油管內外壓差錨定。其中活塞、
中心管和密封圈組成了液壓缸,油管內的液體可通過中心管上的連通孔進入液壓缸,當液體壓力達到3MPa,即油套液面差達到300米時,活塞可啟動上行,推動錨瓦沿錐體上的導向槽向外張開支撐在套管壁上,完成錨定。該設計沒有采用剪切銷釘,因此靠油管內外壓差就可錨定坐封,不需額外打壓。

圖2 泄油部分結構
2.3 泄油部分設計
設計原則:操作簡單可靠,不受泵型、卡桿等情況限制。
泄油孔位于錐體上,未開啟泄油狀態時,被泄油短節堵塞,油套環空不連通。當需要泄油時,正旋轉油管,錐體受錨瓦限制不能轉動,泄油短節就會沿著錐體上的左旋梯形螺紋旋轉退出,當泄油短接旋轉10圈時,泄油孔完全打開,完成泄油,當油套壓力平衡時,錨瓦受彈簧作用內收,從而解除錨定。該泄油器泄油后內部裝置沒有被破壞,使用后只需要把泄油短接恢復原位即可,不需更換任何部件,重復利用率高。
(1)該泄油器采用旋轉管柱泄油,不受泵型、卡桿等情況的限制,在特殊井況下的泄油成功率高。
(2)該泄油器同時具有泄油和錨定油管的雙重功能,可取代油井中的錨定器,減少作業成本。
2013年至今,檢、下泵使用雙作用泄油器205井次,其主要應用在深抽井、化學驅井、砂卡井、蠟卡井,檢泵起出的85口井均取得較好的泄油效果。
(1)經現場使用證明,該泄油器具有較好的效果,可解決井下作業造成的頂噴起管污染問題;同時具有油管錨定的雙重功能;
(2)該泄油器的研制成功,為井下泄油技術的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完善了綠色修井技術。
[1]童廣巖、李原記等.泄油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石油礦場機械,2003(32)
[2]熊建華、裘井崗、朱蘇青.KYLM-116液力錨的研制與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2005(27)
龐全書(1985-),男,2008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現從事采油工藝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