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薈
(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江西南昌 330032)
近年來,仿古景區掀起了新的熱潮。對于這種現象,謝玉紅 (2009)認為這符合約翰 .奈斯比特提出的文化反禪現象,人們樂意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但是當其他的文化開始侵蝕本民族的文化價值觀時,人們反過來會更加關注自己的文化,樹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1]。而在江西,有一座江南名樓叫做滕王閣,其為江南四大名樓之首,歷史文化地位高、文化厚重深遠,是一座典型的仿古景區。對于滕王閣而言,其所處的江西旅游市場,在“旅游強省”口號的推動下市場活躍性很高。江西省 11個地級市中,目前除南昌市外的其余地級市均有國家 AAAAA級風景名勝區。如今,滕王閣創建國家 AAAAA級風景名勝區的工作在南昌市政府的支持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事實上,相較于其它已是AAAAA級風景名勝區的 3大名樓,滕王閣的發展已是相對滯后。此外,從學界來看,針對仿古景區的研究數量有限,對于滕王閣景區的研究更是鮮有涉獵。因此,結合滕王閣景區自身發展需要和仿古景區學術研究需求,本文選取滕王閣作為仿古景區案例進行研究分析。
在國內旅游業,仿古旅游吸引物以仿古街區、歷丈文化主題公園和仿古城 3種形式呈現[2]。關于仿古街區,毛震 (2007)通過與歷史文化街區相比較歸納出仿古街區的概念,仿古街區是現代社會生產出來的,是對歷史街區的模仿和仿制,以古代街區格局為形式,以特色店面及紀念品為依托,以某個歷史文化背景為主題,并以滿足現代人們生活、休閑、旅游等需要為目的而建設的一種街區形式[3],其通過研究成都市仿古街區提出了仿古景區在旅游開發中的意義。關于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其為主題公園下的一個分類,關于此的研究多包含在主題公園的研究中,王偉杰 (2011)將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定義為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主題,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并采取多層次的空間活動的設置方式,將諸多娛樂休閑要素和服務接待設施集于一體的現代旅游目的地[4],其將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分為歷史人物類、地域文化類、民族民間文化類、歷史片段類、仿古建筑類和傳統文化類,并以大唐芙蓉園和清明上河園為例討論了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的發展趨勢;仿古城是對歷史古城或現存某個古城的模仿[5]。張文芬(2012)對云南省楚雄州彝人古鎮的真實性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傳統古鎮由于受保護性原則的限制開發具有局限性,仿建古城更能滿足旅游者的休閑娛樂需求[6]。在國外,以“仿古”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查詢,發現國外文獻多集中在對仿古文物,如水彩畫、建筑等進行研究,對仿古景區的研究鮮有涉獵。
通過對文獻梳理及分析發現,從旅游開發與發展的角度來對仿古景區進行的研究極少,國內外大多研究者是從仿古建筑的角度對仿古景區進行分析研究。而以上列舉的對仿古景區研究,其研究者多是從自身的角度對仿古景區的真實性和建構要素上進行探討,較少從游客的視角分析游客游玩仿古景區的旅游動機及旅游體驗。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對網絡上2017年度滕王閣游記的文本從三大維度(旅游動機、感知維度、情感傾向)進行分析。其中,旅游動機維度方面,通過手動編碼、尋找類屬進行分析;感知維度通過文本內容挖掘軟件 RUST CM6.0進行高頻詞分析;情感傾向維度通過文本內容挖掘軟件 RUST CM6.0與手動編碼結合進行分析。
選擇攜程網和馬蜂窩為樣本獲取的平臺。分別在兩個網站上以“滕王閣”為關鍵詞進行游記檢索。以2017年為目標時段,對游記的真實性和親歷性進行鑒別,經篩選處理后,確定了36篇游記作為研究樣本,總字數達25503字?;诰W絡空間的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樣本特征只能對游客的地域來源、同游方式和游玩時間進行統計,根據樣本游記內容所反映的信息統計出滕王閣旅游者的結構特點如圖1、表1、表2所示。

圖1:樣本地域分布圖

表1:出游方式比例表

表2 :出游時間分布表
通過分析 36篇樣本游記中體現旅游者旅游動機的核心語句,可將滕王閣景區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分為7類,按內容比重分別為:詩詞影響、景點知名度、人物影響、地方名片、工作需要、交通便利、情感回憶。從整體上看,滕王閣景區旅游者的動機更多地表現為對歷史上著名詩篇《滕王閣序》及著名歷史人物滕王的追慕,但同時也受景區知名度的影響。另外,“滕王閣景區為南昌市地標性景點”也成為吸引部分旅游者前往游玩的動機。
運用內容分析軟件 ROST CM6.0的分詞功能對采集到的 36篇游記文本進行分詞后的文詞頻分析,以獲得有意義的高頻詞及其頻數。本研究按照詞頻從高到低的順序選取了與主題相關的 60個高頻詞,作為研究滕王閣景區旅游者旅行體驗的基礎數據。60個高頻詞的構成以名詞為主,其中,頻數在 30以上的詞條有“滕王閣、南昌、王勃、建筑、滕王閣序、江西、贛江、滕王、名樓、江南、重建、歷史、景區”,這反映了旅游者關注較多的是滕王閣的歷史文化。
經 RUSTCM6. 0軟件的情感分析功能,分析出滕王閣旅游者的情感傾向,并根據情感傾向的起伏找出滕王閣景區內高峰體驗的旅游吸引物和體驗感欠缺的旅游產品。情感傾向可分為積極、中性和消極情緒 3種類型。由于中性情緒傾向表達不清晰,本文主要考察滕王閣景區旅游者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如表5所示,旅游者以積性情緒為主,比例高達58.02%;積極情緒主要集中在一般和中度階段;而滕王閣旅游者的消極情緒主要集中在一般和中度階段,未出現高度消極。

表5:情感分布統計結果
在 405條積極情緒中,對 54條高度積極情緒階段的語句進行一級、二級編碼,對其進行范疇化后得到三大類屬:“歷史文化”、“景觀景色”、“附屬體驗”。其中,歷史文化類屬共有語句 28條,占比 51.85%,其下包含歷史人物追憶、詩詞追憶、建筑追憶、特色文化物件 4個二級編碼 ;景觀景色類屬共有語句條數 22條,占比40.74%,其下包含主閣景觀、閣外景觀、夜景3個二級編碼;附屬體驗類屬,共有語句4條,占比7.41%,其下包含當地居民、景區硬件、自然天氣3個二級編碼。可以看出,歷史文化類屬和景觀景色類屬占比大,說明旅游者積極情緒主要來自于對歷史文化的追憶和對景觀景色的欣賞。
在歷史文化類屬下,其中以二級編碼“歷史人物追憶”為主要積極情緒來源。對“歷史人物追憶”下的一級編碼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滕王、王勃、韓愈、蘇軾等名人名家是滕王閣旅游者歷史文化類屬下積極情緒的基礎來源。在景觀景色類屬下,其中以二級編碼“閣外景觀”為主要積極情緒來源。對“閣外景觀”下的一級編碼進行分析后發現:牌樓、花園、贛江、景觀植物是滕王閣景觀景色類屬下積極情緒的基礎來源。
在 78條消極情緒中,對 20條中度積極情緒階段的語句進行一級編碼范疇化后得到三大類屬:“景區硬件”、“客觀條件”、“管理服務”。其中,景區硬件類屬共有語句 14條,占比17.95%,其下包含“設施”和“景點”二級編碼 ;客觀條件類屬下共有語句條數4條,占比5.13%,其下包含天氣、周邊配套、歷史人物二級編碼 ;管理服務類屬共有語句條數2條,占比2.56%。可以看出,景區的硬件設施占比最高,說明旅游者的消極情緒主要源于景區硬件。
在景區硬件類屬下,二級編碼“景點”和“設施”比重接近。對“景點”二級編碼下的一級編碼分析后得出:景點表現單調、對景點與文化關聯性的質疑、歌舞表演場景性弱是消極情緒的基礎來源。對“設施”二級編碼下的一級編碼進行分析后得出:電梯不完全開放、樓梯狹小、門票新穎度不足、閣內裝飾浮夸是消極情緒的基礎來源。
本研究通過對網絡游記的內容分析,得出了滕王閣旅游者在滕王閣旅游的體驗:滕王閣景區旅游者的旅游動機主要在于對歷史上著名詩篇《滕王閣序》、著名歷史人物滕王的追慕,旅游者通過在滕王閣景區的游玩實現對著名才子王勃的追思;在感知維度上,滕王閣旅游者對于滕王閣的感知主要集中在滕王閣內含的歷史文化;旅游者在滕王閣景區游玩的情感傾向中,積性情緒為主要的情感傾向,但積極情緒主要集中在中度和一般階段,積極性高峰體驗不足;積極情緒主要來自于對歷史文化追憶和景觀景色的欣賞,其中又以對滕王、王勃、韓愈、蘇軾等名人名家為追憶基礎來源;而消極情緒主要來自于景區的硬件設施,其中以“電梯不完全開放、樓梯狹小、門票新穎度不足、閣內裝飾浮夸”為硬件設施的基礎來源。
本研究的結論表明,對于游客而言,滕王閣在歷史文化底蘊上有其突出的吸引力,游客對滕王閣景區的歷史文化和景觀景色方面關注度高。故滕王閣景區在發展時,應當更加注重其對相應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景觀景色的精化和細化。但是,滕王閣景區在景區硬件設施上仍有所不足,尤其是在“電梯和樓梯”的體驗感和美感上難以達到游客的需求,故滕王閣景區在日后的發展中應考慮在此類硬件設施上進行改進和完善。
本研究結論可為滕王閣景區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尤其是從游客角度出發,對滕王閣景區的未來發展和人性化建設有重要的意義。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研究樣本來自于網絡游記,而由于網絡游記的局限性和隨意性,游記中所呈現的內容存在夸大或虛化的可能,在研究中需盡量減少由此帶來的結論誤差。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的旅游體驗結果與旅游者的社會特征密切相關,有必要通過結合問卷調查的方式,進一步了解不同結構樣本對滕王閣旅游體驗的差異性,以獲得更加全面的研究結論。
[1]謝玉紅. 當代仿古商業建筑文化意境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9.
[2]周夢杰.仿古城旅游吸引力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3]毛震. 成都市仿古街區的旅游開發研究[D].四川大學,2007.
[4]王偉杰. 我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5]周夢杰. 仿古城旅游吸引力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6]張文芬,李天順.模仿式古鎮旅游的開發價值——以云南省楚雄州彝人古鎮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02):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