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清
對崇州市人才工作的調查與研究
李世清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跨越之基。近年來,成都崇州市緊扣產業發展的戰略需要,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集才育才的體制機制,著眼引進培育“高精尖缺”人才,有力營造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市人才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之際,當地人才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仍存在幾點問題亟待解決。
截至目前,崇州市擁有各類人才4.5萬人。其中,院士5人、“省千人計劃”專家1人、“成都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專家1人、博士8人、碩士431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668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3020人。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共4家,省級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10家,成都市級產業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10家,搭建創新創業載體5家。
(一)人才供給與轉型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人才多分布在學校、醫院,產業型人才緊缺,特別是高精尖科技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帶著團隊、帶著項目的領軍型人才嚴重不足,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二)人才環境與實際需求不相適應
近年來,全市支持人才發展和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雖在逐步完善,但政策落地不到位現象依然存在。人才引進、培育、激勵、評價體系仍有待創新。
(三)人才工作進展不夠平衡
個別單位對人才工作認識還不夠到位,效率不高、辦法不多、措施不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的辦法有待加強。
(四)抓人才工作的合力亟待加強
相關職能部門都出臺了人才激勵措施,但政策合力還沒有形成,在推動具體措施落地上還需加強。
2017年,成都人才工作將聚焦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落實“成都人才36條”為主線,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崇州應主動融入成都發展戰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打造一支規模與崇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結構合理,具備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和專業作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一)健全人才工作制度機制
健全人才資源調查統計工作機制,科學編制“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專家制度,領導干部帶頭落實“結交一個朋友、保持一種聯系、開展一次走訪、辦好一件實事”的“四個一”承諾,切實提高服務專家人才質量。推進專家服務基地、協同創新走廊、新型人才工作站、一站式政務服務窗口建設,整合人才創新平臺資源。
(二)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單位主引、政府推動”,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雙引”工程,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優秀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力度。采取特聘、禮聘、兼職等方式,柔性引進一批產業發展亟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配套完善《“百人計劃”十條措施》,細化高端人才評審認定、管理考核、獎勵激勵、專項資金管理等辦法。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本土人才存量質量,啟動第二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第七批拔尖人才推薦評選工作,實施青年(大學生)創業新星計劃。積極圍繞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各類招才引智活動。實施優秀企業家培養計劃,以經營管理、創新創業企業家為重點,集中培訓本地企業家,培育壯大優秀企業家人才隊伍。
(三)創新引進培育政策措施
實施“崇聚英才”招攬工程,開展人才需求信息采集,面向省外“985”“211”院校舉辦“崇聚英才·高校行”活動,積極與重點院校建立中長期人才開發戰略合作關系。實施“技能振興”專項工程,引進和遴選資助一批產業發展亟需的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類實用人才,大力推進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站(室)建設。實施實用技術人才培養開發計劃,鼓勵用人單位開展“定單式”培養和名師帶徒模式,加大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農民、返鄉創業青年技能培訓力度。
(四)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健全完善評定管理、財稅金融、創業扶持、公共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配套措施,督促兌現項目資金、安家補助、創業補貼等政策。加大對現有人才,尤其是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的表彰獎勵。大力宣傳全市人才政策和先進人才事跡,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