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友興:“焊將”的鑄成之路
在今年2月16日舉行的四川省優秀農民工暨返鄉創業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上,來自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的電焊組長葉友興成為了百名“四川省優秀農民工”之一。

▲ 工作中的葉友興
2003年6月,19歲的葉友興以優異的成績從川鍋技校畢業。1個月后,他懷著對電焊事業的熱愛,在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容器分廠踏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電焊工人。
初出茅廬,葉友興虛心地跟著師父學習技能,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焊接技術。閑暇之余,他也積極與同事相互切磋,交換經驗。都說干一行,愛一行。對于電焊,葉友興有無法言喻的感情:“焊工很辛苦,因為特別熱。但是做久了以后熱愛上它,就慢慢挺過去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葉友興的焊接技術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從一名普通的小技師成長為一名電焊組長,還在2014年8月被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焊接高級技師。
焊接不僅是一門技藝,還是一門需要大量時間去鉆研的學問。在這方面,葉友興感觸很深。
幾年前,為了提高焊接質量,公司采購了一套管子管板封口焊機設備。但由于都沒有焊接操作經驗,產品根本達不到技術參數要求。葉友興在經過不斷摸索和大量試驗后,逐漸掌握了此設備的操作技能,并將其數據固化。如今管子管板封口焊一次合格率達到99.8%以上,焊縫外觀成型漂亮且大大縮短了產品生產周期,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2009年,公司購買了一套先進的汽包鍋筒管接頭小馬鞍埋弧焊設備。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能用在產品上。葉友興為了盡快將此設備用于生產,便自告奮勇去研究。他進行了大量試焊、UT探傷后,發現了問題所在并進行了改進。最終,在他的操作下,不僅保證了焊接產品的質量,還大幅提高了焊接的效率。到2015年,此焊接工藝已用在6臺鍋爐汽包產品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除了在技術上潛心鉆研,葉友興在生產進度上也是敢拼敢搶,個人年完成工時達到14000小時以上。在他的帶領下,山東魯西化工項目創下了不到3個月就完成1臺680噸/小時的煤粉爐記錄,臺州臨港項目創下35天就完成1臺150噸/小時的高溫高壓鍋爐記錄。截至2016年9月,他率領的焊接班組人均工時達到了950小時的歷史新高。
在電焊組長之外,葉友興還是川鍋公司工作室的成員。他經常會和同事在工作室討論焊接的技術難點,“焊接方法大同小異,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手法,總之能做出來就是好的”。
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在生產一線,磨煉出了葉友興的高超技藝。如今,他的產品外觀交檢的合格率達到95%以上,照光一次的合格率達到98%,焊接的產品泵水合格率更是達到100%。
對電焊的熱愛以及不斷地探索,也讓葉友興收獲了許多榮譽——2010年6月,獲得成都市總工會、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的第一屆青年焊工大賽銀獎;2011年12月,獲得四川省職業技能大賽“優秀獎”;2014年6月,獲得成都市機械冶金系統交通系統職工焊工比賽第一名;2014年10月獲“成都市技能標兵”稱號;2016年1月被授予“2015年川鍋公司創新爭優生產標兵”……如今,他又當選為“四川省優秀農民工”。面對榮譽,葉友興說:“作為一線工人,只有肯干肯做,才會得到認可?!?/p>
實習記者 王馨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