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做好農民工兄弟的“貼心人”
當好農民工兄弟的“貼心人”,是巴中市南江縣就業局堅持的一貫情懷。近年來,南江縣就業局堅持“政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援助、致富家業”多輪驅動,以創新的理念,扎實的工作,高效的服務,努力為廣大農民工排憂解難,受到廣泛好評。今年2月16日,四川省優秀農民工暨返鄉創業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南江縣就業局獲得“四川省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南江縣就業局充分利用鄉村兩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組織人員深入鄉(鎮)、村廣泛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活動,通過印制《就業創業政策匯編》《農民工讀本》《勞動合同法》等淺顯易懂的宣傳讀本,發放到農民工手中,提高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針對農民工創業技能缺乏的現狀,南江縣就業局積極探索“技能+創業”培訓新模式,因人因地分類施教,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實行“手把手”教學,使培訓形式多樣化、靈活化。
邀請縣農業局、林業局、小河職中的專家講師現場講解茶葉、銀花、牡丹、生豬、土雞等種養技術,及時為農民工創業“充電”,提高創業能力、就業技能和企業成活率。
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職業培訓體系。先后建立了縣職中、小河職中、農廣校、農機校等10個就業培訓基地,力爭城鄉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每人每年享受一次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勞務品牌培訓。
建立健全回鄉創業制度。認真落實縣委政府《南江縣鼓勵支持回鄉創業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投資促進工作的實施意見》,將就業創業與扶貧攻堅有機結合,落實責任,大力推進。建立了回鄉創業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力量,整體聯動,及時研究解決回鄉創業具體問題。鼓勵支持南江籍在外工作人員,在外務工、經商及從事個體生產經營的城鄉居民,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等,回鄉創辦各類企業、興辦各類專合組織、從事個體經營、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等。
開展實名制登記入庫。對農村勞動力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建立精準扶貧數據庫,做到精準扶貧家庭勞動力資源底子清、有外出務工意向人員清、務工人員素質結構清的“三清”狀態,為精準扶貧提供職業指導、就業信息、創業服務、技能培訓等奠定良好基礎。
推行臺賬管理和項目對接。分鄉鎮建立回鄉創業臺賬,全面收集統計回鄉創業名錄,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及時掌握回鄉創業情況。整合招商引資、發改等部門資源,開發優秀創業項目235個,建設創業項目庫,及時組織回鄉創業人員開展項目對接。
組織現場巡回指導。成立了由工商、國稅、地稅、人社、司法等部門27名專家和部分業務骨干組成的創業指導服務團,開展就業創業巡回指導活動。通過走訪48個鄉鎮,對企業家、農民工逐個巡回現場指導,2016年以來,現場協調解決場地選址、項目選擇、設施配套、創業融資、技術服務等具體問題190多個,幫助、引導回鄉創業者辦理種類證件350多個,增強了創業者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把融資服務作為重要服務項目,強化金融扶持引導作用,大力推行創業擔保貸款和返鄉創業貸款,解決好初創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近3年累計發放返鄉創業貸款800余萬元。
營造大眾創業的氛圍。縣委、縣政府每年評選表彰10名“回鄉創業之星”,給予表彰獎勵。在政府門戶網、電視臺、微博微信開辟專題,宣傳各地創業成功典型項目,營造返鄉創業的社會氛圍。
建立10個域外勞務基地聯絡處,通過域外勞務基地聯絡處,宣傳南江創業優惠政策,加強與在外農民工溝通聯系,通過鄉情、親情和友情感召他們回鄉創業興業。
按照“八有”要求,檢查指導駐外勞務基地標準化建設,及時兌現落實辦公經費。加大與基地聯絡處和農民工服務站勞務對接,實現有序轉移就業23.5萬人。
加強與司法、工會等部門的協作,積極開展農民工維權工作。近3年與縣人社、司法、工會等部門一道,深入青島、淄博和西安等地,協調解決拖欠工資、勞務糾紛、工傷賠付案件32件,為外出務工農民工協調回收工資7000余萬元,在外農民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南江縣就業服務管理局羅炳龍 蔡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