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兵
內部控制視角下高職院校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探討
石先兵
隨著職業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各類經濟活動日益增加且趨于復雜,外部監管越來越嚴格等外部環境的變化,職業院校在非稅收入管理上面臨多種挑戰。基于內部控制視角下,本文就職業院校如何規避非稅收入管理風險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
內部控制;非稅收入;收繳;風險管理
鑒于職業院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為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的內部管理水平,加強廉政風險防范機制建設,財政部于2015年12月21日發布《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對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內容進行明確。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通過制定制度和措施、執行相應的程序,以風險識別和評估為基礎,選定適用的風險應對策略進一步管理和控制風險,達到降低或規避風險,以實現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有效防范舞弊與腐敗的控制目標。
職業院校非稅收入是指依法利用國家權力、信譽等取得的各項收入,具體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收入、捐贈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非稅收入等,是職業院校在公共預算外唯一的經費補充。作為重要的辦學經費來源,非稅收入影響著職業院校的發展,影響職業院校在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方面的資金安排,在某些程度上影響職業院校在工資福利待遇、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其他資本性支出之間的資金安排和平衡。
非稅收入的重要性使得職業院校有更大的意愿進行收入管理,收入管理過程中形成的風險需要在內部控制視角下建立制度、執行策略規避或降低風險,以達到內部控制目標。
由于職能分工,資產的使用、處置等各項經濟活動由不同部門負責,職業院校的財務部門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院校資產出租出借與處置、教育服務等收入情況。在年度非稅收入預算的編制過程中,一般根據本年度批復的非稅收入征收計劃,結合年度非稅收入實際征繳情況,按照一定的比率增加或者降低非稅科目的預算數據,這就造成了預算批復的征收計劃和實際征繳之間的差距,不能真實地反映非稅收入的實際情況。
另外,由于財政部門對非稅收入預算支出的安排限制,超收的非稅收入在無年初預算安排情況下一般不予以返還,從客觀上促使了職業院校在編制非稅收入預算時做大某些非稅收入,使得超收的非稅收入能夠全額返回學院使用,若無法體現在項目支出中,一般就安排在基本支出的商品和服務支出中。非稅收入在預算編制時的信息失真導致預算和征收脫節,年度內需要調整非稅收入征收計劃。短收或超收的非稅收入,使得財政部門在年度預算編制環節無法掌握真實的職業院校信息,缺少真實的依據去安排職業院校的公共財政支出,進而影響整個部門預算的執行和有效性,嚴重降低部門預算績效。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職業院校學費、住宿費、培訓費等非稅收入的收繳渠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由傳統的以現金收費為主演變為以銀行卡、網上銀行為主,更有部分信息化建設完備的職業院校已經開通微信、支付寶等現代化繳費方式。新興繳費方式使得職業院校的收費效率、信息公開更為高效,但是與此同時,收費方式的多元化使得財務部門后臺數據導入、對賬、更新與檢索、收費信息核對和信息公開等工作量增加,職業院校財務部門需要跟教務處、資產管理處和后勤部門等各職能部門頻繁核對各種應收、實收和未收數據。在收費系統的對接過程中,各系統對數據的字段條件、信息化軟硬件、操作人員素質等要求不同,導致信息阻塞形成信息孤島,無法及時實現收費數據在后勤部門、教務部門和學生處等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傳輸、檢索與運用等。
在實際工作中,高職院校的非稅收入來源一般呈現部門多頭化管理。全日制學生的學費、住宿費和成人教育學生的學費收入,一般由財務處根據在校學生人數和招生計劃導入收費核算系統進行批量代扣執收,利息收入由財務部門根據各種經驗數據進行估計;社會化培訓費收入,省培、國培等教育培訓類收入一般由負責培訓管理工作的繼續教育學院管理;占非稅收入比重較大的各種國有資產使用收入由職業院校的后勤部門管理,國有資產的處置收益歸口于資產管理部門負責。非稅收入來源管理的多頭化和合同管理的碎片化,導致財務部門在征收過程中無法依據合同條款按照規定的時間、金額等征收收入,導致非稅收入的確認、上繳等出現困難。在財政部發布了《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的背景下,非稅收入來源管理多元化影響收入在權責發生制下的收入確認、計量和報告,進一步降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質量,影響政府、職業院校和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我國各大院校的開學季,在學分制改革還未全面展開的今天,職業院校非稅收入集中體現在學生學費和住宿費上,學費和住宿費占各職業院校非稅收入總額的70%以上。非稅收入的時間集中性和數額巨大,使得各職業院校在選擇學費、住宿費等學生銀行卡發卡銀行時具備非對稱性優勢。這種優勢一方面有利于職業院校更加有力地要求商業銀行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財政部門在強調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的原則下無非稅收入上繳時間規定,使得職業院校在非稅收入上繳時間上存在選擇性。時間的可選擇性結合商業銀行月末或季末對銀行存款余額的考核要求,使得非稅收入管理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利益輸送行為不可避免地產生。
按照財政預算編制要求,各部門需要將本單位的所有預算收入,按照不同的收入來源,分別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測算,體現部門收入預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為改變非稅收入預算編制的主觀性,全面掌握學院收入的真實情況,科學核算職業院校的各項收入,做到按照合同條款及時征收各項非稅收入,職業院校可以在財務部門下設立收入核算科,歸口管理學院涉及非稅收入的各項經濟活動,全面掌握與資產出租出借、處置報廢、教育培訓等相關的經濟合同,將對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前置到各項經濟活動合同的簽訂過程中,保證收入的真實、合理,減少利益輸送行為的發生。另外,非稅收入核算科室的設置,可以更為精細地建立合同臺賬和收入臺賬,依據經濟合同中關于收入征繳的時間和數量條款,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準確地在時間和數量上確認收入,避免收付實現制在編制政府財務綜合報告時的弊端。
在非稅收入征收過程中,現有的征收方式是職能部門上交各項經濟合同后就脫離后續管理工作,財務部門也僅僅在收繳收入時負責開票及賬務處理,沒有職能部門去跟進非稅收入征收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尤其是按月或者季度征收的國有資產租金類收入。為應對各自為政的局面,職業院校需要建立并強化全校性全系統的非稅收入收繳觀念,結合校內預算中對各個職能部門的經費安排,把非稅收入征收的及時性和完整性作為校內預算安排和績效考核的一個參考指標,對非稅收入收繳的考核成果應用到下一年度校內預算安排。例如,可以把對學生學費、住宿費的催收管理工作下沉至各個二級學院,根據各個二級學院學費、住宿費的實際征收情況,安排下一年度的部門公用經費預算支出;對負責教育類培訓的管理部門,在安排合理的年度運行經費基礎上,結合培訓類收入征收情況,按照一定比率劃撥給職能部門作為部門運行經費。部門公用經費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非稅收入征收的及時和完整,減輕了財務部門對非稅收入的征繳和管理壓力,促使職能部門積極參與非稅收入的征收和催收工作。
在現有的學生收費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針對整個院校的非稅收入信息管理系統。根據職能部門的需求,按照物價部門批準的非稅征收項目名稱、標準等,結合預算系統中的單位代碼和非稅收入征繳系統中的基本信息,把設置項目名稱和標準的權限等進行下沉管理。各職能部門根據經濟活動的內容設置好收費項目、標準、收費截止時間等基本信息,經部門領導、分管校領導審批后報財務部門審核,財務部門根據經濟合同內容,結合法律規章制度,對接和設置預算系統和非稅征繳系統相關內容,審核后開放收費系統進行征收。在實現非稅收入征收信息化管理的同時,需要開發非稅票據自助票打和核銷系統。根據審核后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財務部門可以在后臺設置非稅票據的開票信息,征收對象可以在前臺自助打印各種票據,核銷系統可以根據開票、收入收繳等情況自動核銷票據,改變現在的人工核銷局面。
在構建非稅收入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考慮開發并銜接非稅收入征繳管理系統。由繳費對象直接從非稅收入信息管理系統中打印非稅繳交通知書,銀行繳款后直接進入財政專戶,減少非稅收入在各職業院校財政專戶賬戶上的停留時間,同時減少非稅收入的管理時間。對于學費,可以嘗試按照學分制原則收費,根據學生修學課程的分值和對應的價格收取。對于住宿費,可以嘗試按照季度或月度住宿情況收取,由一年一次收費改變為一年多次收費形式,改變現有的集中收取和上繳。收費次數的改變雖然增加了職業院校的工作量,但可以分散非稅收入在時間管理上存在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困學生家庭的一次性大額支出情況。另外,財政部門可以出臺相應的規定,在強調收支兩條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費、住宿費、教育培訓服務收費和國有資產(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非稅收入上繳財政部門的時間要求。
①王耀文 米繼山:《對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的思考》[J],《山西財稅》,2016年第11期
②張歡:《高校非稅收入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6年第22期
③譚立:《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原則與完善措施》[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石先兵,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師、審計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會計學。
注:本文為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收支兩條線下高等院校非稅收入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廣州市屬高校為例》(立項編碼:120155477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