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巖
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
石鑫巖
我國的農業經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這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經濟在轉型期有著自身與眾不同的形態和特點,為了使其更具有競爭力,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要求就更為嚴苛。本文主要闡述了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現狀,通過對農業經濟轉型期的特征、經濟轉型對農業經濟學科的要求及學科發展趨勢的分析,提出農業經濟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
進入21世紀,我國的農業經濟發生質的飛躍,農產品的供給格局發生大規模改變,原來農產品短缺不足,如今供大于求,過去更注重農產品的產量,而如今不僅要關注產量,還要對農產品的質量加以關注,農民收入也納入農業經濟的范疇。農業經濟的發展,依靠的是農業生產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進步。通俗地講,農村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具備專業能力的人才建設,而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依賴于農業經濟管理教育。因此,要想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獲得更高產量、更高質量的農產品,就要從最基本的入手,建立農村經濟管理學科,大力發展學科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農業需要的專業技術和管理型人才。
農業經濟轉型期的特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工農產業結構發生改變;第二,二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工業和農業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改變,農業經濟進入轉型期,各界對農業經濟轉型開始給予重視。我國的工業和農業發展存在相互平衡、相互依賴的關系:在農業發展速度過快時,農業經濟帶動工業經濟發展;當工業經濟發展過快時,工業經濟回過頭來反哺農業經濟。這一策略是國家提出的促進工業和農業共同協調發展的方針。當前時期,工業在我國經濟中占據較大份額,因此現階段農業經濟的發展正好符合工促農的條件,工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向新的階段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的腳步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大都市在中國大地上崛起,但是同時帶來的極端化問題就是貧富差距日益加大,農村收入遠不及城鎮收入。而且,農村在醫療、教育、交通、公共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鎮。兩極分化的城鄉差別,要求我國重點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投入資金,從國家角度支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崛起,促進農村和城市的貧富差距逐漸縮小。
新形勢的發展促使各大高校爭先開設關于農業經濟的專業,以期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新農業經濟學科是在傳統的經濟學或者經濟管理學的基礎上開設的,對經濟學科的方向做了重新規劃。例如一些高校開設的農產品貿易學、農產品經濟會計學,這些學科都是針對農業經濟來進行課程設置,將農業經濟納入學生學習范疇,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還有一些高校,例如華中農業大學在經濟管理學院設立了以農業企業為主的小型鄉鎮企業為內容的會計學、工商管理學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在經濟管理學院設立了農產品營銷專業。這些新專業的設立,可以擴展相近專業的學習內容,根據農業經濟發展規律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將采集到的信息和數據集中處理后應用到生產中去。計算機集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于一體,對生產數據進行合理的優化,幫助生產高效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術來實現其正向增長。在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中,經濟管理的好壞是和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息息相關的,或者可以說準確性和時效性是經濟管理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在農產品的經營管理中,市場上的信息非常重要,對農產品的經營銷售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市場信息的掌握和利用程度直接影響營銷行為的成功與否。目前,農業經濟發展逐漸引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一些高校的信息學院設立了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專業,以期培養出具有信息化專業知識的人才,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用及時的市場信息幫助農產品生產者獲得最有效的信息,從而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農產品價值的提升。為了使農村經濟朝著現代化信息技術方向發展,在高校設立信息化管理學科至關重要。
高校傳統的農業經濟課程中,數理經濟和定量分析占課程的比重較低,學習重點主要在于闡釋國家的經濟導向和政策,以及農業經濟發展趨勢,沒有專門的定性研究和分析農業經濟一類的課程。目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發展的大趨勢,因此定量分析和數理經濟分析得到高校重視,定量分析和數理經濟分析課程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農業部門不僅要掌握農產品的生產情況、銷售情況,還要考慮生產成本以及效率問題,因此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據此在定量分析和數理經濟分析上增加課時,加強這方面知識的教授。
傳統的教育思想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傳統教育思想認為在農業經濟中要重視理論學習研究,課程設計偏重于增加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理論學習,忽視了實踐性和智能性的學習,因此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所面臨的工作,沒有足夠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經濟的轉型發展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所需農業經濟管理型人才的要求就越高,具備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因此,在大部分高校中,專業課程之外設立了很多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等一些具備實踐性和科學性的學術研究活動,以此來加強學生在農業經濟方面的管理和實踐能力。
我國農業經濟開始轉型后取得非常顯著的成就,發展勢頭很好,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沖突點。首先,我國農業人口眾多,但是土地資源相對較少,農業經營分散,產業鏈的建設不完善。農業發展的阻力在于農村生產效率低,經營過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其次,傳統農業與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相互沖突,現代農業已經逐漸呈現出高質量、高產量、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但是傳統農業還局限在低效的模式下。為了解決這兩個沖突點,需要從科技方面、信息化方面、管理方面入手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對生產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降低農作物生產和流通成本,增強競爭力。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是通過培養專業人才實現上述目標。通過設立農業經濟學科,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進行科學、專業的培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是農村經濟轉型背景下發展農村經濟的重中之重。
任何科學的進步都需要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來實現。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要不斷地進行科學研究,通過研究和實踐不斷使農業經濟發展手段變得成熟和穩定。農業經濟科學研究的主角就是專業的農村經濟管理型人才,這些人才是通過專業的學科教育培養出來的。因此,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要內容的特色學科是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河中,農業經濟所占比重非常高,通過科學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農業經濟基礎,這樣才能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
在農業經濟建設中,每個層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實現農業經濟學科發展的保障。目前,我國的教師隊伍中有幾大類教育者,一是秉承計劃經濟階段思想的老學者,二是在計劃經濟過渡階段的改革學者,三是具備先進思想的青年學者。這樣的教師梯隊,見證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歷程。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中,要大力推行學科帶頭人制度,將具備先進思想的有志青年和具備國際管理理念的杰出海歸人才放到學科建設的重點位置,培養學科建設的骨干,不斷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實現學科建設的科學化。
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仍然需要國家的支持,在一些關鍵難點上,國家還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農業經濟學科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要不斷推進具有國際化的、多元化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實現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讓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我國市場經濟中處于一個平衡狀態。
①鄧秀紅:《淺談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第12期
②劉喜江:《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22期
③陳琴:《農業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系統構建模式》[J],《福建農業》,2015年第4期
④劉思成:《當今管理學科發展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思考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年第14期
石鑫巖,河套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