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星
淺談中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楊紅星
隨著社會的進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學生也不應該是“籠中之鳥”,而應走出教室積極參與到校外實踐活動中來,去更多地探索課本以外的領域。山東省日照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自開辦以來已培訓多批初一學生,幫助他們緩解了學習壓力,開闊了眼界,激發了潛能,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增強了獨立自主意識。從學生和老師的反饋情況來看,總體上達到了開展校外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
中學生;校外實踐;意義
為全面貫徹我國的教育方針政策,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綜合素養,我校自2009年起作為日照市青少年校外綜合實踐基地,開始承接初一學生的校外實踐模塊教學任務。自開辦以來已經培訓了多批城鎮的初一學生,從學生和老師的反饋情況來看,總體上達到了開展校外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下面僅就本人在校外實踐培訓過程中的一點體會,談一下中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學生知識的獲取大多數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幾乎沒有機會集體走出教室,到實踐活動場所去探索各種課本以外的知識。每天千篇一律的學習模式,做到深夜的家庭作業,加上大大小小各種考試,壓得學生們喘不過氣來,導致他們疲憊不堪、情緒煩躁,甚至有個別學生在重壓之下走向極端。學生因壓力過大又得不到及時解壓而選擇自殺的案例時常見諸報端,令人扼腕嘆息。
我校的校外實踐培訓讓學生們有了一次全身心放松的機會。他們暫時拋開繁重的課業負擔,集體走出課堂,到一個陌生又充滿新鮮感的學校開始為期一周的新奇之旅。從實踐活動開始一直到結束,同學們都很興奮,因為每一節的內容都是新鮮的。有的活動項目是同學們非常感興趣卻被老師家長認為是“與學習無關,太浪費時間”而不允許涉足的,比如“雞蛋殼上的秘密”“網線制作”“服飾工藝”等;有的活動項目是同學們期待已久卻一直沒有機會接觸的,比如科普教育項目中的“電磁加速器”“輝光球”“聲波看得見”“手感發電”“天上來水”等等,都最大限度地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有的甚至已經在孩子們心里埋下一顆將來要致力于我國科研的種子。同學們在豐富課外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校外活動帶來的樂趣,他們覺得上課、考試、作業已經不是生活的全部,還有很多未知等待著他們去認識去探索。校外實踐活動不但緩解了學習壓力,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讓學生們的生活態度變得樂觀向上。
我校的校外實踐活動分為生存能力類、發展能力類和創新能力類三大類,每一大類中又涉及多個活動項目。例如有烹飪技術、安全用電、模擬駕駛、扎染工藝、科普教育、攝影藝術、課外拓展、航模制作等多個項目,內容豐富,涵蓋面廣,這讓很多學生發現了自己的潛在能力,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并積極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望,也使每個學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找到了發展自己特長的領域。同學們在各自感興趣的活動項目中,討論聲不斷,歡笑聲不斷。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平時在學校的文化課學習中成績并不突出,是一個表現平平的孩子,在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卻脫穎而出。他們或在攝影課上用手中的相機給我們留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或在服飾工藝課上用一雙雙巧手設計出一件件色彩搭配合理、造型獨特的服裝;或在航模制作課上制作出一架架造型完美又承載著自己美好理想的飛機模型……同學們在自己喜愛的項目中酣暢淋漓地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那種探索的樂趣、收獲的喜悅,無以言表。
我校的每一個實踐活動項目,都要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為了完成任務,大家要共同探討、共同設計、集體合作,所以原來彼此間交流機會很少的同學,現在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的交流開始多了起來,感情上不再生疏,而是變得熟識起來,甚至成為了好朋友。他們在接下來的活動中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項任務。
同時,在校外實踐活動過程中,也增加了同學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例如,拓展訓練的信任背摔活動是一項非常考驗彼此間信任度的項目,活動要求學生從高1.5米的背摔臺上直身向后倒下,小組其他同學在背摔臺下紛紛伸出雙臂,合力接住背摔的同學。這就要求摔下去的那個同學必須是絕對信任他的隊友,才能順利完成任務,但凡有一點點懷疑與猶豫,都極有可能任務不達標或出現意外。再如,在烹飪技術活動項目中,大家一起動手,合理分工、團結協作,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
此外,在青少年綜合培訓基地為期一周的時間里,同學們吃、住、行在一起,他們既學會了分工與合作,增加了交流,也學會了生活中的謙讓與尊重,這為以后回到學校團結相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因此很多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人人為我”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念早已深入心中。在集體活動中,有的孩子缺乏集體觀念,缺乏集體榮譽感,甚至還會因為一點小事鬧矛盾、打架等,嚴重危害了集體利益。
在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與小組之間充滿了競爭。烹飪技術課上,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先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現場急救課上,看哪個小組最先為“傷病員”快速止血、包扎,用掌握的心肺復蘇動作要領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航模制作課上,看哪個小組能讓自己親手制作的飛機模型在天空中劃出完美的曲線……活動激發了學生們拼搏向上的勁頭,他們內心的競爭意識就在這一次次的競賽中爆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就在這一次次的勝利或失敗中被喚醒,每個孩子都漸漸感覺到這個集體的一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他們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對于鍛煉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卻不屑一顧。家長們在生活上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導致孩子失去了許多鍛煉提高自我能力的機會。
在我校為期一周的培訓時間內,學生們全部吃住在學校,這對可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的初一學生而言是一次重大考驗。他們在家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而在校外實踐基地一切生活起居全部需要自己來完成,這期間可能會遇到一些之前在學校、在家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極有幫助。而且,孩子們在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增強了獨立自主的意識。
隨著社會的進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學生也不應該是“籠中之鳥”,而應走出教室積極參與到校外實踐活動中來,去更多地探索課本以外的領域。只有那些既知識淵博又有著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強、善于與人溝通、不斷創新的時代弄潮兒,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好的價值,真正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①杜紅芳:《利用社會實踐加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②曾江洪 丁寧:《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實踐能力——談學生社會實踐教育》[J],《職業圈》,2007年第20期
③趙罡:《新時期加強中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職業圈》,2007年第22期
④舒彤 沈妍妍 鄒婕:《提高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⑤陳有毅:《淺淡管理類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J], 《現代經濟信息》,2008年第9期
⑥石國強:《加強社會實踐工作 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⑦戴銳 吳樹烈:《社會實踐德育問題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第3期
⑧范海榮 王娜 胡建生:《當前中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08年第10期
⑨郭嫄:《學生社會實踐組織工作的難點及對策思考》[J], 《文教資料》,2009年第10期
楊紅星,山東省日照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