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連
(常州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江蘇常州 213164)
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實踐辯證法
金正連
(常州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江蘇常州 213164)
思想建黨是理論構想、設想,是還沒有付諸實踐的頭腦中的認識;制度治黨是把對建黨的認識、理論構想變成實踐的規矩、行為守則,是給火車的正常運行鋪設軌道。思想建黨是隱性的、軟的一手;制度治黨是顯性的、硬的一手。實踐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又會給思想建黨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新的素材,而思想建黨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必將帶來制度治黨實踐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思想建黨的內容、制度治黨運行的好壞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糾正、更新和發展。
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實踐辯證法
思想建黨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偉大創舉。思想建黨是理論構想、設想,是還沒有付諸實踐的頭腦中的認識;制度治黨是把對建黨的認識、理論構想變成實踐的規矩、行為守則,是給火車的正常運行鋪設軌道。思想建黨是隱性的、軟的一手;制度治黨是顯性的、硬的一手。思想建黨要想取得實效,必須落實到制度治黨上。實踐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又會給思想建黨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新的素材,而思想建黨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必將帶來制度治黨實踐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思想建黨的內容、制度治黨運行的好壞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糾正、更新和發展。
著重從思想上建黨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核心。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意識到只有首先從思想上建立共產主義的革命覺悟,才能戰勝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中大量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才能完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任務,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高尚性和純潔性。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四軍黨內種種不正確思想的來源,自然是由于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分所構成的;但是黨的領導機關對于這些不正確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堅決的斗爭,缺乏對黨員作正確路線的教育,也是使這些不正確思想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原因。”[1](P85)
中國革命的過程一開始并不是順風順水的,而是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失敗。但是正是從這些挫折和失敗中,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探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從而推動革命實踐走向勝利。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帶領起義軍余部落腳井岡山。離開了城市,黨和軍隊不得不大量吸收農民、小資產階級分子加入革命隊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很自然地在革命實踐中流露出來。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這支隊伍與當時的軍閥、地方武裝差別不大,因為他們的人員組成大致相同,大多數是農民、小資產者等;他們的思想意識也大多是農民、小資產階級等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散漫、主觀、消極、盲動、享樂、小團體、山頭主義、本位主義、缺乏長遠眼光等。毛澤東的偉大之處就是在革命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之策。這一解決之策就是思想建黨。當時很多人認為紅軍就是為了打仗的,只要打勝仗就是好軍隊。而毛澤東則明確予以否決。“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1](P86)。
毛澤東獨具慧眼,革命隊伍中剛一出現不利于革命的思想苗頭,就被毛澤東所捕捉和識別,并及時加以糾正。有人提出“司令部對外”的口號,要把紅軍的政治工作機關隸屬于軍事工作機關,這樣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群眾、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如像國民黨軍隊所走的軍閥主義的道路一樣。”[1](P86)再比如,毛澤東發現紅軍中的個人主義傾向嚴重,有的搞小團體主義,有的存在雇傭思想,“不認識自己是革命的主體,以為自己僅僅對長官個人負責任”[1](P93),有的存在離隊思想,缺乏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等。毛澤東認為,“糾正的方法:主要是加強教育,從思想上糾正個人主義。”“個人主義的社會來源是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思想在黨內的反映,當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說明這一點。”[1](P93)
毛澤東認為,人民軍隊只有對廣大官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區別于舊軍隊,才能完成革命任務。經過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建立士兵委員會、實行官兵一致、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有力舉措,毛澤東把軍隊改編成了新型人民軍隊,從此人民軍隊的面貌為之一新,人民軍隊的戰斗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紅軍士兵大部分是由雇傭軍隊來的,但一到紅軍即變了性質。首先是紅軍廢除了雇傭制,使士兵感覺不是為他人打仗,而是為自己為人民打仗。”[1](P63)“經過政治教育,紅軍士兵都有了階級覺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和武裝工農等項常識,都知道是為了自己和工農階級而作戰。”[1](P64)舊軍隊中,軍官打罵士兵司空見慣,而在紅軍中實行官兵平等,軍官不能打罵士兵,軍官與士兵的待遇平等,軍官不能克扣士兵的糧餉,士兵有說話的權利等等。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得從國民黨軍隊中俘虜過來的官兵感覺很新鮮,生活在這樣的軍隊中才有真正的主人感。覺得這樣的軍隊有希望。“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煩瑣的禮節,經濟公開。”“紅軍像一個火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熔化了。”“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1](P65
一九三九年十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它的任務就是:幫助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建設這樣一個黨的主觀客觀條件也已經大體具備,這件偉大的工程也正在進行之中。”[2](P602)毛澤東之所以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是因為改造人的思想認識異常艱難,而且中國的封建歷史長,封建意識、小農意識、小資產階級思想等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異常活躍。“在一個小農國家內,占優勢而且不能不占優勢的是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因為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耕作者都是小商品生產者。”[3](P490)在遍地都是小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廣袤土地上要建設一支具有無產階級思想意識的高尚、純潔的革命隊伍,何其難也。毛澤東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毫不過分。也正因為如此,才顯見毛澤東的思想建黨對中國革命的偉大貢獻。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4](P311)只有在先進理論指導下的革命實踐才能取得勝利。而要把思想建黨的理論落到實踐,就必然要進行制度治黨。
再好的理論也只是一種頭腦中的認識,在它付諸實踐之前都不會產生任何實際效果。馬克思主義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終如一地強調實踐,強調改造世界,讓全世界勞苦大眾過上幸福生活。“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5](P502)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就使得毛澤東思想帶有極為濃厚的實踐旨趣。“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5](P503-504)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否具有真理性,也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
“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1](P77)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認識到,在黨和革命隊伍中必須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對革命隊伍中的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等出身的人進行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于是,毛澤東領導了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建立士兵委員會、制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確保黨指揮槍。“從教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肅清單純軍事觀點的理論根源,認清紅軍和白軍的根本區別。”[1](P87)“編制紅軍法規,明白地規定紅軍的任務,軍事工作系統和政治工作系統的關系,紅軍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士兵會的權能及其和軍事政治機關的關系。”[1](P88)
在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毛澤東發現革命實踐中的問題以后,并不是把問題僅僅停留在認識層面上,而是把認識變成行動,即由理論認識轉到實踐層面上,落實到制度治黨之上。“封建時代獨裁專斷的惡習慣深中于群眾乃至一般黨員的頭腦中,一時掃除不凈,遇事貪圖便利,不喜歡麻煩的民主制度。”[1](P72)這就是改造人們思想的困難之處,通過一、二次教育是很難見成效的,只能是在實踐中堅持說服教育,并運用制度來保證執行。
制度治黨的優勢在于,制度明明白白地擺在大家面前,人人知曉,看得見、摸得著,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違背制度的行為必然要受到懲罰。在思想建黨的層面上,需要擺事實、講道理,把理說透;而在制度治黨的層面上則不必講道理,就是看執行制度的情況,執行得好就表彰,執行得不好就處罰。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是,治黨治國治軍必然從人治走向法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員懷著一顆赤誠的報國為民情懷,面對兇惡的敵人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因此,即使當時的制度不甚完備,也能通過自身的革命熱情加以彌補。但是到了和平年代,特別是我們黨成為長期掌握政權的執政黨之后,情況就迥然不同了。“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衣炮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6](P1438)
所以,當我們黨成為人民信任的、長期掌握政權的執政黨,制度治黨的任務就顯得尤為迫切而繁重。我們黨能不能用好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能不能繼續有效地為人民謀福利?能不能抵擋住各種各樣的誘惑?能不能繼續帶領人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能不能學會和掌握治國理政的各種本領?能不能應對和處理好國際交往中的各種政治難題、外交風險?能不能高瞻遠矚、立意高遠,為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重大利益而謀篇布局?能不能做到讓人民群眾長期滿意、長期放心、長期信任?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制度”,使得制度治黨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受眾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為所欲為、隨心所欲的。要把厲行法治作為治本之策,把權力運行的規矩立起來、講起來、守起來,真正做到誰把法律當兒戲,誰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懲罰。”[7](P97)正是因為我們黨的領導干部經過幾十年的執政,以為自己手中的權力是屬于自己的,是可以長期擁有的,是可以用來為自己謀取個人私利的,也就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了,心目中的法治觀念也就淡漠了。這是非常危險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既然人民信任我們黨,我執政的權力交給我們黨,那么一旦人民對我們黨不滿意,人民當然可以收回這一權力。所以,習近平告誡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農明白法律規定怎么用權、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7](P99)
從思想建黨層面開始,必然要前進到制度治黨的層面,那么制度治黨之后呢?又會進入到哪一個層面?那就是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實踐辯證法層面。
無論是思想建黨還是制度治黨,它們只有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是有效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客觀條件會發生變化,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巨大變動。這時候如果仍然抱住以前的思想和制度,那在實踐中就必然要遭致失敗。“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8](P691)隨著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指導我們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理論也在與時俱進。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這一當代中國最新的馬克思主義,無不是根據變化了的歷史條件和具體實際,立足中國的實踐,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得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開放的、與時俱進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常青樹”。
當前,中華民族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從國內來說,我們仍然有幾千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致富;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的困難更多更艱巨;反腐敗斗爭形勢仍然嚴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還沒有完成,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結構性調整還沒有到位,經濟新常態的理念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人心;等等。從國際來說,中國的周邊形勢異常嚴峻,少數國家妄圖借南海問題抹黑中國甚至要孤立中國;極少數國家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企圖長期占有中國的東海釣魚島;近期,韓國宣布引進美國的薩德導彈防御系統,個別國家居心叵測,在地緣政治上做足文章,企圖擠壓中國,陷中國與絕境;等等。以上這些難題都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重大考驗,是一次又一次的嚴峻考試,考驗我們黨的智慧和勇氣、決心和信心。
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黨中央領導從西柏坡向北平出發,毛澤東稱之為“進京趕考”。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同樣在趕考,考驗我們黨能否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考驗我們黨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榮耀與自豪。“95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共共產黨人同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結果。”[9](P95)我們黨要把前輩留給我們的接力棒接穩、拿好,并且還要順利地跑完我們這一程路、把接力棒安全地交到下一代人的手里。這就要求我們認清當前的形勢,抓住中國實現現代化道路上的關鍵矛盾,妥善處理各種問題,立足當代,制定更適應時代發展的各種制度,走好我們自己的路。“全黨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9](P22-23)
當前我們強調思想建黨,就是要認清當前的形勢,認清當前的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并且在全黨統一認識。當前我們強調制度治黨,就是要把對當前這些矛盾的理論認識,轉化為系統的、可操作的制度,用這些制度治黨。這樣我們就是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堅持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統一,真正實現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實踐辯證法。
“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全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9](P28)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C].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D262.6
A
1007-9106(2017)01-0028-04
*本文為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13MLB007)的階段性成果。
金正連(1968—),男,常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