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當前中國三大領域的產能過剩及其化解策略

2017-04-11 02:44:49李含琳李楠
社科縱橫 2017年1期

李含琳 李楠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甘肅蘭州 730070)

·經濟管理與改革發展·

當前中國三大領域的產能過剩及其化解策略

李含琳 李楠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甘肅蘭州 730070)

本文對我國在基建、工業、農業三大領域產能過剩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解決思路和對策。

基建工業農業產能過剩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我國供給側改革的總體戰略部署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最重要。中央把化解產生過剩定位于供給側改革的中心環節,有其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根源。從歷史的角度看,從2000前后我國經濟整體由短缺經濟轉型為過剩經濟以來,如何在宏觀決策的高度,系統梳理過剩經濟的形成原因、社會影響和治理策略等重大問題,還需要一個認識和把握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國對于解決短缺經濟已經有基本經驗,而對于解決過剩經濟還沒有形成系統經驗。從現實來說,我國的基本建設、工業和農業等三大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剩現象,有些已經相當嚴重。

當然了,本文之所以把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放在“去產能”上,主要是考慮到,產能過剩是當前我國供給側諸多問題的起源和基礎,產能過剩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或者緩解,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等工作就不好陸續開展。為此,本文將以供給側改革的相關理論為依據,以三大領域產能過剩的現實情況為基礎,以分類指導和多向選擇為戰略取向,對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決策提出一些建議。

一、供給側改革的相關理論

1.什么是供給側。供給側概念來源于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也叫做社會總供求關系、或者社會總供求結構。一方面是社會總供給;另一方面是社會總需求。供給也叫做“供給方”,需求也叫做“需求方”。但是,“供給側”作為一個特定的經濟學概念,第一次是出現在日本已故經濟學家青木昌彥于2015年3月發表的一篇論文里,日文有漢字“供給側”。從來源上看,“供給方”一般是指產業、企業和產品生產的狀態,包括供給的數量、質量、價格、結構、政策等。供給側如果出現問題,往往不是“供不應求”,就是“供過于求”。

2.供需雙方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來說,需求側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投資(政府、企業、個人)、消費(消費制度、消費政策、消費導向)、出口(出口量、匯率、外匯儲備、貿易順差)三駕馬車。供給側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勞動力(勞動資源、人力資本、人才)、土地(也包括水資源、林地等)、資本(自有資本、外來資本、負債資本、虛擬資本)、資源(礦石資源、化石資源)、創新(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科技市場、轉化平臺)等。

3.供給學派。供給學派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代表性學派,也是一個熱門學派,產生于20世紀的60年代,其基本觀點和主張,是倡導調整供給結構,強調政府、投資、企業、創新的積極作用。實際上,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中也有供給學派的觀點。比如,馬克思在有關著作中也曾經所說到“生產可以創造市場”,這也許是比較早的“供給學派”觀點。凱恩斯學派的政策主張中也多帶有供給學派的思想,凱恩斯也是主張政府對市場經濟的主動干預的,主張利用財政、稅收、貨幣政策來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方向和狀態。

4.“領袖”經濟學。在20世紀70年代,整個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作為供給學派的典型實踐,產生了“領袖經濟學”,一些西方國家的領導人開始熱心于經濟學的創新工作,將經濟學與經濟政策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比如,里根經濟學(Reaganomics):1981年里根就任美國總統后,提出了“經濟復興計劃”,主要措施包括:降低稅率,減少政府干預,縮減政府開支,緊縮貨幣供給。再比如,“撒切爾主義”(Thatcherism)。在20世紀的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英國曾經用減稅和國企改革等措施,幫助經濟走出衰退。其減稅措施也叫做“供給改革”,其國企改革又叫做“私有化浪潮”。從實踐來看,這些措施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根據資料介紹,當時的美國和英國的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從70%降至28%,提高了可支配收入,推動消費上行;而企業所得稅率從46%降至33%,直接提高了企業盈利。

二、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

當前,在研究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上,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重點是企業破產、企業轉產、模式轉型、消化庫存等。實際上,產品積壓、企業經營困難、出口受阻、農產品“賣難”等,只是產能過剩的形式,不是產能過剩的本質或者現實原因。產能過剩的本質是個體制和機制問題,比如,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機制還很不成熟,這與改革的力度和時間相關,對于我國來說,運用成熟的市場來調節控制投資和經營還需要時空。同時,產能過剩的現實原因是政府行為推動下的基本建設規模過大所造成的。

所以說,我國當前的產能過剩,主要原因是政府行為的扭曲,也就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人在起關鍵性作用。多年以來,在還沒有找到合理和合適的其他指標體系的前提下,為了出政績和業績,大家都把經濟增長的高速度、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增長等,作為判斷政績的主要指標和依據。進一步來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許多地方的發展模式在很長的時期內還不可能轉化為“靠能力實現發展”,還必須“靠資源實現發展”。因此,向上級和各方面爭取投資和項目,就成為地方政府經濟工作的中心問題。不論是有資源還是沒有資源,有市場還是沒有市場,有條件還是沒有條件,各個地方政府都在爭取投資,都在爭取項目,都在爭取經濟增長的“政績”。

惡性循環也很重要。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地方政府領導人思想中,已經形成了一種不好的思維定式,這就是“惡意創新”。意思是指,新的領導人或者新一屆政府一般絕對不可能照搬前任的發展思路和做法,必須“重新來”,必須有新的東西。這樣以來,原來也許好的規劃、思路、戰略和政策無法持續下去,人們還要再重新適應新的領導人的思路和做法。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比如,前任領導蓋樓,后任領導拆樓;前任領導修路,后任領導挖路;前任領導種樹,后任領導砍樹;前任領導種糧,后任領導種藥,等等。

正是在這種政府行為的“態勢”壓迫下,許多地方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只顧投資不顧效益、只顧建設不顧合理、只顧投入不顧產出、只顧供給不顧需求的格局。應該說,目前我國的產能過剩是個宏觀經濟問題,涉及到各個產業、各個行業、各個企業以及各個經濟部門。但是,最重要的是基本建設、工業和農業三大部門。基本建設決定投資和建設規模,工業是國家經濟骨干,農業是提供消費品的主要產業。

三、基建領域的“產能過剩”

1.投資過大。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的資本形成對于GDP的貢獻是47%,英國是19%,德國是19%,日本是21%,美國是19%,韓國比較高29%,俄羅斯也比較高20%,印度也比較高30%,但是沒有一個到接近于50%的。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增長對資源和投資的依賴性非常大。

2.項目失控。根據統計數據,從2000—2015年,全國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在25%左右,是經濟增長的1.5倍。部分省區的投資年均增長率高達30%多,是經濟增長的3倍多。主要問題有:急功近利、群眾運動、領導責任書、盲目樂觀、政績亮點等。

3.交通建設規模非常大。比如鐵路建設。到2015年底,全國鐵路總歷程達到12萬公里,其中,高鐵2萬公里,約占世界的60%。其他新型交通形式也發展很快,比如高速公路、航空、等級公路等,但是,大多數地方的利用率非常低。

4.商品房過剩。到2015年底,全國城鎮竣工商品房套數為2.5—2.6億,而全國總城鎮戶數約為2.6億戶,戶均1.08套。到2015年底,全國待售商品房總面積達到6.9億立方米。城鎮人口結構:到2015年底,全國城鎮人口中,以農民工和其他流動人口為主的常駐人口約占1/3,這些人大多數是租房戶。所以,其他人口戶均占有住房在2套以上。2015年,深圳市商品房交易價格上漲了80%。城市土地越來越緊張,在許多城市,土地成本占到開發成本的50%。

5.電力過剩。到2015年底,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為11億千瓦,加上在建的4億千瓦,到2020年底,全國電力總裝機在15億千瓦,其中,火電占67.4%,水電占22.2%,并網風電9581萬千瓦,光伏發電2652萬千瓦,核電1988萬千瓦。2015年,全國發電量為5.73億KW,用電量為5.9KW。其中,50%的風電和光伏發電沒有運行,主要原因是輸電能力跟不上。甘肅省到2015年底,電力總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約占35%。而英國的總電力也只有8000萬千瓦。

四、工業領域的“產能過剩”

應該說,工業品的過剩是全部經濟的關鍵所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制造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約為60%,低于全球制造業71.6%的平均水平。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目前24個行業中,22個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目前,我國主要工業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如下:

1.鋼鐵工業。據國家發改委預測,2012年我國鋼產量將達到7億噸,而國內外市場對中國鋼鐵的需求最多只有5億噸左右,供給大于需求。2014年,全國粗鋼產量為8.2億噸,當年的粗鋼產能為11.6億噸,粗鋼產能利用率的70.69%。根據上海鋼聯監測,目前全國163家鋼廠的虧損面達到95.19%。

2.汽車工業。中國汽車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已從2010年的85%下降到2012年的70%,低于國際汽車界認可的75%盈虧平衡點。2015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產能達到4000多萬輛,但是,市場需求才僅有2450萬輛,每千人擁有的汽車量達到117輛。同時,前提是汽車連續多年降價促銷,否則,過剩率應該在50%以上。

3.煤炭工業。2015年,全國煤炭企業有6850家,煤礦1.08處,平均單產30萬噸。到2015年底,全國現有煤礦總產能已經超過39億噸,占世界的58%。判斷過剩規模為17.48億噸,約占現有產能的45%。考慮因素:2010—2015年,坑口價下降了50%~60%,現在的坑口價約為2008年的40%。主要原因是“煤改氣”。到2015年底,全國城鎮和工業熱能已經全部由天然氣模式取代煤炭模式,大概占煤炭消費量的30%。目前,我國進口天然氣量為600億立方公里,占全國消費量的66%,平均每立方米1.2—2.4元。

4.煤化工。2000年以來,我國煤化工行業的投資非常大,甚至超過工業全行業的平均投資水平。因此,煤化工行業全行業虧損,主要是投資過大、成本太高、數量太大。2015年,中國的合成氨、甲醇、電石、焦炭等,分別占全球產量的32%、28%、93%、58%。

5.家電工業。目前,我國彩電產品占全球產能的80%,空調器產品占全世界產能的70%,冰箱產品占全世界產能的50%,洗衣機產品占全世界產能的40%。世界上80%以上的小家電產品產能也在中國。產能過剩嚴重。

6.新興產業。以光伏發電行業為例,在全國500多家光伏企業中,1/3中小企業產能利用率在20%~30%。當前,國際市場上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總共只有月30GW左右,但實際產能高達40GW—50GW,其中8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國內風電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達95%。

7.水泥工業。到2015年,我國的水泥產能大概要達到35億噸,占世界60%。而“十三五”規劃中許多地方又增加了許多水泥項目。如果在建、擬建線項目全部建成,按照需求和產量比例測算,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降低為62.9%。

8.電解鋁。2013年,全國實際生產電解鋁2194萬噸,過剩率超過30%,占世界50%。據高盛測算,以現金成本計算,中國約有50%(合1100萬—1200萬噸)鋁產能處在虧損狀態,相當于全球總供應的25%左右。

9.船舶工業。201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等已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在149家主要船企中,有69家就生產訂單,而其他80多家企業則均沒有新的訂單,已經處于停工狀態。

10.石化工業。煉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純堿、電石等行業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更加嚴重,氟化氫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54%,PTA和燒堿的產能過剩仍十分嚴重,許多新上的加工項目不能投產。

五、農業領域的“產能過剩”

說我國農業存在產能過剩,這首先是因為我國農業在世界農業中的重要地位。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4年中國農業占全球的比重高達25.2%;其次,歐盟占全球17.5%,印度占全球16.9%,美國占全球4%,巴西占全球2.7%,俄羅斯占全球2.3%。這就是分析農業過剩的基本背景。當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產能供給與需求以及過剩情況如下:

1.糧食供給與需求。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1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21億噸。糧食市場結構評估:一是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56公斤,其中口糧消費量為25389萬噸,人均186公斤;二是糧食的進口數量目前已經突破3000萬噸(不包括大豆),約占國內糧食消費總量的5%;三是根據預測分析,預計到2020年全國糧食產需缺口為10012萬噸,糧食進口量將超過13000萬噸。總體來看,口糧的供給與需求結構大體平均,主要是結構性進口需要增加。

2.油料供給與需求。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2015年我國油料種植面積為2340萬公頃,油籽總產量為5518萬噸%。油料總體形勢是結構性短缺。目前,中國85%的大豆依靠進口,2015年全年的大豆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8169萬噸。

3.水果供給與需求。根據科學計算,成人每天食用水果200克—400克為宜,年均150公斤。截至2013年底,全國經濟林種植面積3781萬公頃。過剩的可能性在于:一是總量過剩。2014年我國水果總產量增長至26142.24萬噸,人均占有量為200公斤,總量上已經出現過剩。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總產量只是部分果樹的產量,如果大部分果樹都進入盛產期,估計產量在6—8億噸,人均在600公斤以上。二是結構過剩。我國水果的優質果率約在35%左右,果品產量中僅有5%符合出口標準,出口率只有1.1%。三是果園過剩。存在大量低產、低質、低效的果園和果樹品種。四是果品深加工業滯后,果品轉化能力低。五是進口水果量大。2014年,我國水果出口總量為289.05萬噸,進口總量為387.57萬噸。水果進出口是“逆差”,為98.55萬噸。生產大給變成進口大國。六是水果供給的潛在產量很大。比如甘肅省,到2015年底,全省果林的栽培面積為2100萬畝,而掛果密集1038萬畝,產量461萬噸。如果都進入盛產期,產量會增加到2000萬噸。

4.蔬菜供給與需求。根據科學匡算,我國成年人每天需要食用蔬菜300克—500克。2015年我國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8億畝,產量接近7.2億噸,成為我國第一大農產品,人均占有量已經達到210公斤。2015年中國出口蔬菜833萬噸,進口蔬菜22.18萬噸。供給已經明顯過剩。

5.西瓜甜瓜供給與需求。根據統計,2012年全國西瓜播種面積達到180萬公頃,甜瓜播種面積達3141萬公頃,總產量大約在1000萬噸左右,人均占有量為80公斤。合理消費量為50—60公斤,已經出現產銷失衡。

6.肉類供給與需求。2015年中國肉類總產量應達到8500萬噸,人均年消費肉類達到60公斤以上,接近發達國家60—80公斤的平均水平。進口優質冷凍肉比重持續上升。從區域來看,2015年由于飼料價格變化不大,而市場主要肉類價格有所下降,導致西部部分地區的肉羊、肉雞、肉牛出現局部過剩,價格降低。

7.茶葉供給與需求。2015年,全國18個產茶省茶園總面積達到4316萬畝,采摘面積3387萬畝,其中,湖北、貴州、陜西、四川4省茶園面積年均增加20萬畝以上。部分地區也出現了銷售困難、價格下降的問題。

8.奶制品供給與需求。奶制品明顯過剩:一是奶牛養殖規模。根據統計,2015年,我國奶牛養殖規模超過1600萬頭,其中,有140萬頭是從國外進口的原種牛。二是鮮奶產量。從2000—2015年,我國鮮奶產量牛奶(生鮮乳)產量從1000萬噸增加到現在的3725萬噸。三是城鎮需求下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大中城市人均乳制品購買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人均鮮奶消費量已從20公斤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4公斤左右。四是進口奶粉持續上升。高檔乳制品進口依存度加大。2014年,我國進口工業奶粉92.34萬噸。五是奶粉庫存積壓。國內進口奶粉的庫存約25萬噸左右,國產奶粉庫存約15萬噸,去庫存壓力很大。六是鮮奶收購價格大幅度下降。2015年,全國乳品公司的平均鮮奶收購價從2014年的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其中,青海和山東的散養戶奶價已跌至1.6 元/公斤。

六、總體判斷和應急措施

1.總體判斷。從以上基本建設、工業品、農產品三大類的過剩情況可以看出,產能過剩最嚴重的是基本建設,浪費也最大,這主要與政府的決策和行為模式有關;其次是工業品,大多數工業品都存在嚴重過剩問題,去產能和去庫存的任務非常艱巨;農產品情況相對比較好些,但是潛在的過剩也很嚴重,尤其是果品、蔬菜、肉禽、牛奶、茶葉等,目前已經出現嚴重過剩現象,直接影響農民增加收入,影響貧困地區的農村穩定。

2.臨時儲備。為了解決工業和農業的產品積壓,我國長期以來實行了一個“臨時儲備”,也叫做“臨時收儲”的政策和措施,但是效果不好。以農產品為例,2013—2014年,為了解決我國農產品市場過剩和許多地方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國家臨時收儲玉米6919萬噸、棉花629萬噸、菜籽油600萬噸、食糖500萬噸。臨時儲備實際上時間都在一年以上,而且成本很高。除這些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差損失超過150億元之外,再加上庫存費用,國家每年農產品臨時儲備的隱虧估計超過200億元。

3.進口壓力。更為嚴峻的形勢是:國內市場購買力下降,但進口反而繼續增長。主要是由于某些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價格的“反差”太大,企業自主經營,局面難以扭轉。以主要農產品為例,2014年我國大米、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食糖六大農產品的價差,每公斤分別為1.08元、0.58元、0.52元、1.48元、7.08元、2.77元(進口價為國際平均價+關稅)。為此,中國2000—2015年的糧食進口量從2000萬噸左右增加到1.2億噸。牛肉價差:2014年,我國進口牛肉均價(牛肉價+關稅)折合人民幣為26.28元/公斤,國內牛肉大宗價為45.67 元/公斤,每公斤價差為19.39元,如果只看國際均價,那價差就更大了。為此,中國2000—2015年的牛肉進口量從1.5萬噸增長到60萬噸。

4.中外差別。我國的大量工業品、農產品、建筑材料等出現嚴重的市場過剩,也與我國的整體競爭力有關。以農業為例,我國農業與發達國家的農業比較,存在許多差距:一是規模劣勢。目前,我國農戶平均經營規模(主要指耕地)僅相當于韓國和日本的1/3、歐盟的1/40、美國的1/100。二是效率差別。2014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人均農業增加值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4%,農業勞動力的產出效率很低。三是關稅差別。我國農產品進口的平均關稅只有15.2%,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為62%,而且放棄了貿易特殊保障機制。四是農業補貼水平低。我國的糧食補貼主要在耕地上,生產投入、農資成本、價格保護、出口等方面的補貼比較少。

七、化解產能過剩的思路和重點

1.基本特點。一是總量性過剩。由于全國的工業品、農產品生產量確實過大,國內市場又有限,而國外市場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導致結構性、階段等、局部性的銷售困難。二是結構性過剩。與國際市場需求相聯系,優質的工業品、農產品、服務品的比重低,傳統的、落后的、淘汰的產品比重比較高。裝備制造業和技術創新能力太低,直接影響出口數量和質量;技術創新能力、先進生產力、或者核心競爭力不強,提升“無形資產”競爭力問題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某些地方政府片面看待“地方特產”、“地方精品”,產品的特色“邊界”過小、產業優勢的“厚度”太薄。三是品質性過剩。同樣是優質的工業品或者農產品,但是由于加工和種植的方法、手段、環境的滯后,極大地影響了產品的品質,從而變成劣質產品或者不合格產品。在當前情況下,我國產品的產能過剩主要表現在相當比重的產品幾乎沒有出口能力。四是需求性過剩。由于經濟增長和發展戰略的“下行”影響,收入增長受阻,城鎮、企業市場、消費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減少了對產品的市場需求。

2.分類原則。當前我國的產能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產能。我國大部分過剩產能屬于傳統型、淘汰型的。產業、企業、技術、產品、經營模式等都存在“傳統”的特點,比重比較高。另一類是現代產能。現代產能可以看成是基本符合高新技術、戰略性新型行業的。這類過剩比重不高,實際上也不“可怕”。因此,必須采取分類改革的基本原則,不能簡單化理解“去產能、去庫存”問題,要分類地看,分類地研究對策,不能“一概而論”,不能搞“一刀切”。對于傳統產能,以淘汰為主,產業、企業、技術、產品都面臨這個難題。繼續搞“改造提升”不現實。應該選擇破產、拍賣、兼并、重組等。對于現代產能,以轉型、轉向、轉產為主,能利用的企業、廠房、設備、人才、技術等,盡量能夠利用起來,不能輕易淘汰掉。

3.化解思路。一是必須加快實施國家戰略。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基本思路和戰略部署,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二是必須加快完善市場體制。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機制,這是從根本上解決領導意圖、盲目決策、浪費投資、重復建設,以及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化、價值化、開放化、結構化的根本路徑。三是必須加快創新微觀體制。也可以叫做企業化或者公司化。四是必須加快實施“政府型負面清單”。用“負面清單”來規范政府干預的范圍、項目、領域、方式和程度,超出就是違法違規。五是必須加快調整消費稅。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降低某些消費品的稅率,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購置稅。六是必須加快健全“破產社會保障制度”。由此,才能比較規范地處理好破產企業遺留問題,處理好失業職工安置問題。

八、化解產能過剩的對策建議

1.化解過度干預。市場導向機制不成熟是政府干預過度的根本原因。2015年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大概為65%以上,在西部地區大概只有45%左右,而發達國家在95%以上。消解政府干預,一是真正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機制,減少政府的指令性生產計劃,取消政府規劃中的指標性規劃要求,建立大市場運行和調控體系;二是要擺正政府在市場中的位置,利用多種方式企業、公司、農戶等的自我調節新機制;三是降低以國有企業為主干的壟斷經濟比重,把部分壟斷國企納入股權社會化改革的范圍;四是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緣地區可以考慮全面取消GDP的增長考核;五是建立“產能過剩”的預警和防治系統,在宏觀調控中堅持“預先、提前、盡早、預防、預警、防治”的“六位一體”的原則。

2.化解亂上項目。近年來,項目建設已經是許多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戰略,上項目、上大項目、上跨國項目等,已經成為評價地方政府能力的主要指標,這就必然造成政府之間的項目建設攀比和園區亂建現象。為此建議:一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停止政府的經濟類項目建設,停止審批新的園區;二是對所有級別園區的土地和投資落地情況進行全面普查,對只占地不建設的園區和項目取消建設資格;三是嚴格檢查和控制利用農民土地“做土地生意”的情況,對沒有工業資源的地區增加園區面積的情況進行嚴格控制;四是把消解亂上項目的重點放在政府項目范圍。

3.化解企業庫存。企業庫存增加是供給側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現在全國幾乎所有的工業企業都存在非正常庫存情況,特別是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企業中,庫存更加嚴重。消解庫存,一是在總體思路上必須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開辟新市場”的原則,總量控制是前提,結構優化是核心,開辟新市場是出路;二是要把消解庫存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轉型結合起來,調整部分消費政策,降低消費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貧困標準;三是下決心優化產品結構,徹底淘汰傳統的、落后的、過時的企業、技術、產品,大力支持中端和高端技術、產品和企業的發展;四是開發新的出口渠道,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渠道。

4.化解無效成本。從本源上來分析,當前我國存在的供給側問題實質上是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大量的國有企業雖然名稱改為各種各樣的“公司”和“集團”,有些還成為上市公司。但是,這些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規則、政策等,仍然與黨委和政府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這些改革后的企業仍然有行政級別、官職官位,政府仍然能夠直接向這些企業下達指令。所以,供給側改革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國企業改革問題。為此建議:一是徹底取消國有企業的行政級別,取消企業負責人的行政級別;二是關閉國有企業負責人與政府官員之間的通道,禁止“官商聯姻”;三是全面實施國有企業的股權社會化改革方案,推進國有企業的“精準改革”。

5.化解產業短板。實事求是地說,我國的結構優化從改革開放起始就存在,由于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企業破產和職工失業問題,所以,幾十年以來我們執行的是一個“保守”的結構優化措施,這就是“改造提升”。結果是成本很高,效果很差。為此建議:一是按照“木桶原理”和“短邊規則”指導結構優化,取締“改造提升”;二是研究探討適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破產方式、安置失業職工的方式以及相關的政策,可以考慮放大現在的“低補低保”政策范圍和領域;三是明確提出大力支持二、三產發展、大力支持高端產品和中端產品開發的相關規劃、戰略和政策,對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開發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人才、企業家進行重獎。

6.化解市場空白。擴大出口無疑是解決供給側問題的一個出路。增加出口的難度很大,但仍然有開發的余地。一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量還比較小,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的國家還有很大市場空間;二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以擴大我國對中亞、西亞和地中海國家的出口數量;三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到了“U型”的底部,有反彈的趨勢,這對整個世界經濟形勢影響很大可以利用;四是隨著我國三大產業的結構優化進度加快,擴大出口是有可能性的。

F124

A

1007-9106(2017)01-0038-07

李含琳(1956—),男,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智庫首席專家,經濟學教授;李楠(1988—),男,中共甘肅省委黨校行政管理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成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第一页在线| 9cao视频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成人一区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美女久久|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欧美在线黄|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99视频国产精品|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国产一区成人|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2019国产在线|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国产va在线|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91亚洲免费|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在线一级毛片| 欧美激情伊人|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久久网欧美| 免费亚洲成人|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99re经典视频在线|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五月|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欧美精品啪啪|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噜噜噜| 蜜臀AV在线播放|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