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隴右詩看杜甫審視世界的目光

2017-04-11 06:22:38李宇林
社科縱橫 2017年5期

李宇林

(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甘肅天水 741001)

·文學研究·

從隴右詩看杜甫審視世界的目光

李宇林

(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甘肅天水 741001)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意思是說,我們透過一個人的目光可以洞察其內(nèi)心的所思所想。杜甫在流寓隴右期間,共寫下117首詩。我們吟誦這些詩篇,能夠看到詩人審視世界的種種目光,其中有悲憤的目光,有憂慮的目光,亦有溫和的目光。探析這種種目光的由來,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杜甫此期的生活與思想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

杜甫 隴右詩 審視 目光

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離開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位,攜眷西行,來到了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在秦州生活了三個月左右,后為生活所迫,加之朋友的邀請,又移居同谷(今甘肅省成縣)。到了同谷以后,那位邀請他的朋友并沒有給他什么實際幫助,在人地生疏的情況下,生活更加艱難,幾乎到了凍餓而死的邊緣。在同谷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不得不奔赴成都。在流寓隴右的近四個月里,杜甫共寫下117首詩。這些詩內(nèi)容豐富,藝術(shù)精湛,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我們吟誦杜甫隴右詩,仿佛看到了詩人審視世界的種種目光,這其中有悲憤的目光,有憂慮的目光,亦有溫和的目光。探析這種種目光的由來,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杜甫此期的生活與思想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悲憤的目光

759年是杜甫生活中最艱難困苦的一年。這年春天,他回到河南老家去探望親人,路途中親眼看到了戰(zhàn)亂中窮苦百姓遭受的種種苦難,寫下了著名的組詩“三吏”、“三別”。秋天,又因政治、生活、人際關(guān)系及健康等原因,不得不離開華州司功參軍的職位,攜妻帶子,遠赴幾百里外的秦州,去投親靠友。初冬再移居同谷,不久又踏上了艱難的蜀道,于年底到達了成都。“一歲四行役”(《發(fā)同谷縣》)的飄泊流離生活,使杜甫及其家人飽嘗了居無定所之苦,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他在《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一中寫道: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guān)愁。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這是組詩的第一首,有總領(lǐng)全組詩的作用。開篇兩句先交代了他離開華州的原因及西赴秦州的緣由。《杜詩言志》評云:“此二十首,則自明其游秦之由。看他開口便說‘滿目悲生事’,是其所可悲之事,不一而足。半生期許,至此盡蠲,一可悲也。遍歷艱辛,都付流水,二可悲也。進既莫容,退又無歸,三可悲也。干戈未息,骨肉遠離,四可悲也。君國多難,忠孝莫解,五可悲也。邊塞凄涼,驚心鼓角,六可悲也。風雨凄其,秋陰短小,七可悲也。老驥伏櫪,壯志難忘,八可悲也。羈棲異地,送老何時,九可悲也。回憶鴛行,寒云愁對,十可悲也。夫抱此多般愁苦,難以縷析,故以‘滿目’二字概之。”此論對杜甫的“滿目悲生事”一句條分縷析,評述得詳細得當,可謂知杜之言。由此,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在吟詠此句時的那種悲憤的目光。那目光中悲與憤交織在一起,足以給人留下深刻的難忘的印象。而尾聯(lián)“西征”兩句又將這種悲憤推進一步,因為當時秦州一帶正受到吐蕃的威脅,因而在西征途中杜甫不斷地打聽著前面有無戰(zhàn)事,現(xiàn)在雖然暫時留居于此,而內(nèi)心的傷痛卻已到了極點,其悲憤之情溢于言表。悲己是杜甫隴右詩的主調(diào),因而此類悲憤的情緒在詩篇中屢見,又如《同谷七歌》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饑走荒山道。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這首詩是《同谷七歌》的最后一首,抒發(fā)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報國之志,許身稷契是其崇高的政治理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其執(zhí)著的追求,“窮年憂黎元”是其思想的核心。他深信自己是一個得儒術(shù)之人,具有治國才能,應報效于社會。但現(xiàn)實卻將他的理想擊得粉碎,如今年近半百,功名未成,身已老去,四處飄泊,饑腸轆轆地奔走在荒山道上。與“山中儒生”談起往事,心生傷感。此時,詩人仰望蒼天,只見白日飛馳,一種遲暮之感驀然涌上心頭。由此可以想象杜甫“仰視”的目光中滿是悲憤。其他如“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身世之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同前其四)的走投無路的憤慨,“夜來歸鳥盡,啼殺后棲鴉”(《遣懷》)的無處安身的悲哀,“大哉霜雪干,歲久為枯林”(《遣興五首》其一)的懷才不遇的慨嘆等等,無一不充滿著悲憤之情。杜甫以悲憤的目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將身世之悲、仕途坎坷、生活窮困,通過詩篇一一展現(xiàn)出來,其悲憤的情緒貫穿在隴右詩的創(chuàng)作始終。悲己雖是此期作品的主調(diào),但抒發(fā)悲憤之情的傷時的詩句亦有不少,如:

鄴中事反覆,死人積如丘。諸將已茅土,載軀誰與謀?(《遣興三首》其二)

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留花門》)

群兇猶索戰(zhàn),回首意多違。(《即事》)

照秦通警急,過隴自艱難。聞道蓬萊殿,千門立馬看。(《夕烽》)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秦州雜詩》其七)

煙塵阻長河,樹羽成皋間。回首載酒地,豈無一日還。(《遣興三首》其三)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秦州雜詩》其十八)

這些傷時的詩句中亦飽含著悲憤之情,詩人以悲憤的目光關(guān)注著國事,他期盼早日平息戰(zhàn)亂,使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軍民能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

總之,杜甫流寓隴右期間,因處于戰(zhàn)亂之中,巔沛流離,生活艱難,加上理想的破滅,追求的落空,因而滿腹的悲憤需要宣泄。于是,他以悲憤的目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并將這種悲憤之情融入到作品創(chuàng)作之中了。

二、“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jīng)過。”——憂慮的目光

乾元二年是安史之亂爆發(fā)的第五年,雖然兩京已經(jīng)收復,肅宗回到了長安,但戰(zhàn)亂并未徹底平息,戰(zhàn)火還在蔓延。以憂國憂民為己任的杜甫,以憂慮的目光關(guān)注著國事的變化,與人民一道經(jīng)受著磨難。他將自己遠赴秦州、漂泊流離、艱苦備嘗的生活與國家的安危、人民的苦難緊緊聯(lián)系起來,寫下了不少憂國憂民的作品。《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jié)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fā)金微。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堪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這是有感于鄴城兵潰、士卒勞苦而寫下的一首詩。開頭兩句寫當時被調(diào)撥的唐軍來到了秦州,聽到城頭上不斷響起胡笳聲,也看到山邊唐軍的旌節(jié)在移動。一個“歸”字,點明了唐軍由西北邊塞經(jīng)秦州向內(nèi)地行進的方向。三、四句是詩人打聽到的這次調(diào)防的原因。五、六句寫軍容,因為長期戍邊和長途跋涉,士卒們一個個又黑又瘦,旌旗也是稀疏零亂。末兩句抒發(fā)感慨,并點明征兵之由。是說士卒們哪里經(jīng)受得住如此跑來跑去地戍守,只恨安史叛軍解圍而逃。浦起龍注:“結(jié)句點清征兵之由,‘圍’不曰潰而曰‘解’,諱之也。”[1]字里行間充滿了憂慮之情,這其中既有對國事的憂慮,也有對“往來戍”士卒的擔心。又如其八: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這也是一首憂愁戰(zhàn)亂、渴望太平之作。前四句用漢代尋源使張騫出使西域的典故以懷古。仇注引趙汸注云:“因秦州為西域驛道,嘆漢以一使窮河源,且通大宛,如此其易。今以天下之力,不能勘定幽燕,至今壯士幾盡,一何難耶。是可哀也。”[2]后四句傷今,詩人以憂慮的目光遠望幽州、薊州一帶被安史叛軍占據(jù),不知郡國之間的道路何時才能夠打通。而連年派去“東征”的“健兒”幾乎傷亡殆盡,此時那一聲聲的羌笛聲更令人聞之悲哀。再讀《寓目》詩:

一縣葡萄熟,秋山苜蓿多,關(guān)云常帶雨,塞水不成河。羌女輕烽燧,胡兒掣駱駝。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jīng)過。

這首詩是杜甫憂慮邊患再起而寫下的。楊倫引朱鶴齡曰:“關(guān)塞無阻,羌胡雜居,乃世變深可慮者,公故感而嘆之。未幾秦隴果為吐蕃所陷。”[3]前六句寫秋日塞上所見,最后兩句是就所見而抒發(fā)感慨,以“喪亂飽經(jīng)過”作結(jié),抒發(fā)了不堪戰(zhàn)亂的憂傷之情。而“自傷遲暮眼”的“眼”字,則點明了“寓目”之題,仇注:“末點眼字以醒題。”[2]在秦州代箋詩中,杜甫亦往往將憂國之嘆與思友之情融為一體,如“親故行稀少,兵戈動接連。他鄉(xiāng)繞夢寐,失侶自迍邅。”(《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老杜既憂慮親朋故舊日益稀少,更憂慮烽煙戰(zhàn)火接連不斷。既有“他鄉(xiāng)繞夢寐”的思念故人之情,亦有傷時憂亂之意,二者相互交融。又如“濟世宜工等,安貧亦士常。蚩尤終戮辱,胡羯漫猖狂?會待妖氛靜,論文暫裹糧。”(《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在對詩友高適、岑參深致懷念之情的同時,仍憂慮著國事,關(guān)注著平叛戰(zhàn)爭。他正告胡羯逆賊且莫猖狂,并期待著徹底掃平叛軍之后,將背著干糧與兩位詩友共同切磋文章。此類例句不少,不再贅述。[4]可見詩人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杜甫在憂念國事的同時,也不能不對自己的艱難處境和難以預測的前途有所憂慮,如在《赤谷》詩中寫道:“常恐死道路,永為高人嗤。”詩人擔心因凍餓、勞累而死于途中,那將會被高人所譏笑。王嗣奭云:“公棄官而去,意欲尋一隱居,如龐德公之鹿門以終其身,而竟不可得,恐死道路,為高人所嗤。”[5]這種憂慮不安并非杞人憂天,而是詩人已經(jīng)意識到死亡之神會隨時來到自己身邊。如此直白的表達,也從一個側(cè)面顯示出老杜敦厚的天性,確令人難以卒讀。《遣興三首》其二寫道:“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guān)東。生涯能幾時,常在羈旅中。”以憂慮的目光“悵望”家鄉(xiāng)一帶的烽火,似看到安史叛軍正在函谷關(guān)以東向官軍發(fā)起進攻。遙望故鄉(xiāng),歸家無期。而自己年近半百,老大無成,卻常年居無定所,四處漂泊。于是發(fā)出了“生涯能幾時,常在羈旅中”的浩嘆。其憂慮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遣興三首》其一寫道:“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不知死與生,何況道路長。”杜甫對遠在河南、山東一帶的幾個弟弟十分掛念,日夜為他們的安全擔憂,這種手足之情在戰(zhàn)亂年代尤顯得難能可貴。

總之,杜甫在流寓隴右期間,時時以憂慮的目光關(guān)注著國家安危,盡管已無官職,但仍以“兼濟天下”為己任,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同時對自己生死難卜的處境和親人的安全也不能不以憂慮的目光加以審視,將國家的命運與自己及親人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三、“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溫和的目光

杜甫出身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長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民愛物的情懷使他總是以溫和的目光,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事物,去看待親情、友情。這種情懷在流寓隴右顛沛流離的生活里不僅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強烈了。《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九寫道: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稠迭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埛。

這是一首描寫秦州驛亭的詩。此驛亭的故址在今天水市西的天水郡,以前這里曾有一湖泊,名曰“天水湖”,詩中“臨池”的“池”即指此湖。首句先聲奪人,即所謂“使人眼前一亮”之意。第二句便將這賞心悅目之景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原來是“臨池好驛亭”。三、四句描繪此處的美景:叢叢綠竹把地面映得一片碧綠,高高的古柳掩映得半天蒼翠。可見這里風景優(yōu)美,是一片綠色的世界,讀之令人神往。第五句寫傳聞,寫“幽事”之多。第六句寫人事,即從喧呼聲中可以看到不少過往的使節(jié)。尾聯(lián)表達了居于此地之意。詩人一直用溫和的目光審視和品味著這片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可以說是興趣盎然,目不轉(zhuǎn)睛。此類以溫和的目光觀察動、植物的詩句還有許多,例如:

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山寺》)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秦州雜詩》其十七)

不獨避霜雪,其如儔侶稀。四時無失序,八月自知歸。(《歸燕》)

促織甚細微,哀音何動人。草根吟不穩(wěn),床下意相親。(《促織》)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guān)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病馬》)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發(fā)秦州》)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jié)小紅。(《雨晴》)

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秦州雜詩》其十三)

詩人抓住動、植物的特點,從細微之處落筆,描繪細致,刻畫具體,富有情韻,由此也能夠看出老杜的愛物之心。這里需把上面舉到的《病馬》這首詠物詩專門作一分析,詩人以溫和的目光觀察這匹與自己長期患難與共的病馬,它在寒冷的天氣里奔走在險阻的關(guān)塞之中。馬兒老了,況且有病,卻還在風塵中為我效力,所以特別令人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兩句,更寫出了馬的難能可貴。尾聯(lián)“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抒發(fā)感慨,是說病馬雖是微物,但對人情深意長,令人感動,為之沉吟。仇注引申涵光曰:“杜公每遇廢棄之物,便說得性情相關(guān),如‘病馬’、‘除架’是也。”[2]充分表現(xiàn)了杜甫的愛憐之情。而對于親友,杜甫更是以溫和的目光去關(guān)注他們,與他們休戚與共。如他在《夢李白二首》其一中寫道:“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的長久思念,也表現(xiàn)了夢中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在其二中又寫道:“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其一的兩句相照應,體現(xiàn)了二人的深厚情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是杜甫對李白的深深思念,才使其在夢中多次夢到李白。對于老朋友贊公,杜甫亦是以溫和的目光與其多次交流。“相看俱衰年,出處各努力。”(《別贊上人》)既勉勵贊公,也激勵自己。“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宿贊公房》)與贊公異地相逢,難得兩位好友能在這里團圓。“怡然共攜手,恣意同遠步。”(《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其一)與贊公攜手遠游,其樂融融;“躋攀倦日短,語樂寄夜永。”(其二)白天與贊公攀登山嶺,夜晚則高興地徹夜交談。“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寄贊上人》)設想定居于西枝村以后,將與贊公為鄰,來往將更加方便,傳達出老杜渴盼與贊公為鄰的心愿和親切感情。在《示侄佐》中,杜甫寫道:“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借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阮籍、阮咸叔侄的故事,表達了詩人對從侄杜佐的贊賞。在《佐還山后寄三首》其一中寫道:“山晚黃云合,歸時恐路迷。”表達了長輩對晚輩的殷殷關(guān)切之情。其二寫道:“白露黃梁熟,分張素有期。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是向從侄催寄小米,表現(xiàn)出叔侄間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其三寫道:“甚聞露薤白,重惠意如何?”是向杜佐索要薤菜,前要黃梁,又要薤菜,正說明叔侄間感情的真摯,無需講什么客套。在《秦州雜詩》其十六中寫道:“采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杜甫打算在東柯谷長住下去,終老其身,并準備重操舊業(yè),以采藥賣藥為生。而這一想法不宜告訴自己的兒女,免得他們?yōu)樽约翰傩模梢姸鸥Ω星橹毮仯瑢ψ优顷P(guān)懷備至,體貼入微。

總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杜甫,忠厚善良,總是以溫和的目光,去觀察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對于親人和朋友,他更是懷著一片深情。因而,杜甫被譽為“情圣”,是當之無愧的。

綜上所述,杜甫流寓隴右期間,深受戰(zhàn)亂之苦,他與家人四處漂泊,無處安身,瀕于凍餓而死的邊緣。在這一背景下,詩人感時傷世,或以悲憤的目光,或以憂慮的目光,憂國憂民,傾訴著自己的悲憤和殷憂。同時,也以溫和的目光,觀察著身邊美好的事物,感受著親情、友情等等。并將這些一一寫入詩中,成為久傳不衰的隴右詩,在杜詩中留下了精彩的一頁,亦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學遺產(chǎn)。

[1]浦起龍.讀杜心解[M].中華書局,1961.

[2]仇兆鰲.杜詩詳注[M].中華書局,1978.

[3]楊倫.杜詩鏡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李宇林.試論杜甫秦州代箋詩的藝術(shù)特征[J].杜甫研究學刊,2000(1).

[5]王嗣奭.杜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I207.22

A

1007-9106(2017)05-0137-04

李宇林(1947—),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视频入口|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91视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1024国产在线| 不卡视频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97|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丁香婷婷久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第八页|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精品成|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3p视频|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aaa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色婷婷啪啪| 国产第一页亚洲| 午夜不卡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亚洲第一成年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日本黄色a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91在线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丝袜精品| 99视频国产精品|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综合网站| 日韩天堂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无码福利视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婷婷中文在线|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