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
近日,一則清華本科、北大碩士畢業生做游戲女主播的新聞引起了熱議。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吐槽“白瞎一個清華北大名額”,甚至質疑其“不務正業”“浪費教育資源”。
真的是浪費教育資源嗎?教育從來不是將人“工具化”的培養活動,其價值指引也不是讓人簡單追求“功成名就”,它的目的在于錘煉能力和完善人格,讓受教育者實現人生價值。當今社會,無論是新興行業的不斷涌現和新興職業的應運而生,還是傳統行業的升級革新,在為眾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提供了施展才干廣闊天地的同時,也需要他們投身其中、先試先行和開拓創新。能突破傳統觀念束縛,選擇嘗試新興或冷門職業,這本身就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勇氣和智慧,與其懷揣偏見對其質疑和指責,倒不如對其抱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人民日報 倪弋
按照人社部給出的時間表,2017年將基本實現符合轉診條件的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同時,一些省份根據自身情況點對點簽署了結算協議。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為有異地就醫需求的群體提供了便利。
事實上,醫保“漫游”在技術上沒有障礙,難點在于其在政策上“牽一發而動全身”。目前,我國醫保基金的統籌層次大部分在地市一級,各地繳費和保障水平不統一。在配套改革沒有協同發力的情況下,醫保“漫游”單兵突進容易造成部分地方基金吃緊,也會加劇醫療資源的錯配。因此,實現醫保“漫游”需要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等諸多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各地各部門應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破除阻力的決心,打破利益藩籬,追求改革實績。
新華社 徐博
據報道,在近日舉行的江蘇省鹽城市新春用工大型招聘會上,不少企業亟需一證在手的技術工人,而且持證者的月薪可以過萬元,無證者卻只能拿零頭。而這種鮮明反差,在許多地方都一樣。
當下,勞務市場中不缺機會,有不少崗位虛席以待,然而這并不是現成的“飯碗”,嚴格地講這是“飯”。能不能吃到“飯”,關鍵就看求職者手中有沒有“碗”,這個“碗”就是專業技能。從更廣闊的層面看,有沒有技術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吃飯問題”,更關系到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關系到“中國制造”的前景。如果想形成自主創新的“中國智造”,還需有高素質的整個產業工人隊伍。因此,如何幫助勞動者提高素質,掌握一技之長,無疑是一件迫切而又有長遠意義的大事。
中國經濟網 奚旭初
今年春節,一則“老板驅車5000公里給30多名員工拜年”的新聞一經報道便被眾多網友點贊。對此,不理解者也有,認為老板是在炒作自己,還不如直接給員工多發點年終獎。
誠然,如果企業直接給優秀員工發放獎金,對員工來說確實比較“實惠”。但俗話說,留人要留心。老板放下居高臨下的身段,與員工在家庭氛圍中進行情感交流,比單純的獎金激勵更富有人情味,更值得期許。老板與員工之間這種抱團取暖的姿勢,不僅說明員工的地位提高了,也倡導了一種感恩文化氛圍,豐富、發展了企業文化,培養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當然,勞資語境的變化,老板與員工之間融洽關系的形成,還需要更多老板與員工去實踐。如果有更多的老板以尊重的心態對待員工,員工投桃報李、以感恩的心態對待工作,必將推動社會整體進步。
長沙晚報 葉祝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