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表彰會上,全省各地市州人社局主要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那么,目前全省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服務力度?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部分市州人社局長。
近年來,綿陽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2016年,全市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達155.45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66.55萬人、省內轉移就業88.76萬人、國外轉移就業1400人,實現勞務收入207.88億元,新增農民工回鄉創業2123人,創辦企業489個。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在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方面,我市全力拓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并積極搭建用工平臺,促進農村勞動力順利就業;在提升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方面,我市始終將技能培訓擺在關鍵位置,不斷提升培訓實效。2 016年共開展勞務品牌培訓2110人,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27118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5992人,創業培訓4231人。在全省第六屆農民工技能大賽中,綿陽代表團獲得3金4銀1銅、團體優勝獎一等獎、團體組織獎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下一步,我市將積極抓好勞務技能培訓工作,切實增強培訓實效。同時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和農民工公共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再注新活力、再添新動力,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工在不同崗位上再創新業績。
2016年,瀘州建立創業引導資金2.4億元,設立“雙創”服務窗口736個,建成“雙創”孵化園、創業園區、創業街等143個,吸引青年人才創新創業6100余人;回引返鄉創業人員13410人,返鄉創辦企業8351個,建立農民工和企業家返鄉創業園區(基地)19個,帶動城鎮新增就業4.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3%,確保了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在完善返鄉創業格局方面,我市主要采取了五個手段來整合創業資源,不斷激發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熱情,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機會。一是降低返鄉創業門檻,減少返鄉創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二是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向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項目不斷傾斜;四是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返鄉創業的信貸支持和服務力度;五是完善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對進入市級小企業示范基地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給予企業50%的廠房租金補助。
2017年,我局將進一步加大服務創業服務企業的力度,增強主動性、提高實效性,為企業的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環境。
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推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興起,廣元市緊緊圍繞農民工服務做文章,讓農村富余勞動力“出得去”,讓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回得來”。
在促進就業方面,我市轉移輸出勞動力總量保持在95萬人以上,勞務收入達170億元以上,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50%關口。由此可見,省外輸出仍然是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大頭。
在做好返鄉農民創業服務工作方面,我市精準摸查廣元籍外出務工人員情況,動員鼓勵其中有一定實力和成就的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據初步統計,我市在外務工人員中創業成就較為顯著的有1100多人,其中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有50多人,5000萬至1億元以上的有100多人,1000-5000萬元的有500多人。另外,我市還堅持把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與農民工的家鄉情結和家族親情融為一體,增強回引農民工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針對性、實效性。
2016年,遂寧新增返鄉創業人員3123人,創辦企業1041個,實現產值13.99億元,帶動就業1.83萬人。
雖然目前我市農民工返鄉創業進展喜人,但在創業資金和申請渠道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在充實各類返鄉創業項目資金方面,要及時開展國家級、省級返鄉創業園(孵化中心)、返鄉創業示范基地等評選工作,并給予適當獎勵;在暢通各類返鄉創業貸款申請渠道方面,要出臺規范創業貸款的意見,創新其它金融資金支持辦法,更好地發揮川商返鄉興業投資基金和全省返鄉創業風險分擔基金的價值投資、融資支持等作用。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為做好我市返鄉創業工作,人社部門要堅持“兩結合”(與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兩手抓”(一手抓創業平臺建設、一手抓示范基地建設),“兩突出”(突出創業政策落實,突出創業公共服務),營造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回引更多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
2016年內江新增返鄉創業3802人,新增返鄉創辦企業473戶(其中規模企業16戶),投資總額142.43億元,新增返鄉創辦企業吸納就業1.15萬人。在省人社廳2016年度工作考評中,“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村勞動力實名制登記”工作分獲全省第一。
在夯實返鄉創業服務基礎上,我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方便群眾咨詢、查詢、辦事;整合工商登記、稅費減免、財政支持、金融服務、園區建設等5個方面的優惠政策,返鄉創業項目審批平均提速88.26%;成立內江市創業聯盟,為返鄉創業提供開業指導、項目推薦、問題診斷等服務;加強返鄉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意識;依托工業園區、科技孵化器等存量資源,搭建“園中園”服務平臺,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廣闊創業空間。營造出了全社會廣泛關注返鄉創業的良好氛圍,形成上下“一條心”“一股勁”“一個聲音”的輿論導向。
2017年,我局將把相關部門對返鄉創業“回家工程”的安排部署作為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抓手,內江經濟轉型、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促進在外知名人士、返鄉農民工、返鄉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就業創業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工作。
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有利于促進樂山經濟發展,帶動更多人就地就近就業,特別是在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此,我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其中,對認定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區和市級創業園區的,由我市給予園區建設補助經費25萬元和10萬元;建立農民工實名制動態管理工作,全面掌握返鄉農民工創業情況;積極開展返鄉創業培訓,2016年共培訓了1500人;積極搭建返鄉創業平臺載體,全市共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7個;加大返鄉農民工創業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規模顯著增加,占全市新增創業貸款額度的60%;樹立典型,在全市范圍內共評選出20個創業明星和示范企業。
2017年,我市將繼續把返鄉農民工創業作為雙創工作的重點,為農民工創造良好寬松的創業環境。
南充作為全省勞務大市,常年轉移輸出保有量225萬人次,勞務收入超500億元,占農村家庭總收入的63%。面對昔日“雁南飛”、今朝“鳳還巢”,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歸雁計劃”。2016年,我市有返鄉農民工3.8萬人,其中成功創業5892人,吸納就業3萬余人。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要素保障、優化政務環境,營造“親商、安商”氛圍,讓返鄉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投身創業;推進“一園四線”建設,依托園區企業流水線、現代農業生產線、電商平臺物流線、城鎮三產服務線,拓寬返鄉就業渠道;加大職業技能力度,著力打造具有南充特色的勞務品牌,提升穩定就業創業和轉換就業的能力,打造職業藍領成長搖籃,構筑技能人才集聚高地;推送精細化服務,建立完善創業項目庫,組織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對返鄉農民提供“一對一”“面對面”的項目開發、項目推薦、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公共服務。同時,簡化優化創業審批流程,凡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一律向創業者開放。
目前,宜賓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達274.2萬人,轉移輸出167.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達262.8億元。2016年新增返鄉創業農民工5999人,返鄉創業總人數達到17809人,創辦企業8075戶,返鄉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
針對當前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面臨創業項目同質化、創業資金籌集難、經營管理能力弱、公共服務負荷重等問題。下一步,我局將加快推進返鄉創業平臺建設,通過集群創業,增加創業成功率;返鄉創業農民工缺乏貸款擔保和抵押條件,建議省級預算農民工回鄉創業補助資金和擔保基金,增加縣級擔保資本金,為更多有創業愿望、創業能力的農民工提供資金扶持;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大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及返鄉民工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營造“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的社會氛圍,幫助返鄉創業農民工完成由“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角色轉換。
參加此次大會,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省委省政府抓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抓到了點子上。就達州市而言,一方面,地處川渝陜的結合地帶,地理優勢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達州勞動力資源豐富,其中農村勞動力占絕大部分。因此,為了將達州建設成為川渝陜中心城市、川東北經濟核心增長極,市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調動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在財稅方面,給予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補貼、小微企業補貼等多方面支持;在用地保障方面,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于返鄉創業用地;在創業培訓方面,大力開展勞務品牌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等專項培訓。多措并舉,出臺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為建設美麗和諧達州而努力。
從整體看,巴中農民工創業的熱情比較高,特別是回鄉創業的農民工較往年呈增長趨勢,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經濟形勢影響,在外務工的收入下降,想回家鄉發展;另一方面,地方支持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有吸引力。不過,從我市農民工創業的情況看,也面臨創業層次普遍偏低、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創業成本日益增高等難題,不同程度影響了返鄉創業者的積極性。
對此,我局主要將從三個方面著手工作。一是完善推動機制,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發揮市縣(區)就業創業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解決農民工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困題;二是制定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幫助農民工提高素質,比如對他們的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三是狠抓政策落實,要讓創業者們知曉政策,并且政策不能打折扣。
2016年,眉山實施“引鳳還巢”計劃,鼓勵返鄉創業,全年吸引4433名農民工返鄉成功創業。全市共建成創業孵化園8個,入駐孵化企業270家,實現產值9.22億元,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280.4萬元。
在抓重點群體就業方面,我市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741人,發放補貼1814萬元。幫助“4050”人員靈活就業4810人,兌付靈活就業社保補貼2204.14萬元。在實施貧困家庭就業促進工程方面,全市培訓精準扶貧對象1165人,保證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一門技能,至少有1人就業。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創辦100家農民工培訓基地,安置就業困難對象167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621人。實施“大培訓”工程,開展“訂單式培訓”“委托式培訓”,完成技能培訓1.9萬人,培訓高級工919人、技師188人,全市人才結構性矛盾得到緩解。
2017年,我們將深入推進“雙創”促就業助發展。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創業就業政策,做到政策宣傳到位、落實到位。完善創業孵化園功能,提升服務能力,通過創業進一步帶動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推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首先要調動農民工和相關部門的積極性,讓他們對創業和就業抱有希望,對奔康致富懷有熱情,從而形成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聚的良好氛圍。
總體來看,阿壩在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尤其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民族地區特色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整合現有培訓資源,開發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創新培訓模式,采取培訓機構面授、遠程網絡互動、實地觀摩學習等方式,大力積極開展“一縣一品”特色品牌創業培訓,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為全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同時,在全州范圍內開展優秀農民工和創業之星評選活動,并組織典型人物現身說法,促使農民工和農民工企業家轉變創業觀念,提升全社會對返鄉創業的認識,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全州返鄉創業人數達4998人,創辦企業2991個,吸納就業人數16091人,實現產值5.4億元。
就目前形勢看,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推進力度的加大,甘孜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形勢總體向好。2016年,全州共實現返鄉農民工創業281人,外出務工80550人。不過,對比其他兄弟市州的創業就業形勢,我州仍存在一些現實的困難:一是農牧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大,對創業就業的認識存在偏差;二是受我州經濟發展的影響,勞務市場發育緩慢,經營主體難以做大做強,吸納能力有限,農牧民群眾的就業渠道窄;三是受我州幅員遼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影響,全州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州將認真學習借鑒兄弟市州的先進經驗,緊緊圍繞貫徹落實此次表彰會會議精神,著重抓好政策落實、就業創業培訓、勞務轉移輸出等工作,推進我州返鄉創業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我局始終堅持把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經濟發展和就業促進聯動機制。
一是以培訓促進就業。2016年共培訓356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貧困勞動者23800人,實現就業人數18400人。二是以創業帶動就業。截至2016年底,全州返鄉農民工創業人數累計1.328萬人,創辦企業4008個,實現總產值51.32億元,累計吸納就業2.109萬人。三是以服務保障就業。2016年,針對農民工開展了“春風行動”和“民營企業招聘周”現場招聘會及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等系列活動共計64場,切實解決了農民工就業難問題。另外,我州全年轉移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121.6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87.2億元。
2017年,我們將進一步推進農民工培訓工作,加大創業項目扶持力度,提高農民工創新創業成功率。積極拓展上海、北京、廈門等務工新市場,拓寬農民工外出務工就業渠道,為其創造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