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就業扶貧直抵“窮根”
如何找準找對“窮根”?如何精準識貧?如何讓貧困群眾有一技之長,真正實現的就業脫貧致富?為了讓廣大貧困群眾能進一步得到福祉,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2016年,遂寧市射洪縣就業服務管理局將就業精準扶貧工作作為全局業務工作的重中之重,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工作創新多、亮點多,全縣就業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從2016年4月開始,射洪縣就業服務管理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村貧困家庭勞動者實名制動態管理工作,全面調查準確掌握貧困勞動者數量、分布、就業、技能、培訓等情況,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要求建立“一庫五名單”動態管理,為就業精準服務提供數據依據。
2016年,根據貧困家庭勞動力基礎信息名單,勞動年齡段內共有20528人,通過將每個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個人基本信息、勞動力狀況、就業情況、致貧原因等匯總制表,實現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16147人全部就業;根據貧困勞動力家庭自主創業名單,落實扶持政策,促進21人自主創業;根據貧困家庭勞動力公益性崗位安置名單,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307人。
將崗位需求信息送到老百姓家門口。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政府網站、各鄉鎮社區信息宣傳欄、開通官方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定期更新發布用工信息,擴大就業服務工作宣傳。2016年,共組織現場招聘會54場次,其中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2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場,其他專場招聘2場,每周五固定的現場招聘會49場次,進場求職人員9000余人,達成意向性人員共計4000余人。減貧人口就業達標率為99.9%。
抓輸出,搭平臺,拓寬就業渠道。充分發揮駐外聯絡站和外出務工成功人士的引薦作用,積極推進與國內大中型用工企業的勞務合作。同時依托建筑企業、勞務服務站等組織機構,開辟勞務基地,暢通輸出渠道,實現有序化、集團化、規模化向外輸出勞動力。2016年,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37.2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51.24億元,貧困勞動力勞務輸出5301人。
依托產業發展促進就地就近就業。依托三大工業園區,大力扶持食品、紡織、機械、電子、化工等龍頭企業的發展,為當地帶來近2.5萬余個就業崗位。依托農業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果、優質蔬菜、優質林產業、優質生豬、肉牛肉羊等農業特色產業,創造了近萬余個工作崗位。依托鄉村旅游發展,先后成功創建“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四川省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帶動經營業主和農民創業、就業致富。
射洪縣就業服務管理局通過與縣人社局、縣扶貧移民局聯合行文,針對全縣貧困家庭人員啟動了“扶貧職業培訓”工作,重點開展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因材施教增添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中式烹飪師、家政養老護理等適合貧困勞動者就業的培訓項目。
2016年,共完成在崗培訓1460人,組織創業培訓14期424人,合格率達91%以上,創業成功率51%以上,帶動近850人就業。幫助42名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落實創業擔保貸款410萬元,帶動就業140余人。為39名成功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發放創業補貼39萬元。
精準安置對象。農村戶籍、在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并在縣扶貧移民局登記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可進入公益性崗位進行安置。
精準崗位設置。按需設崗,既考慮到鎮村工作實際需求,也考慮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者的勞動能力設置崗位。根據優先安置零就業家庭和特別困難家庭的原則,重點開發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看護、社會治安協管、鄉村道路維護、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崗位。每個貧困村開發設置2—5個精準扶貧公益性崗位,采取非全日制用工制,按每人每月300元進行崗位補貼發放。
精準審批過程。嚴格按照《遂寧市就業困難人員公益性崗位就業管理暫行辦法》執行,堅持按需設崗、以崗定員、總量控制、屬地管理原則,由貧困村向所在鄉鎮(街道)提出申請,在村上公示7天且無異議后,報縣就業局審查,縣人社局最終審批。在精準扶貧公益性崗位人員資料審批過程中,嚴格把關,確保錄用公開、公平、公正。
精準聘后管理。明確崗位職責,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有崗有人有事”。按照村上用人,鎮上管人,人社監督的原則做好公益性崗位的聘后管理工作。堅決杜絕虛設崗位,騙取補貼的現象與行為。
射洪縣就業服務管理局 文莉 張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