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中共東平縣委黨校,山東 東平 271500)
為干部成長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干部成長與政治生態問題研究
王玉堂
(中共東平縣委黨校,山東 東平 271500)
干部成長與政治生態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政治生態是一個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源頭,決定著干部的努力方向和成長軌跡。有什么樣的政治生態,就有什么樣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有什么樣的政治生態,就有什么樣的干部隊伍。良好的政治生態是黨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生成的基礎,更是一個干部成長進步的前提。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補足精神之“鈣”,必須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必須強化制度的硬約束。
干部;政治生態;理想信念;選擇人用人;關鍵少數;制度
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雨露,需要有一個好的自然生態;干部的成長也是一樣,需要有一個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干部成長與政治生態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沒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干部的健康成長就無從談起;政治生態影響著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為政行為,而干部的為政行為又反過來對政治生態產生影響。
“生態”本來是自然科學上的一個概念,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政治生態是相對自然生態而言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活狀態。政治生態作為一個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
——政治生態是一個系統,即黨員、干部按照黨的宗旨、信仰、使命、組織原則和奮斗目標,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合作共事、一起干事形成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龐大而復雜,其構成要素,至少應該包括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紀律和規矩、政策和法規、體制和機制,以及黨員干部之間、黨員干部與紀律規矩、政策法規、體制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等。
——政治生態是一種狀態,既可以理解為一個政黨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權力運行的狀態。
——政治生態既是一種環境、一種氛圍、一種風尚,又是一種信仰、一種追求、一種力量。人改變,政治生態就改變;政治生態改變,人們的價值追求、思想行為和社會風氣就會跟著改變。
“政治生態”作為一個政治術語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從黨的十八大以后開始的。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1];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2];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強調,“這些年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四風’問題越積越多,黨內和社會上潛規則越來越盛行,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從嚴治黨沒有做到位”[3]。2015年1月13日,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進一步指出,“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4]。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江西、吉林代表團座談時再次強調,“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5],“要著力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6],“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7]。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要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8]
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二次全會上首提“凈化政治生態”,到五次全會“重構政治生態”、2015年全國“兩會”提出“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再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這不是簡單的用詞、表述上的變化,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邏輯,體現了我們黨對政治生態存在的問題的嚴重性、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規律性,在認識上有一個逐步深入、逐步深化、逐步形成共識的過程。應該說,同修復自然生態一樣,全面凈化政治生態的任務艱巨繁重,但這正是全面從嚴治黨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政治生態是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源頭,決定著干部的努力方向和成長軌跡。有什么樣的政治生態,就有什么樣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有什么樣的政治生態,就有什么樣的干部隊伍。古人云:“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實踐也反復證明,哪里的政治生態好,哪里就風正、氣順、心齊、勁足,那里的干部隊伍就有生機、有朝氣,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事業就發展,人民群眾就安居樂業,干部也會在干事創業中有所成就、有所進步。當年的延安就是很好的例證。延安本是中國最貧窮落后的農村地區之一,遠離城市文明,自然環境惡劣,物質條件匱乏,但是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卻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延安,到1940年代初期就已形成約4萬人的知識分子群體。延安為什么會具有如此巨大吸引力?對此,毛澤東同志給出了答案:“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9]換言之,就是延安的政治生態好!也正是因為當年延安良好的政治生態,才使這里成為群英薈萃、群賢畢至的革命圣地,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無限忠誠的先鋒戰士、運籌帷幄的優秀領導人才。
政治生態是一個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良好的政治生態是黨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生成的基礎,更是一個干部成長進步的前提。有人形象地說,一條魚死了,可能是魚的問題;一片魚、一群魚死了,很可能是水的問題,水的問題就是生態問題。個別干部出問題,屬于他個人的問題;大批干部出問題,那就說明這個地方的政治生態有問題。個別干部出問題不足為怪,大批干部出問題則會影響黨的執政形象、削弱黨的執政能力、動搖黨的執政根基。當前,我們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全面從嚴治黨,為干部成長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決非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這對于培養造就一大批善于治黨治國治軍的高素質領導干部,增強黨的創新創造活力和戰斗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凈化政治生態同修復自然生態一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10]。“澆風易漸,淳化難歸。”政治生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須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補足精神之“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11],“要解決黨內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12]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經得住考驗的精神支柱和“定海神針”,也是黨內政治生態的基石。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就會缺“鈣”,思想就會百病叢生,做人做事就會走偏走邪,就會在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生活上墮落,最終成為站不穩立場的“墻頭草”、辨不清方向的“糊涂蟲”。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黨員、干部從“好同志”淪為“階下囚”,其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這塊“基石”發生了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松動。
干部隊伍過硬,首先是思想素質過硬;政治生態純凈,首先是干部思想純凈。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用好思想建黨這個法寶,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補鈣壯骨,固本培元,努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百毒不侵之心,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實思想基礎和堅強政治保證。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堅定理想信念體現在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上,體現在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上,體現在“砍頭不要緊,只有主義真”的執著追求上,體現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具體行動上。理想信念堅定了,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丑,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自然就能“花繁柳密處,撥得開;風狂雨急時,立得定”。
2.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管黨治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管好干部、從嚴治吏,核心是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換言之,“治吏”的核心是“吏治”,即用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選拔任用干部,一定要有正確導向”[13],“有的地方和部門正氣不彰、邪氣不祛;‘明規矩’名存實亡,‘潛規則’大行其道;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受到排擠,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魚得水。這種風氣不糾正、不扭轉,對干部隊伍殺傷力很大。”[10]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用人導向決定著干部的努力方向,影響著政治生態的演變;有什么樣的用人導向就有什么樣的干部隊伍,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政治生態。用好一個干部,就能樹起一面旗幟,調動一大批人的積極性;用錯一個干部,就會挫傷一大批人的積極性,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從而對當地政治生態造成極大損害。
因此,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切入點、著力點,必須嚴格標準、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規范程序,真正使選出來、用起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以選人用人上的風清氣正保證和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要認真落實“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切實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養起來、選拔出來、使用起來。要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努力為改革有為的促進派、主動作為的實干家、善謀勇為的創新者兜住底,讓他們放開手腳,放心大膽地去嘗試、去探索、去干事,使“會干事的人有地位,會來事的人沒市場”,推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風尚、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強大勢場、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
3.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榜樣是最好的說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領。領導帶頭、以上率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貫穿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一項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做出樣子,下面就會跟著來、照著做”[14],必須“突出領導干部這個關鍵,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5]領導干部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少數”,既是政治生態建設的主體,又是政治生態系統中最核心、最活躍的因素,在政治生態形成、演變過程中,居主導地位,起關鍵作用。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一方面,領導干部要堅守正道、弘揚正氣,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持原則、恪守規矩,堅決遠離形形色色的潛規則、大大小小的關系網,始終在大局下行動、在合作中履職,努力增強合作共事、一起干事的黨性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自己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三嚴三實”的崇高境界和特別能擔當、特別能擔責、特別敢負責的模范行動,改善合作共事的小環境,優化一起干事的大氣候,進而形成一個部門、一個地方良好的政治生態。另一方面,要以“關鍵少數”引領“最大多數”,努力形成領導示范、骨干帶動,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面凈化政治生態的強大合力。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墨子說過,人性如素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舜染于許由、伯陽,禹染于皋陶、伯益,湯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當,故王天下,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過去如此,現在更是這樣,領導干部對政治生態和社會成員的影響舉足輕重。
4.強化制度的硬約束。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不正常是黨內存在問題的根源。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用好制度治黨這個利器,不斷推動新形勢下的制度創新,提高制度的執行力,以制度的硬約束和“熱爐效應”,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以黨內政治生活的高質量保證黨內政治生態的純潔、純凈和清爽、清朗。要認真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級黨委(黨組)必須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凡屬重大問題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集體討論,按少數服從多數作出決定,不允許用其他形式取代黨委會及其常委會的領導。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發揚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擔責,嚴格按程序決策、按規矩辦事。領導班子成員要增強大局觀念,會議討論時充分發表意見,決策形成后按照分工抓好落實,使各項工作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更加堅定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實地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認真堅持并完善黨內學習制度、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黨內選舉制度、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員權利保障制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等,認真抓好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制度創新任務,抓緊建立和完善民意調查、容錯糾錯、權力清單、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行為等制度規定。同時,加大制度執行力度,“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種行為,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3]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132.
[2]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N].人民日報,2014-07-01.
[3]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4]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不斷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5-01-14.
[5]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劉云山分別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一些代表團審議[N].人民日報,2015-03-10.
[6]習近平張德江俞正聲王岐山分別參加全國兩會一些團組審議討論[N].人民日報,2015-03-07.
[7]范正偉.政治生態如何“山清水秀”[N].人民日報,2015-03-10.
[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9]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18.
[10]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03.
[11]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
[12]習近平.關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6-11-03.
[13]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25.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73.
責任編輯:毋斌
D262
A
1674-1676(2017)01-0098-04
王玉堂(1962-),男,山東梁山人,中共山東省東平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領導科學、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