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娟
西藏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偉大歷史人物,像松贊干布、赤松德贊、宗喀巴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些偉大人物推動和發展西藏社會經濟文化,也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絳曲堅贊是一位不可忽視的偉大歷史人物,下面試就他的一生做一評價。
西藏地方帕竹政權建立者大司徒絳曲堅贊(1302年-1364年)出生于朗氏家族,該家族是西藏早期的一個貴族,傳為自天降而來。他3歲時開始讀書寫字;7歲時從京俄大師澤細巴受居士戒,起法名絳曲堅贊(菩提幢);9歲正式出家受沙彌戒;14歲時,進入薩迦派的根本道場薩迦寺一邊學經,一邊了解有關行政管理和兵法,為后來擔任萬戶長奠定了基礎。1321年,絳曲堅贊受薩迦地方政府的委派回到乃東,擔任帕木竹巴萬戶的萬戶長。第二年,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他為帕竹萬戶長,賜給他封誥及鑲有三顆寶石的虎頭紐印。在任期間,他開始針對帕竹萬戶所存在的一些弊端進行整頓。還大力發展農牧業生產,增強了帕竹經濟實力。1335年,絳曲堅贊的政治軍事才能,使帕竹地方政權日益強盛起來。1349年,他推翻了薩迦地方政府的統治,控制了前藏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權。1351年,絳曲堅贊資助修建澤當寺,作為培養帕竹地方官員的地方和帕主噶舉派傳法中心。1354年,絳曲堅贊戰勝了薩迦派,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帕竹政權。至此,以絳曲堅贊為首的帕竹噶舉派成為西藏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取代了薩迦派地位。“1358年,元順帝妥歡鐵木兒派遣達魯花赤等金字使者進藏,賜給絳曲堅贊大司徒的名號和印章等。”[1]晚年撰寫《朗氏家族史》,1364年去世,享年63年。
前幾任萬戶長多是昏庸無能,上任萬戶長堅贊郊沉迷于酒色、生活奢靡、荒淫貪暴、強迫僧人交納差稅、欺壓百姓,使得帕竹勢力逐漸減弱,其他萬戶及有權勢者占據了帕竹地區相當大的土地,正如絳曲堅贊所說:“帕木竹巴弟子分布廣且數量多,政權名聲遠揚,說是擁有整個雅隆和文地,但實際上我僅掌握雅隆的一半和文地的一半土地。”[2]1321年,絳曲堅贊擔任帕竹地區萬戶長,由于其他萬戶占據了帕竹地區相當大的土地,加之官員貪污成風,腐敗較為嚴重,帕竹庫房空虛,基本沒有一點積蓄。正如他自己說:“見到庫房中的東西,他萬分沮喪,連著三個夜晚以淚洗面”。[2]由此可見,帕竹萬戶在當時已經貧困到了極點。1324年,薩迦派又聯合雅桑、蔡巴和止貢等萬戶共同對付帕木竹巴萬戶,結果被絳曲堅贊打敗。雅桑原是帕木竹巴萬戶屬下的一個千戶,由于受薩迦地方政權的支持得到了很大發展,最后從帕竹萬戶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萬戶,開始與帕竹爭奪屬地和莊園。絳曲堅贊擔任帕竹萬戶后,起初他想在“貢噶、扎喀、內鄔、沃喀達孜、桑珠孜、倫珠孜、仁蚌等烏思藏的緊要的中心地方建立了13座大城堡”[1]。1349年,絳曲堅贊以武力兼并雅桑、蔡巴、止貢等萬戶的領地和屬民。1335年,絳曲堅贊趁帕竹與雅桑發生糾紛的機會,出兵打敗了雅桑萬戶。1354年,絳曲堅贊占據了烏思藏的大部分地區,絳曲堅贊直接任免十三萬戶的官員,推翻薩迦地方政權,建立帕竹政權,統一了衛藏地區。
(一)廢棄萬戶制,建立“宗”制
建立政權之后,絳曲堅贊一方面吸取薩迦地方政權的教訓,一方面大膽采取措施來鞏固新興的帕竹政權,在政治方面,廢除了原薩迦政權時期實行的“萬戶制”,在“力爭用合法的手段收回以前丟失掉的帕竹萬戶屬下的地方和莊園,但是雅桑萬戶對帕竹的合法的努力不加理睬”[1]設立了“宗”的行政體制。宗的原義是堡壘、城堡的意思,相當于基層行政單位(縣)。其官吏名叫做“宗本”,各地的宗本是通過絳曲堅贊嚴格把關、精挑細選出來的,實行每三年一換的流官制度。絳曲堅贊還規定:“衛藏一切部落的首長派人到各'宗'所辦諸事務都須各各蓋章稟知大司徒絳曲堅贊”[3]。此舉避免了世襲制帶來的弊端,削弱了各萬戶的權力及割劇地方勢力的影響,激發了各宗本管理事務的積極性,加強了地方管理,堅定了能力之士對帕竹政權的支持。絳曲堅贊在行政體制上實行“宗”制,是他的一項創舉,這對帕竹政權的穩固都起到了推動作用,進一步促進了西藏地區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制定“十五約法”
絳曲堅贊認為薩迦時期的法規殘忍,如各類官員出現酒色之過,要受到極嚴重的懲罰,“要將男女二人用鐵鏈捆在一起,在乃東橋頭示眾七天,然后投入河中。”[2]他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往昔西藏法王所制定的十善法戒,制定一種必須懲強扶弱,洞鑒真偽,分清皂白的法規”[4],即“十五約法”。“十五約法”在當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維護了新興的帕竹政權的統治,懲治了官員們的肆意胡為的作風,加強發展農牧業、商業的市場規范程度,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解決了家庭矛盾和沖突。如“十五約法”中規定的“受理真偽控告訴訟法規”“被殺者命價訴訟法規”“殺傷處刑訴訟法規”“奸淫罰款訴訟法規”等[4],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下層人民,減輕了對人民的剝削,調和了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
(三)嚴格遵守教規法規,以身作則
前任萬戶長堅贊郊整天沉湎于酒色,不務正業,無所事事,帕竹萬戶的勢力日漸式微。各教派之間相互爭權奪勢、宗教戒律松散、僧人不安分、無法專心修習法典,宗教風氣不純,進而影響到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因此,絳曲堅贊在宗教方面也進行了改革,要求僧人要嚴格遵守教規和法律法規,他本人根據佛教的戒律要求,率先垂范,過午不食、遠離酒色、生活清貧,以此來約束萬戶官員的作風和行為,這種做法得到了僧俗群眾的大力支持和認可。五世達賴在《西藏王臣記》中說:“他的官寨內鄔棟孜有內外三道門,在第三道內門之內,禁止飲酒,禁止婦人入內。他本人也不飲酒,并且過午不食(僧人戒律里的一條規定),完全過著出家人的生活。” 可見,戒律非常的嚴格。1351年,絳曲堅贊建立澤當寺,加強了對佛教教理的學習。他還多方延請其他教派高僧大德來澤當寺講經。這種做法既起到了發展佛教文化,也促進了各教派僧人團結的作用。
(四)提倡植樹造林,造福后代
絳曲堅贊提倡開墾荒地,植樹造林,禁止亂砍亂伐。他強調:“在我們全部土地和勢力范圍內,每年要保證栽種成活二十萬株柳樹,要委派守林人驗收和守護。種樹的好處是:(木材)是維修本政權所屬寺院、修葺寺屬與非寺屬百姓破屋、船只的必不可少的物資,人人要管好無窮無盡的寶藏-發菩提心和植樹。由于所有的地方和溝谷林木疏落,所以劃分休耕地要根據時令季節,不要拔除樹根,要用鋒利的鐮刀和工具劃界,劃界后要種樹。”[5]他又說:“在我這個老翁身體健康時期,盡量倡導植樹和進行我所考慮到的土木工程是為了后代人。”[5]其提供植樹的目的是造福后代。在那個時代,絳曲堅贊能意識到要植樹造林并且非常重視,今天的我們更值得去反思,當代人類不合理的開采,過度的浪費,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相當嚴重,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其措施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增強了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的意識,為后人樹立了榜樣。同時讓人們將植樹造林上升為環保思想的高度,積極加入到環保隊伍中去,為改善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絳曲堅贊將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規定了收獲的六分之一為賦稅。絳曲堅贊還撤換了不稱職的宣努韋色和其他官員,大膽起用一批年青有為的人才,成為發展帕竹萬戶的主力軍。通過發展封建農牧業生產,擴建乃東孜宮堡,修繕莊園房舍等,扶持莊園發展等多種措施發展西藏經濟,使得農業生產比重增大、生產技術提高及集市貿易繁榮等景象。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帕竹政權的統治日趨穩固,生產經濟不斷的恢復和發展,社會也越來越穩定安定,這對后來的西藏社會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總的來說,這些措施在當時具有進步作用。
通過以上對大司徒絳曲堅贊的粗略分析,他是西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是一位有才能有思想意志力堅強的一位統治者,更是一位為廣大人民著想、符合人民愿望的領袖,是藏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大司徒絳曲堅贊在他掌管帕竹政權的40多年里,為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和發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帕竹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與他優秀的品質和個人魅力是密不可分的。絳曲堅贊自幼開始學習讀寫,期間學經、修法,學習行政管理及兵法,練就了他經邦濟世的本領和一身浩然正氣的君子之風,這也為他后來擔任萬戶長奠定了基礎。他擔任萬戶長后改變了當時混亂、被動的局面。他建立新興的帕竹政權后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和所制定的制度上,表現出了他的果敢和明智。尤其是大力推廣莊園制度,一方面調動了農奴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絳曲堅贊所進行的改革為以后的帕竹政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以后西藏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1]恰白·次旦平措等,陳慶英譯.西藏通史-松石寶串[M].拉薩: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p420、p402、p414
[2]絳曲堅贊著.朗氏家族史[M].拉薩: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藏文古籍編輯室,1986年,p189、p409、p368
[3]郭譯師·循努白,郭和卿譯.青史[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p144
[4]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著,郭和卿譯.西藏王臣記[M].民族出版社,1983年,p131、p130
[5]大司徒絳曲堅贊著,贊拉·阿旺、佘萬治譯.朗氏家族史[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p253、p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