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孫一元
上海電氣6兆瓦風機首單
文‖《上海國資》記者 孫一元
海上風電是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
2016年12月27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旗下的海峽發電公司就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一期(樣機試驗風場)項目簽約。這是上海電氣自2016年8月引入西門子海上風電旗艦產品6.0機組后正式獲得的首個訂單。
6.0機型是迄今全球范圍內已投入商運的最大風機,該樣機試驗風場是目前亞洲第一個大容量的海上風電試驗項目。
“預計2017年7月交貨,年底完成調試并網,這將為上海電氣在海上風電的拓展進一步助力。”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銷售部海上銷售主管吳改告訴《上海國資》。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位于福建興化灣,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而先期開展的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項目。
為把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海上風電機組競技場,三峽集團同時引進上海電氣、金風、GE、海裝等7家國內外知名風機廠商提供的14臺5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8萬千瓦,項目投資約14.7億元。
“未來福建、浙江等地對于6兆瓦以上機組的需求會增大,這里的風區資源和風速更適合6兆瓦以上機組,加上受軍事、航運等條件限制,業主希望機組容量大些,這樣機位可以少些。預計該地6兆瓦以上機組2017年以后將大范圍投放。6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將迎來快速發展。”吳改表示。
據悉,上海電氣此次中標的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葉輪直徑達154米,為迄今全球范圍內已運行風機葉片中最長的葉輪設計。而上海電氣豐富的海上風電項目經驗,也為該項目的建設提供了保證。
“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相當于樣機比武,關系著后續訂單的簽定,所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對此項目非常重視,從人員配備到與西門子的合作推進都有所傾斜,專門配備了項目團隊。抽調了各部門強兵組成了團隊,提高團隊定位?!?/p>
該項目的簽訂,標志上海電氣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海上風電市場進一步占據主導地位。
據吳改介紹,目前上海電氣占中國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的60%左右,2016年新增吊裝更高達82.5%。經過十年發展,上海電氣已暫時成為中國海上風電最大的風電整機供應商。
中國風能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0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以上的機組制造商有上海電氣、遠景能源、華銳風電、金風科技,上海電氣以58.3%的占比拔得海上風電機組供應量頭籌。2016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4臺,容量達到59萬千瓦,同比增長64%。共有4家制造企業有新增吊裝,其中,上海電氣的海上風電機組供應量最大,占比達到82.5%。
在吳改看來,上海電氣目前海上風電第一的地位,除了與宏觀市場上海上風電發展加速有關,也與上海電氣在十多年前就與占據全球市場70%份額的風電巨頭西門子合作有關。
“受占地、三北地區棄風限電等因素影響,陸上風電發展已進入平穩期,海上風能資源較陸上好,且沒有占地、限電等問題所以海上風電是目前另一片清潔能源的藍海?!?/p>
吳改表示,海上風電是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瓣懙仫L電主要位于我國西北部,當地消納能力有限,對外輸送有賴于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而主要用電區域都在東部沿海,所以海上風電已成為當前我國風力發電的主要方向之一,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快。福建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江蘇等地近期均有海上風電項目的突破性進展就是明證。
吳改認為,正是對這種發展形勢的預判,使得上海電氣在幾年前就與海上風電全球領先的西門子進行了合作。“從技術引進到獨立開發、自主創新,上海電氣與西門子在中國風電市場的合作愈加緊密,同時上海電氣也逐步建立起了自主的核心研發體系和全面的管理、質量、運維體系?!?/p>
2016年5月,上海電氣拿到江蘇濱海100臺4兆瓦海上風機訂單,為目前國內最大合同額的海上風機訂單。
吳改告訴《上海國資》,目前上海電氣海上風電銷售產品以4兆瓦為主?!?兆瓦訂單約占總訂單的70%?!?/p>
吳改表示,從2013年開始,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的銷售收入連續增長迅速,相比2013年30多億元,2016年已達88.8億元,2017年打算沖擊百億集團。“2016年整個風電市場是在往下走,總體下降10%,上海電氣的銷售收入卻逆勢增長40%多,海上風電的增長功不可沒。”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總裁工作部副部長李賀告訴《上海國資》,在整個風電市場中,海上風電比重還比較低。因而在加快海上風電發展同時,陸上風電的發展也不能松懈?!八猿闪⒅?上海電氣即確立了海上風電第一、陸上風電前三的目標,以便海上、陸上風電齊頭并進?!?/p>
李賀表示,從戰略角度,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正從單一的設備制造,轉向“設備制造+工程服務+風場開發”的風電業務模式?!耙栽O備制造為主,同時致力于為風電用戶提供全運營周期、全方位的服務,積極提升風電技術研發、工程服務等能力,探索風電場的投資運營、工程總包等商業模式?!?/p>
2015年,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成立了風資源開發部,并成立了工程服務分公司,作為實踐該戰略業務方向的兩大重要舉措,同時分步推進。
“至2016年底,上海電氣已簽署風資源開發意向200萬千瓦,這些開發意向將根據風資源情況采取不同的開發策略,最終上海電氣規劃持有30萬千瓦持續經營?!?/p>
李賀告訴《上海國資》,成立工程服務分公司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客戶更好的服務以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可充分挖掘風電“后市場”潛力。
風電“后市場”是風電質保期后的運維和技術改造市場。多家企業與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由于我國很多風電項目即將出質保,“后市場”將迎來持續性增長。規模初估在千億左右,不僅包括備件、運維環節,還包括技改等業務。
目前,風電“后市場”的需求很多。一是由于入網標準的變化需要改造,如“低壓電穿越”,就是從2010年7月1日起要求強制做的測試,之前沒有做過的風機需要進行技改。二是在2006年之前引進的國外風機,未來技術面臨更新需求,相關備件已停產,業主只能在國內找合作渠道。
上海電氣早就看好這一市場,自主研發的1.25兆瓦、2兆瓦、3.6兆瓦風電機組的主機控制器、變流器和2兆瓦風機電伺服變槳系統等關鍵技術,全部實現了產業化應用。三大電控技術全部產業化,為進入“后市場服務”奠定了基礎。此外,上海電氣風電在多個項目中已經取得了技術改造方面的實踐經驗。
同時,上海電氣幾年前自主研發的風云系統,也為其“后市場服務”開發提供強大助力?!帮L云系統屬于智能云維護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可幫助實現風電場的控制策略。利用實時大數據,可有效提高機組性能和風場運行水平。”
除此,上海電氣亦在風電研發上加快布局。
2017年1月16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與浙江大學在浙大玉泉校區舉行了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聯合成立了風電研發中心。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技術部副部長趙大文告訴《上海國資》,該研究中心將致力于先進風電技術,尤其是6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核心技術的研發。“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是采用西門子引進技術,目前上海電氣與西門子緊密合作,加快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進程,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自主技術能力提升,建立研發中心正是基于建立海上風電先進技術能力的考慮?!?/p>
趙大文表示,上海電氣是考察了國內許多高校在電子、機械、復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最終選擇了在機電、電子方面數一數二的浙江大學,主動找上門尋求合作。“雙方的合作是通過市場機制運作,也創新了產學研模式。以往的產學研,都是企業給研發項目的形式,該風電研發中心則是雙方團隊在一起進行科研攻關,在緊密合作中,希望快速提升科研能力。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充分借鑒了國際標桿‘謝菲爾德-西門子風電研發中心’的模式?!?/p>
“相信上海電氣和浙江大學在風電領域的這次合作,將是一種雙贏甚至多贏。也將極大推動上海電氣更快建立先進的海上風電技術能力。”趙大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