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章祿
(鷹潭市公安消防支隊 江西鷹潭 335000 )
電纜隧道火災滅火救援處置對策研究
丁章祿
(鷹潭市公安消防支隊 江西鷹潭 335000 )
本文分析了電纜隧道火災“溫度高,煙氣大,能見度低”等特點及撲救難點,提出了撲救電纜隧道火災“加強第一出動,及時撲滅初期火災;正確采用滅火戰術,有效控制火勢蔓延”等對策,為提高消防部隊處置該類火災的能力以及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提供依據。
消防;電纜隧道;滅火救援;處置對策
據統計,在2006年至2016年十年中,我國的發電廠、變電站以及大型工、企業發生火災次數200余起。其中,因電纜隧道著火造成的火災在100次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約十五億元,給國民經濟帶來的間接損失約八十億元。2016年8月18日,大連全城多區域因66千伏電纜隧道起火,造成大連市高新區、沙河口區、西崗區等部分區域停電、停水。此次火災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卻造成該廠以及大連大片城區居民住宅停電,交通、供電、供水等問題居民日常生產生活,影響較大。由此可見,電纜隧道發生火災,其影響和損失是如此之巨大。因此,分析影響電纜隧道火災事故救援的不利因素,總結出合理科學的對策,已成為電纜隧道消防安全問題的一個重大課題。
火災是電纜隧道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災害之一,其造成的影響及損失程度是巨大的。火災時,產生的有毒煙霧易大量聚集,增加了滅火救援難度,而且易造成大面積的電力堵塞和“二次損害”。
電纜是由幾根或幾組導線[每組至少兩根]絞合而成的類似繩索的電纜,每組導線之間相互絕緣,并常圍繞著一根中心扭成,整個外面包有高度絕緣的覆蓋層。多架設在空中或裝在地下、水底,用于電訊或電力輸送。我國電纜采用較多的是聚氯乙烯電纜、橡膠電纜和瀝青電纜。電纜隧道內部潛在火源多,一旦發生危險性極大,下面從火災危險性、成因及特點等方面逐一進行分析。
2.1 電纜隧道火災的危險性
首先,隧道內電纜發生火災時煙霧大、溫度高,電纜絕緣層和保護材料由橡膠、塑料等有機物組成,一旦接觸火源或者熱源,很容易著火,燃燒使含氧量降低,產生大量煙氣和一氧化碳、氯化氫等有毒氣體,產生大量的黑煙造成火場能見度較低,且火勢可沿電纜隧道蔓延,阻礙滅火救援工作進行。同時,電纜隧道內處于有電高壓狀態,發生火災時,如處置不當可能造成消防官兵觸電。電纜隧道通道狹窄,出入口少,滅火力量深入至著火部位進行滅火戰斗困難。電纜隧道內電纜線路集中布置,一旦發生火情,容易造成大面積停電,危及整個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2.2 電纜隧道火災的原因
電纜隧道內建筑結構復雜,環境相對密閉,火災時蔓延相當迅速,火場溫度較高,撲救相當困難,往往造成重大影響和財產損失,引發電纜隧道火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本身故障引發火災;二是外部因素引發火災。統計資料表明,外部火源或熱源引發的電纜火災所占比例較大,占到了 76%。其中,由電纜自身故障引發火災概率占總數的25%;外界起火引起電纜著火概率,占到總數的75%。
2.2.1 本身故障引發火災
自身故障引起的電纜隧道著火,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線路長時間過載運行;
(2)電纜絕緣老化致使線路短路;
(3)環境潮濕,線路受潮使局部絕緣性能下降引發短路;
(4)線路接觸不良短路引發局部發熱、發熱;
2.2.2 外部因素引發火災
外部因素引起的電纜隧道著火,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電氣設備起火引燃電纜;
(2)施工時焊接火花飛濺,電焊氣割高溫熔渣落在電纜上引起電纜著火;
(3)電纜施工時受到機械性損傷,運行后局部放電而接地短路;
(4)外部火源進入電纜隧道;
(5)動物噬咬、鼠害等因素破壞引起短路。
2.3 電纜隧道火災的特點
電纜隧道火災主要表現是火災發生后,火勢易沿線纜呈線形燃燒,若有多層電纜或交叉疊放,即會形成立體燃燒,呈現以下特點:
2.3.1 火勢猛烈,延燃迅速
常用電纜中多數是油浸紙絕緣、橡皮絕緣和塑料絕緣電力電纜等,其絕緣層為可燃物質,電纜一旦著火,易呈線形燃燒,起火后熱量迅速積累,隧道內溫度驟升,導致火勢迅猛發展。此外,電纜隧道一般建有電纜豎井,一旦起火,易形成煙囪效應,火勢將會迅速擴散,火災蔓延將進一步蔓延。
2.3.2 存在觸電危險,事故極易擴大
在電纜隧道內布置線纜工作電壓為高壓電,發生火災時切斷電源不及時,會造成消防官兵撲救火災發生觸電的危險。同時,電纜隧道電纜著火后沿電纜直線燃燒,燃燒速率快,如不及時可靠的阻燃防火措施,就會延燒到豎井、夾層以及控制室,使事故災害進一步擴大,火災損失增大。
2.3.3 溫度高,煙氣大,能見度低
電纜的主要可燃物為絕緣層和保護皮,燃燒荷載較大,比熱較高,火場溫度可使電纜鋼支架燒熔,電纜線芯呈熔珠狀態,造成隧道構件坍塌形成障礙,且隧道處密閉狀態,排煙困難,熱量、煙氣聚積,電纜絕緣層與護皮材料在燃燒時伴有毒性氣體產生,給消防官兵滅火救援戰斗增加難度。
2.3.4 出口少,通道狹窄
電纜隧道橫截面小、通道狹長,隧道內除電纜通風井等出入口外,一般別無通路,發生火災時,消防人員撲救難度大,很難靠近火源。
2.3.5 火場情況復雜,撲救困難
深入火場困難,電纜隧道進出口是煙、熱的主要排出口,煙氣的流動方向與消防官兵滅火進攻方向相反,尤其是在高溫濃煙大量涌出的情況下,煙火封鎖出入口,救援人員難以深入火場進攻著火點。消防裝備器材受限,因電纜隧道內部通道曲折狹長,供水距離遠,且隧道兩壁電纜支架燒熔,影響水帶的鋪設和消防器材的調運。火場可調用的的各類滅火裝備受到很大限制,大型滅火設備無法進入隧道內,靠近不了火源,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電纜隧道的火災撲救,它不同于一般火災撲救,救援難度比較大。由于電纜隧道火災具有的火災蔓延迅速、通道狹窄以及撲救困難等特點,故在撲救此類火災時,需要正確把握處置該類火災的對策。
3.1 加強“六熟悉”工作以及滅火救援預案的制定和演練
首先,轄區消防隊應熟悉該單位的交通道路、水源、建筑物使用及重點部位、單位內部的消防設施、消防組織及其滅火救援任務分工的情況。其次,通過“六熟悉”后及時制定該單位的滅火救援預案。制定滅火救援預案可以增強現場指揮效率,可以提高滅火組織指揮能力,可以輔助滅火救援人員現場決策,也可以為實現指揮自動劃打基礎。最后,組織所屬消防人員根據預案的預測對潛在的或可能發生的部位進行綜合演練。
3.2 加強第一出動,及時撲滅初期火災
電纜隧道一旦發生火災,蔓延極為迅速,加之該類火災的起火點位于隧道內,橫斷面較為狹窄,起火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此,加強第一出動顯得尤為重要。
(1)接警出動要快。119指揮中心在接到火災報警時,應問清事故發生的時間、火災現場情況、有無人員傷亡情況等,立即啟動滅火救援預案,同時向上級匯報情況,盡快請求公安、醫療衛生、供水、供電等部門和電氣方面的專家組成員到場協助救援。
(2)戰斗行動展開要快。轄區中隊到達現場后通過偵察后務必在最短時間內確定起火點,并及時將信息反饋到 119指揮中心。要確保增援力量到場之前,為組織疏散搶救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也要做好撲滅初期火災的準備。
(3)撲滅初期火災要快。火災初起,應立即切斷著火及相鄰電纜電源,若燃燒面積不大,可用手提式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撲救或用干砂、干土等進行覆蓋。當燃燒已開始擴大蔓延,根據起火電纜所經過的路線及特征,利用隧道內固定滅火設施進行滅火,同時開啟排煙設備排煙。
3.3 正確采用滅火戰術,有效控制火勢蔓延
3.3.1 偵察警戒
到達火災現場后消防人員應首先是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或通過著火電纜外部煙氣特征,對火情做出初步判斷。其次根據電纜隧道的情況派出偵察小組對電纜隧道的內部進行現場詢問、內部偵察,明確是否有人員被困、是否斷電,通過火情偵察及時查清著火點位置、燃燒的范圍,為選擇確定進攻的路線和方法,以及搶救或疏散人員、物資提供準確的信息。因電纜隧道燃燒速度快,其災害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火勢偵察因貫穿滅火救援行動始終,以避免在戰術措施上出現漏洞,也為采取正確的戰術措施提供依據。必要時,可由熟悉火災現場情況的專業技術人員做向導,實施偵察。偵察小組在進入前,個人防護裝備應佩戴齊全,如通訊器材、隔熱服、空(氧)氣呼吸器、漏電檢測儀(棒)等。此外,全力做好警戒工作也是保障火災成功撲救的重要條件之一。
3.3.2 火場排煙與降溫
電纜隧道發生火災后,隧道內充滿濃煙和有毒氣體,人員難以接近或進入,致使消防活動難以展開,為了幫助消防隊員進入現場進行搶救、疏散和滅火等工作,為了增加火場能見度,減少高溫毒氣的危害,有效控制火勢蔓延,提高救人、滅火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排煙降溫:
(1)自然排煙。消防人員可開啟通風口、通風豎井、維修口,利用對流原理排除煙霧。
(2)機械排煙。利用固定式排煙機、移動式排煙機、排煙車強制排煙。
(3)噴霧水排煙。噴射霧狀水流時可產生自壓區從而起到驅煙作用。利用噴霧水既可以降溫,又可以驅煙。
(4)化學藥劑降溫。由于火災現場的溫度高,所以要采取降溫措施,為消防人員進入現場內部提供安全保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從開口端向隧道內灌注液氮、二氧化碳等化學藥劑,惰化或稀釋火區溫度,從而起到降溫作用。
3.3.3 集中兵力
在滅火救援行動中,要集中兵力于火場主要方面,即在戰術部署上把兵力集中部署在關系到滅火全局的火場主要方面,就電纜隧道火災而言主要方面有:
(1)偵察警戒;
(2)火場排煙與降溫
(3)有被困人員時的救援;
(4)根據電纜隧道火災現場的情況選擇滅火方法;
(5)戰斗行動的保障等。
火場指揮員必須根據火場具體情況,把滅火力量集中部署在火場的主要方面,將骨干力量集中使用在電纜隧道火災現場重要部位,才能充分發揮滅火力量的最大效能,取得滅火救援戰斗的勝利。
3.4 正確處理滅火與救人的關系
火災發生時電纜隧道內可能有維修、維護作業人員,消防員首先應對里面被困人員情況進行偵察,把疏散和營救被困人員作為優先考慮和竭力實現的首要目標,一旦發現有人員被困,指揮員要組織參戰人員盡快將被困人員救出,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在疏散和營救被困人員的過程中,應備有一定數量的防煙防毒用具或其他防護用具,如兩人共用式空氣呼吸器、防煙防毒面具等。
電纜隧道發生火災時,現場產生大量的煙霧,致使火場的能見度極低。電纜燃燒釋放出的有毒氣體易大量聚集,加之火勢蔓延迅速,因此,人員逃生將非常困難,這就要求在發生火災后消防官兵要冷靜分析,結合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最大化發揮現有滅火力量,撲救火災。堅持救人第一,必須結合火災現場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正確決策,可以先救人后滅火,也可以邊救人邊滅火,有時為救人也可先滅火。
3.5 做好戰斗保障
做好戰斗保障主要包括火場滅火劑保障和后勤保障兩個方面:
(1)滅火劑保障:a)優先使用市政消火栓,充分保障火場供水不間斷以及火場所需水壓;優先使用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向火場供水,若附近無充足水源時,應立即組織接力供水或運水供水;b)一次性的調齊、調足所需的高倍數泡沫、液氮、二氧化碳等各類滅火劑。
(2)后勤保障:電纜隧道發生火災,所需器材裝備種類多、數量大,要求高,必須加強器材裝備的保障,主要是水帶、擔架等易損耗器材,隔熱服、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導向繩、通訊器材等個人防護裝備;同時,火場破拆工具可調集企業單位的風鉆、鏟車、乙炔切割器等設備。當到場力量充分時,組織增援力量和第一出動力量互換休息,輪流替換作業,保證滅火救援作業人員具備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作好長時間滅火救援的準備。
U45
B
1007-6344(2017)02-0016-02
丁章祿,男,大專學歷,鷹潭市公安消防支隊梅楓路中隊中隊長助理,四級警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