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猛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1)
路橋施工中路面施工的病害分析及處理措施
楊 猛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1)
眾所周知,瀝青路面具備著諸多優勢,因而被越來越廣泛的用于道路建設中。從某種層面上而言,現階段的道路已經基本上被瀝青路面覆蓋。但隨著瀝青路面的使用越來越多,其所需要適應的環境也日趨復雜。本文通過338省道丹陽段改擴建工程實例,對病害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以期能夠使瀝青路面更好的滿足道路的使用需求。
病害類型原因分析 處理措施
本工程路線起自常州與丹陽行政交界處的338省道老線,終點接338省道鎮江段起點。338省道丹陽段,是連接常州、丹陽與鎮江的省干線公路。本工程全長約14.1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實施改造,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路面寬32米。本項目起點至常麓橋段(設計里程號:K0+000~K9+880)約 10公里為老路拓寬段(老路寬15米),其余約4.1公里為改線新建。全線橫斷面布置為:2米中間帶+2×11.25米行車道+2×3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路基總寬32米,有條件路段路側設置15米綠化帶。采用瀝青砼路面,路面橫坡2.0%。老路擴寬段,就是從原來的雙向兩車道,拓寬為雙向六車道;從原來的15米路基總寬拓寬到32米。全線共有中橋6座,平面交叉6處,涵洞49道(其中蓋板涵4座,箱涵1座,圓管涵39道,倒虹吸5道)。六座橋梁均為預制預應力梁板安裝,其中先張法預應力空心板270榀,T型梁42榀。
常見病害有兩種,即結構性危害和功能性危害。
1.結構性危害
結構性危害是路面整體結構組成的病害。無特殊情況,對路面的使用無很大影響,但如果這種病害通過長時間積累增長到極限值,就會出現對車輛荷載的承受力降低而出現一些問題。
2.功能性危害
由于路面的不平整而導致沒有實現設計的預期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功能性危害。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區域、施工環境等具體情況的差異而導致的病害有著多種形式。然而大體而言,這些病害主要包括;裂縫、松散、坑槽等問題。這些危害有著普遍性,如果讓其加重,那么會出現嚴重的情況。因此需要在施工中對這些病害尤為重視,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路橋施工中路面施工的病害原因有四種:第一,設計缺陷;第二,原材料質量把控不嚴謹;第三,水穩基層施工產生的裂縫把控不嚴謹;第四,路面施工細化程度不足。
1.設計缺陷
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地質、水文情況,避開地質災害頻發的路段,還要對當地有關資料進行詳細深入的研究分析。從而為施工設計提供準確的依據,否則僅從地表、外觀、結構、觀察很可能會出現判斷失誤,與實際情況誤差較大的可能。
2.原材料質量把控不嚴謹
在瀝青混凝土道路的構筑中,材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要想充分保證道路的良好使用性能,工程之中所使用的材料就務必要經過嚴格的挑選與檢驗,預防因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導致本不應發生的損壞情況。
3.水穩基層施工產生的裂縫把控不嚴謹
基層是路面負荷的承載者,它直接影響整個路面工程的質量。對于路面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水穩基層的裂縫一般有溫差引起的溫縮裂縫,干縮應變引起的干縮裂縫,反射裂縫,及外力破壞應變產生的疲勞裂紋等。這些裂紋隨凝期的增長而增加。裂縫出現時,具體的原因很難找出,因此在施工時就要采取比較全面的防治措施,針對其產生的原因逐一采取對策。
4.路面施工細化程度不足
施工前對老路段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損情況調查不夠全面細致,為后期大面積攤鋪施工帶來較大阻力。
同時現場施工人員對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的檢測意識淡薄,施工溫度的檢測包括;到場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溫度、初壓溫度、終壓溫度,未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1.合理安排施工前的設計
在施工前做好科學合理的設計,對施工工期也做好相應的安排,這些舉措才是工程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確保工程平穩施工的基礎。根據施工所在地的實際情況作出科學合理的評估,通過舊路段彎沉、強度等指標參數可以確定舊路段的改造方案和補強厚度。然而,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預計不到的原因使得調查工作很難實現細致的操作,監察工作得不到嚴格的執行。當給出施工路段樁號及補強厚度后就草草了事,監察工作并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而變得形同虛設,這就造成許多路段在補強后出現彎沉值同設計不符的情況,從而導致新鋪路面的強度不足,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現嚴重的損壞,因此要保證施工時監察得力。
2.嚴格控制原材質量
開工前做好施工材料的動員,使施工材料的供應能滿足施工的要求和進度;施工采購人員在進行材料的選購時,需先對材料市場進行調查,了解材料的供應渠道,在控制材料采購成本的同時控制材料的供應進度和質量。最后,檢測人員也要嚴格控制材料的配比。在這個方面,以規范、規程為依據,才能避免施工中的材料問題的出現,才能為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在材料的選擇上,特別是集料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材料固定且質量穩定的供應商,并且還需要貨源供應充足,能夠跟得上工程的進度。另外,還可以規定選材的標準,其級配要保證在一定的范圍內,防止級配距中線的距離有所偏離。其次,瀝青混凝土的主體自然是瀝青,瀝青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瀝青路面的使用期限以及適應能力。所以,既要密切關注瀝青質量的好壞,同時要注重該瀝青對于當地自然環境、氣候及道路運行情況的適應性,例如當地土壤的酸堿性,雨水的酸堿性,降雨量以及運載壓力等。
3.嚴格控制水穩基層裂縫的產生
(1)在達到規定的強度下采用較低的水泥用量;
(2)碾壓成型后養生及時周到防止忽干忽濕,炎熱多風天氣多灑水及時補充散失的水分;
(3)集料級配穩定均勻,0.075mm以下細集料的質量應嚴格控制;
(4)含水率不宜過大;
(5)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延遲時間,延遲時間過長,水穩的強度損失越大,裂縫出現的幾率也相應增大;
(6)在高溫環境作業下,要控制結構層的溫度,不致造成早、中、晚的溫差過大,減少溫縮裂縫。
4.嚴格細化的控制路面的施工質量
開工前應對老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損情況進行詳細全面的調查核實,破損程度、斷裂情況、彎沉檢測數據等進行詳細記錄,調查的越細致越全面,對后期大面積施工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瀝青混凝土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管理人員應嚴格控制瀝青混凝土的溫度,同時灌輸現場施工人員的質量管控意識,專人負責溫度的檢測,并且形成記錄,記錄中應體現出所檢車輛的到場時間、車牌號、攤鋪位置、攤鋪時間等重要信息。保證瀝青混合料在滿足規范要求的的溫度內到場、攤鋪、碾壓。
通過上述對常見病害的介紹及措施方法的研究發現,病害處理是一個相對龐雜的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關的,共同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鎖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瑕疵均會導致最終的病害處理不當。只有認真分析問題根源的所在,抓住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對病害進行得當的處理。
[1]代微微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交通標準化.2014(09)
[2]張洪強路基路面施工精細化控制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26)
[3]李慧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及病害的防治[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05)
U45
B
1007-6344(2017)02-0075-01
楊猛,男,1988年2月,助理工程師,公路工程施工,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年限;7年,畢業院校;上海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