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民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交接中的現狀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
王森民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均要用到較強的專業技術知識,這也是建筑設計人員不可缺少的工作技能。本文分析了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交接中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對策,以支持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交接的順利進行。
建筑方案;施工圖設計;交接
建筑方案設計表現出一定的綜合性,與建筑材料、美學、藝術、文化等保持著緊密的關聯。建筑施工圖設計便是建筑方案的深化設計以及精細化設計,建筑方案指導著建筑施工圖設計的進行;二者產生交叉互動產生成果,對工程進度與建筑設計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本文擬對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交接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關應對策略。
(一)建筑專業團隊劃分為兩部分,部分設計人員未全面把握專業知識
事實上,由于建筑市場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建設單位迫切希望獲得經濟利潤,往往對正常的設計周期進行壓縮;而設計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為協助建設單位開展工作,加速工作步調,減少施工成本消耗,提高設計效率,通常將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人員分為單獨的兩部。然而在此過程中,由于一些設計人員未充分掌握專業知識產生了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一些長期致力于方案設計的人員,更多地將經歷集中于建筑造型、建筑形體的推敲等,而忽略對各項建筑規范與相關技術的把握。他們要么尋求外觀設計效果,要么追求個性設計[1]。所以完成的方案往往存在諸多規范上或功能技術上的缺陷。若想付諸實施則需在后續施工圖設計中進行較大的調整,修改調整產生的結果則往往和原創方案有很大差異,與原作者的意圖不相符。另一方面,經常致力于施工圖圖設計的一些設計人員較多地關注各項建筑規范與建筑技術的可實施性等,使得建筑方案創作思維受到限制,導致建筑空間感不強,建筑形象無法吸引欣賞者的目光等。不可置疑,產生這種問題和社會的大環境有關,但作為設計人員我們也難辭其咎。
(二)方案給予的階段性設計成果不夠完整及深入
由于設計周期被一再壓縮,故方案設計在深度層面上往往達不到相關標準,給出的成果通常只有渲染效果圖以及存在“缺陷”的技術圖紙等,嚴重時則存在漏項與缺項的情況。方案階段模型與效果圖作為一種視覺表達手段對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立面等進行推敲無可厚非,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他的缺陷缺。通常來講模型對于空間的把握較為準確,效果圖對于色彩、材料等的把握也較為真實,而對規范、建筑技術、技能則很難企及。而方案設計人員在交接過程中往往只將3D模型與CAD平面圖提供給施工圖設計人員,施工圖設計人員則在3D模型的基礎上來設計剖面與細部大樣等。當3D模型在制作過程中按照實際尺寸時則可直接量取有關尺寸以此完成后續設計,最終取得的效果與原方案相比也算差強人意;而當3D模型在制作過程中沒有依照實際尺寸,僅是為了獲得某種效果,過于擴大或縮小尺寸甚至造假時,則會導致最終實施方案與原方案存在較大差異。此外,需要注意的是3D模型上和實際尺寸存有3m-5m的差異,通常也是不容易被觀察到的[2]。顯然,這樣的工作方式對施工圖在既定時間內完成會產生直接影響,導致出圖時間變長,不利后續設計中人力成本的節約。
(三)施工圖出圖時間變長,人力成本增多
當方案提交設計成果只包含3D模型與CAD平面圖時,施工圖設計人員在后續設計中僅量取模型尺寸,模型尺寸準確尚符合要求,當增加或減少模型尺寸,則會導致直接取量失誤。而在遇到此種情況時,設計人員要么自己猜測要么直接尋求方案設計人員來咨詢。當方案設計人員自己也不能準確把握時,則需自行研究,并進行多方案比較。眾所周知,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再來進行多方案比較,多次為各專業提供條件圖,不僅延長了施工圖設計時間,而且也容易導致結構、設備專業的多次修改,造成各專業人力的浪費。而如果再次等待方案推敲、比較完成后在提資,則會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時間、人力成本浪費。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建筑設計師是建筑設計的主要構成部分,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理念均會對社會乃至國家的建筑水平構成直接影響。建筑設計專業表現出較強的專業性、綜合性,設計師除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外還應當對社會、文化、藝術、技術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進行多方為的權衡比較,為后續程序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方案設計階段設計師除了對建筑的形態、色彩、空間進行把控外還應當認真地了解有關流程與規范,使建筑的功能、結構、技術、美學能夠有機結合,從整體上構筑建筑物的設計理念,做“好”的建筑設計,為后續的施工圖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除了規范、技術上的把控外,設計師還應當結合建筑方案設計的初衷,把控細節、創造細節。
其次,對工程項目設計的階段性成果做出明確劃分,以利于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順暢交接。方案設計在設計之初、之中除應考慮原則性的規范、技術性問題外,在成果上應當加以規范。方案設計在完成階段除常需的效果圖、模型外,還應當將設計中大的功能問題、場地問題、豎向問題、造型問題、已經其他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作出明確回復,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當進行多方案的比較。而這些問題不能隨意的放在施工圖階段進行處理,以避免由此造成的方案調整對后續設計工作構成影響,造成時間、人力成本上的浪費。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方案設計人員在方案完成后可進行方案的優化設置,達到應有的成果深度后,再交給施工圖設計人員,如果出現與其余方案項目在工作時間上的重疊,則可安排施工圖設計人員對方案設計進行完善。然而,需要明確的是該段設計應當納入方案設計階段,并非施工圖設計階段,這樣才更利于原方案的實現。
再次,在每個設計階段完成后,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組開展評審會議,有效記錄技術人員的意見,并通過多方商討,明確方案修改時間,修改內容,結束后,再開展后一階段的設計工作。通過此種手段能夠有效防止由于企業內部原因導致的設計周期延長,同時也可規避因為方案調整使得一些設計人員無工作可做,節約設計成本。
①構建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機制可確保較高水平的建筑設計。管理機制支撐著企業的運營,只有管理機制無偏差,方能讓設計人員發揮他們的能力。在健全管理機制過程中,建立科學有效的獎懲制度,調動設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工作中,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在實際落實上,使設計人員的薪資和建筑設計質量相掛鉤,對表現良好的,給予資支持,否則進行懲罰。
②人在建筑設計中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建筑設計質量。設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建筑設計質量產生影響,為此,設置專門的機構,用于培訓,對設計人員進行指導,以讓其掌握更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除此之外,還應當注重對設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應當注意到,優秀的建筑師不僅僅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對社會、文化、藝術、市場等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所以定期舉行相關行業知識的講座對于設計人員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從建筑方案至施工圖設計幾乎是當下設計院建筑設計不可或缺的環節,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的交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建筑工程的質量,這一點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建筑方案設計過程中,需對方案成果的深度、真實度進行嚴格把控;而在施工圖設計中除了解決相應的規范、技術問題并完整地再現原方案意圖外更應當注重對細節的把控及創造,從整體上提高建筑設計的質量并為建筑物的施工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1]王小花.簡議加強建筑施工圖設計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項[J].建筑·建材·裝飾,2016,(14):118,123.
[2]童濤.建筑方案與施工圖設計交接的現狀問題的探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1):00284-00284.
TU7
B
1007-6344(2017)02-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