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龐瑞雪 畢洪泉
(北京嘉華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源熱泵系統應用研究
楊 勇 龐瑞雪 畢洪泉
(北京嘉華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源熱泵,土壤源熱泵
土壤源熱泵作為地源熱泵的一類,克服了地表水、地下水地源熱泵的一些缺點,在應用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是一種高效、節能、環保,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空調方式。土壤源熱泵技術為解決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提供有效途徑,為綠色能源發展奠定基礎,在我國應用前景廣泛,受到國家建設部大力推薦。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只有更好的認識地源熱泵,才能取長補短,為我們所用。
土壤源熱泵系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電能),即可實現能量從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的轉移,是一種非常節能的采暖、制冷方式,與地下水隔離,有效防止污染。地能在冬季作為熱泵供暖的熱源和夏季空調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提高溫度后,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排出來,釋放到地下去。
1、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應用條件
1) 建筑項目附近有豐富的地表水(例如:江水、河水、湖水、海水、水庫水、污水、中水、地熱尾水、工業廢水等等)。
2) 水量充足,水溫適度,水質經簡單處理能達到使用要求。
2、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應用條件
1) 建筑項目附近地下水資源豐富,并便于實施供回水工程。
2) 地方政策允許利用地下水。
3) 地下水溫適度,水質適宜,供水穩定,回灌順暢。
3、土壤源熱泵系統(地埋管)應用條件
1) 建筑物附近缺乏水資源或因各種因素限制,無法利用水資源。
2) 建筑物附近有足夠場地敷設“地埋管”。(例如:辦公樓前后場地、別墅花園、學校運動場等等)。
1、系統冬季從地下提熱量=末端空調熱負荷-冬季機組輸入功率。
2、系統夏季向地下排熱量=末端空調冷負荷+夏季機組輸入功率。
3、按冬季從地下提熱量計算地源井米數為:地源井米數=系統冬季從地下提熱量/單位井深提熱量。
4、按夏季向地下排熱量計算地源井米數為:地源井米數=系統夏季向地下排熱量/單位井深排熱量。
5、影響單位井深換熱量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溫度,其次為土壤導熱系數等,具體準確數值需通過項目所在地的土壤熱物性測試得到。
6、打井數目=地源井米數/地源孔深。
7、PE管路承受的最大壓力=地埋管系統定壓+水泵揚程;一般來說,PE管路公稱壓力不低于1.0MPa即可。
8、地埋管各豎井流量平衡,DE50以下PE管流速宜0.6~1.2 m/s,比摩阻宜100~300pa/m;冬季系統運行時,地下管路盡量不加防凍液。 夏季運行期間,地埋管換熱器出口溫度宜低于33℃; 冬季運行期間,地埋管換熱器進口溫度宜高于4℃。 地源熱泵系統總放熱量宜與其總吸熱量相平衡。
9、豎直地埋管換熱器鉆孔間距應滿足換熱需要,間距宜為3~6m。水平連接管的深度應在凍土層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每對供、回水環路集管連接的地埋管環路數宜相等。
1、地埋管系統冬季提熱量與夏季散熱量不平衡。
2、單位井深換熱量估算值較大,導致機組低能效比運行,系統不節能。
3、無論打井多深均采用同一管徑,未對熱短路及循環阻力進行校核。
4、冬、夏季流量差異較大,取值不合理,冬季工況流速可能低于0.6m/s,不能充分換熱。
5、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不嚴,焊接縮頸等問題,造成管道阻力偏高。
6、打井時各管路深度差距較大,流量不平衡,導致某些井流速低換熱量受限,某些井流速超標但未能吸收足夠熱量。
7、一般施工過程中為了方便,基本都采用原漿回填,原漿的理論導熱值極低,約為土壤的1/2~1/4,可能造成傳熱瓶頸。
8、不是所有的地質都適合土壤源熱泵工程,土質為沙土、或粘土的地區最適合開展地源熱泵工程,巖石地質地源成孔困難,不適合土壤源熱泵工程。
9、地源熱泵系統運行控制方面,有些系統在機組停機,而空調泵不停機時,地源側循環泵仍然不停機,建議此時地源側循環泵停機,當機組要啟動時,再啟動地源側循環泵。
一般來講,一旦將地下埋管系統換熱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進行維修或更換,因此地下的管材應首先要保證其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耐腐性。
1、鋼管(套管式采用):普通碳鋼管,可使用年限無此方面資料參考,暫無法評估使用壽命。實際應用較少,國內有一些公司采用。
2、PE管:公稱壓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溫度應在-20℃~50℃范圍內;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徑與壁厚之比為11倍選擇;地埋管應能按設計要求長度成捆供應,中間不宜有機械接口及金屬接頭。(PE管的理論壽命超過70年,有關人士提出說這種埋地情況,可能1萬年都不會分解,會造成環境污染,希望引起重視。)
3、為了強化地下埋管的換熱,國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銹鋼鋼管,但目前實際應用不多。
1、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單溝單管、單溝雙管、單溝二層雙管、單溝二層四管、單溝二層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層埋管的下層管處于一個較穩定的溫度場,換熱效率好于單層,而且占地面積較少,因此應用多層管的較多。(單層管最佳深度1.2~2.0m,雙層管 1.6~2.4m)。近年來國外又新開發了兩種水平埋管形式,一種是扁平曲線狀管,另一種是螺旋狀管。它們的優點是使地溝長度縮短,而可埋設的管子長度增加。
2、垂直埋管
根據埋管形式的不同,一般有單U 形管,雙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徑螺旋盤管和大直徑螺旋盤管,立式柱狀管、蜘蛛狀管等形式;按埋設深度不同分為淺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 U形管型:是在鉆孔的管井內安裝U 形管,一般管井直徑為100~150mm,井深10~200m,U形管徑一般在φ50mm 以下。
2) 套管式換熱器:套管外管直徑一般為100~200mm,內管為φ25~φ50mm。其換熱效率較U形管高。缺點:下管比較困難,初投資比U形管高;在套管端部與內管進、出水連接處不好處理,易泄漏;管井較深可能熱短路現象嚴重。
可以選用澆鑄混凝土、回填沙石散料或回填土壤等。材料選擇要兼顧工程造價、傳熱性能、施工方便等因素。從實際測試比較澆鑄混凝土換熱性能最好,但造價高、施工難度大,但可結合建筑物樁基一起施工。回填沙石或碎石換熱效果比較好,而且施工容易、造價低,可廣泛采用。由于鉆井原漿的導熱系數較低,一般情況下,不宜采用原漿回填。
目前,國內對地源熱泵仍處于研究階段,有關實際應用方面的實力較少,特別是對防凍液特性研究則更少。由于防凍液的性質對機組的處理、系統的運行費用以及環境、人體健康、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防凍液是保證系統運行的良好重要影響因素。常見防凍液有:氯化鈣、氯化鈉、乙醇、乙二醇、甲醇、醋酸鉀、碳酸鉀溶液等。
防凍液的選擇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粘性、可燃可爆性、毒性、腐蝕性、導熱性、流體的凝固點、系統能耗、對環境的影響、火災風險、價格和來源等。具體選擇哪種防凍液主要根據熱泵系統的工作穩定、防凍液的物理化學性質、傳熱性能等多個方面進行經濟技術比較。
一般來說,土壤源熱泵中較多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相對安全、無腐蝕性、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價格適中、工作溫度較合適,因此深受歡迎。但是乙二醇本身也具有一定副作用,如毒性、使用壽命、粘度增加等,設計時需考慮。
隨著工業擴張,環境問題日益惡化,國家對清潔能源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土壤源熱泵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能源技術,有著高效節能的特點,具有水地源熱泵沒有的諸多優點,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相信將來也一定能有其發展空間。固然現階段土壤熱泵仍存在很多技術缺陷,總體而言利大于弊,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地源熱泵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在地源熱泵支持與推廣,會逐一彌補土壤源熱泵技術缺陷。
[1]曲云霞等,地源熱泵系統中防凍液的傳熱能力分析,FLUID MACHI NERY,2002-10
[2]樓媛媛,地源熱泵優缺點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10-22
[3]李安貴等,地源熱泵系統防凍液的選擇,節能與環保,2002-8-30
G322
B
1007-6344(2017)02-0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