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稅收征管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改)第六十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賬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等。
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或者轉借、涂改、損毀、買賣、偽造稅務登記證件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九十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證件驗證或者換證手續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答:一、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修改)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二、根據《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國務院[2001]310號令)第十一條的規定:行政執法機關對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移送。
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經作出的警告,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行。
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經依法給予當事人罰款的,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依法折抵相應罰金。
答:一、《行政處罰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修改)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二、《稅收征管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改)第八十六條規定:“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答:一、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改)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二、《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對違反發票管理法規的行政處罰,由縣以上稅務機關決定;罰款額在2000元以下的,可由稅務所決定。”
答:一、根據《稅收征管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根據《關于行政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規定》(國務院令[2001]第310號)第三條的規定:行政執法機關在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違法事實涉及的金額、違法事實的情節、違法事實造成的后果等,根據刑法關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的追訴標準等規定,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依照本規定向公安機關移送。
答:定額稅率是按征稅對象確定的計算單位,直接規定一個固定的稅額。目前采用定額稅率的有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船舶噸稅,以及消費稅和資源稅的部分稅目等。
答: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改)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稅收保全措施的范圍之內。”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機動車輛、金銀飾品、古玩字畫、豪華住宅或者一處以外的住房不屬于稅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所稱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條的規定,保障金按年計算并繳納。
用人單位應于每年7月31日前向主管地稅機關申報繳納保障金。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主管地稅機關可以核定其應繳納的保障金:
(一)未按規定申報保障金,經責令限期改正仍不申報繳納的;
(二)主管地稅機關在地方稅費結算、納稅評估等工作中,發現用人單位申報繳納保障金不實的。
稅務稽查工作中發現用人單位未如實申報繳納保障金的,應將有關資料移交主管地稅機關核定其應繳納的保障金。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二條的規定,已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應于每年4月30日前,如實向地稅登記地所在區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申報上年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逾期未申報的,視為未安排殘疾人就業。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四條的規定,保障金按省級10%、市級30%、區級60%分別就地繳入各級國庫(自2017年8月1日起執行)。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出現多繳、重繳、誤繳保障金等情況需要退庫的,由用人單位向主管地稅機關提交申請,并附原繳費憑證復印件及相關證明文件,比照退稅流程經審核后辦理退庫手續。
答:《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七條規定,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3年內,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在職職工總數30人以下(含30人)的小微企業,免征保障金。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經濟損失,可以向所在地的財政部門申請減免或者緩繳保障金,由所在財政部門會同同級主管地稅機關、殘疾人聯合會審核后,報同級政府審批。
減免的最高限額不得超過1年的保障金應繳額,申請緩繳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申請減免或者緩繳保障金的用人單位應于每年4月30日前報送申報資料。
答:根據《市財政局、市地方稅務局、市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關于印發〈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武財規[2017]725號)附件《武漢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十八條的規定,申請減免緩繳保障金應提交以下資料:用人單位的書面申請報告;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證明材料;重大直接經濟損失的審計認證材料。
批準減免或者緩繳保障金的用人單位名單,應當由主管地稅機關每年向社會公告一次。公告內容應當包括批準機關、批準文號、批準減免或緩繳保障金的主要理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