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佳佳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資本邏輯視域下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探析
汪佳佳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資本邏輯視域下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威脅和挑戰。文章從資本邏輯的視角出發對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進行了闡釋,然后從西方國家惡意為之,網絡新媒介存在自由性和功利性以及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的大行其“道”三個角度闡明了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面臨的嚴峻挑戰,最后文章從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主題、話語主體、話語模式、話語技巧以及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五個維度提出了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提升路徑選擇。
資本邏輯;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資本邏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下的兩種考察視角之一,馬克思指出:“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它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1]“就世界范圍而言,現代社會仍是以資本邏輯為主導價值的經濟社會。”[2]資本邏輯不僅作為資本擴張增殖的經濟規則,為現代性的建構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而且逐漸演化為現代社會具有高度同一性的社會機制,在社會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伴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空間早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陣地、新戰場。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安全也成為了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國家都高度重視如何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以確保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會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3]
在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資本運作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資-利潤-投資”循環的經濟規則,而且是在社會各個領域進行總體性擴張。資本因此而成為塑造著現代性的基本力量之一,“是現代世界的本質規定之一。在此意義上,現代世界乃是以資本為原則的。所謂現代文明,初始地說來并且本質重要地說來,是由資本為其奠定基礎并為其指定方向的。”[4]資本邏輯概念是理解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切入點,資本的本性是求利,求利本性使資本對任何想要試圖阻礙資本追求剩余價值、實現價值增殖的“企圖”,會不遺余力、不擇手段、不顧一切代價地去阻止。道德、文明、人性等在資本面前不堪一擊[5]。資本的擴張性使得互聯網領域的一些跨國企業實現在全球范圍的市場壟斷,例如微軟、英特爾,使用電腦連入國際互聯網的每一個用戶都幾乎離不開對于它們的依賴和使用。
資本邏輯下的互聯網發展與信息傳播,尤其是資本邏輯影響下的網絡傳播新媒介對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構成巨大挑戰。資本邏輯對網絡空間的滲透和影響是多元的,當互聯網資本與網絡空間傳播新媒介結合的時候,必然使得網絡空間新媒介趨之若鶩地迎合資本市場。這種網絡空間傳播新媒介對于資本市場的迎合,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三種心態,一種是惡意為之,持續破壞;一種是阿諛奉承,主動迎合;第三種是迫不得已,被動迎合。其中,第一種心態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第二種和第三種心態主要是出現在網絡空間傳播新媒介當中。這三種心態在網絡空間的蔓延都會阻礙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和掌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新聞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切實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而受到資本邏輯影響甚至控制下的網絡空間,恰恰最容易分解、消解網絡空間主流媒體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從國際層面來看,我國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一直受到來自外部網絡空間的惡意挑戰,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第一種心態的現實表現。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網絡空間安全保障、網絡空間技術應用、網絡空間管理運營等方面一直領先于中國。他們依托資本和技術優勢經常性利用網絡空間輸出資本主義價值觀。西方文化霸權主義打著“普世價值”的幌子在網絡空間肆意威脅和挑戰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如果不重視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將會導致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下降,最終會影響社會穩定,威脅國家安全。
《美國2015年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美國作為互聯網發源地,有責任領導網絡世界,除了保障美國本國關鍵基礎設施和對抗網絡攻擊意外,還應參與協助其他國家有關基礎設施法律以及國際行為準則的制定。互聯網誕生于美國,也受制于美國。全球top級13臺地理域名主服務器中有10臺在美國,2臺在歐洲的英國和瑞典,1臺在日本。另據美國“棱鏡門”事件披露:美國與英國、德國合作組建了覆蓋全球的偵測網絡。把互聯網、衛星、海底光纜、電話網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全部納入其偵測范圍。如此一來,全世界每個國家都無一例外受到窺視。由此可見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意圖主導全球網絡空間戰略格局。所以,對于在技術和資本等方面暫時處于弱勢的我國來說,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捍衛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陣地,不僅僅具有國家意義,更具有極其深遠的世界意義。
在資本邏輯下,前文所提到的第二種和第三種心態最直接的現實表現就是資本市場與網絡傳播新媒介的共謀。在網絡新媒介環境下,信息的傳播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樣式形態多樣,傳播內容魚龍混雜。網絡新媒介的自由性、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沖擊,甚至會消解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進而威脅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安全。
1.網絡新媒介的自由性分解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自由性是網絡新媒介的顯著特征,微博、朋友圈、QQ空間等公共交流平臺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布信息和動態。無需高文憑,無需好文采,無需高消費,只要有臺電腦,有部手機就可以,而且可以隨意轉發和評論。這種超低門檻和指數型的擴散,一方面使得每個人都擁有了話語權,都能在網絡空間發表意見和觀點,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被某些不法分子所利用,臆造輿論熱點,誹謗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攻擊英雄歷史和英雄人物,造成社會恐慌和謠言傳播等,這勢必就會分解了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傳播力,造成流言四起,真相不明,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式微的現象。例如,網絡新媒介上歷史虛無主義的肆意傳播和泛濫,這其中就包括顛覆英雄人物邱少云、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軀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虛構”、“劉胡蘭精神有問題”,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這些英雄偶像的光輝形象就這樣隨意遭到抹黑,甚至還被錯誤地認為是虛構的歷史人物。與此同時,網絡空間則熱衷于炒作諸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滿清官員李鴻章、“竊國大道”袁世凱等歷史爭議人物,“戲說”與“惡搞”成為某些網絡新媒介的侵奪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慣用伎倆。
2.網絡新媒介功利性影響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資本邏輯視域下的網絡傳播新媒介為了迎合資本市場存在嚴重的功利性。網絡空間新媒介的功利性主要表現在唯利是圖,鉆營社會熱點,夸大其詞,蓄意造謠,有些網絡新媒介甚至被境外反華勢力所利用,賣力為非主流意識形態擂鼓吹簫。這類網絡新媒介中的機構以及個人往往是以利益為導向,將社會責任、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拋之不顧,給網絡空間帶來了不正之風,嚴重影響了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表達,威脅了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安全。
思想通過話語表達,話語是思想的表征。話語權的掌握會使話語接受者潛移默化地受到這種話語所包含的思想體系的影響,甚至很可能改變接受者原本的價值取向。侯惠勤指出: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話語是建立在歷史必然性基礎上的科學性話語[6]。而網絡空間的自由性和功利性就會導致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的傳播與泛濫。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在網絡空間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特征。自1978年以來,我國社會各方面都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深刻變革,人們傳統的的價值觀、理想信念、意識形態認同等也隨著社會發展的潮流而發生顯著變化。同樣的,在網絡空間當中,網絡新媒介搶奪了傳統媒介的話語權,網絡空間當中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大行其“道”。吉登斯就說過:“網絡時代所展現的壓縮和脫域機制使社會行動得以從地域化情境中‘提取出來’,并跨越廣闊的時間-空間距離去重新組織社會關系。”[7]例如,歷史虛無主義通過諸如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介散布異化或丑化中華民族歷史的誹謗信息,人們如果長期在網絡空間上接收到這些曲解,丑化的信息,極容易解構人們原先對于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從而達到消滅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的效果。再比如,網絡民粹主義挑撥民眾和網民粗暴地干涉政府政策制定與執行,嚴重擾亂網絡空間秩序和穩定。意識形態是國家政權合法性的基礎,民眾對政府合法性的認同體現在對意識形態的認同,網絡空間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的多元化肆意傳播是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權威的弱化,從而意圖以價值多元化為冠冕堂皇的借口達到挑戰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目的。
資本邏輯視域下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和挑戰,要想抵制和消解這些威脅和挑戰就必須要重視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建設,從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成要素著手,并大力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才能切實加強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馬克思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8]能否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關乎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與穩定。主動設置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主題,及時反擊網絡空間錯誤言論是當務之急。第一,在網言網,學說網話。我們要學會運用網絡化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來闡釋當今時代課題與社會熱點。不能用或少用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和政治話語,多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網絡話語進行網絡空間傳播與宣傳。如果將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和政治話語全盤用于網絡空間,則容易水土不服,難以讓網民認可,甚至容易落人口實,斥之為假話、大話、空話,適得其反。我們要在尊重網絡空間話語規律的基礎上對傳統意義上的意識形態話語進行“包裝”,想辦法讓網絡話語、學術話語、政治話語融會貫通。第二,正本清源,堅決反擊。前文提到,西方發達國家和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惡意誹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意圖歪曲歷史,臆造和曲解社會熱點。對此我們要做到愛憎分明,堅決反擊。傳統意義上,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步驟是:政府理論精英→把關人→大眾媒介→受眾。政府理論精英是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生產者;把關人則是話語內容和話語傳播方式的選擇者和過濾者;大眾媒介則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路徑;受眾是最終主流意識形態的接受者。在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傳播鏈當中,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很穩定。但是,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網絡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空間變得喧囂浮躁,話語主題復雜多樣,極難控制,政府理論精英已經不能完全掌控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傳播話語,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思潮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也在網絡空間肆意傳播,意圖兜售其價值觀。因此,主流意識形態要掌握理論,掌握群眾,一方面要主動設置話語主題,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網絡化,與此同時,還要時刻關注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形勢動態,及時予以強烈回應和堅決反擊,正本清源,統一網絡空間思想認識。
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主體主要有以政府為代表的官方媒體、以傳媒企業為代表的市場化媒體、以網絡活躍分子為代表的意見領袖、還有一般網民。其中,以各級政府為代表的官方媒體則屬于網絡空間治理者話語體系,是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主力軍。當然,作為網絡空間治理者話語體系的官方媒體是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權威表達者。但現實情況是,與傳統媒體不同,網絡空間新媒介的選擇權其實交到了受眾的手中。不再受到權威表達者的約束。另外,以傳媒企業為代表的市場化媒體極其容易受到資本邏輯的制約和誘惑,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建設當中的作用很明顯,我們既要防其生變,也要團結鼓勵。以網絡活躍分子為代表的意見領袖在網絡空間的能量是巨大的,據統計,“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中,擁有 10萬以上粉絲的超過 1.9萬個,100萬以上的超過 3 300個,1 000萬以上的超過 200個。”[9]這些意見領袖引導網絡空間輿論的能力不容小覷,他們的觀點和看法能夠輕而易舉地出現在受眾的面前。所以,以網絡活躍分子為代表的意見領袖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點對于引導輿論的走向具有很關鍵的影響。一般網民就是普通公眾的微博、微信等,在網絡空間,普通公眾不但接收信息,同時也生產信息與意識形態,民意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匯聚成輿論的洪流,影響巨大,一般網民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主體具有多樣性,是一個多元綜合體。要想在網絡空間維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一方面,必須要充分發揮網絡空間不同主體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重視不同主體在網絡空間的協同合作,形成“統一戰線”,維護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列寧曾說過:“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 =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簡單明了。”[10]在過去的傳統媒體中,意識形態話語模式一般是宏大敘事,而網絡空間則不同,意識形態話語模式是零碎敘事。在詞性上,零碎代表零散和不完整,帶有貶義色彩。但在意識形態的語境中,零碎敘事是個中性詞,宏大敘事與零碎敘事應是辯證統一的,零碎是整體的一部分,整體由零碎構成。在不同歷史時期,意識形態的傳播有時要把宏大敘事放在首位,有時要把零碎敘事放在首位。網絡空間背景下,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選擇后者。網絡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變得碎片化,人們在平時工作生活中難以利用整塊時間用于閱讀,而主要是借助手機和平板電腦對網絡空間中的微博、微信等進行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所以,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模式要做到宏大敘事與零碎敘事的辯證統一,并且要以零碎敘事為主。
“一般而言,意識形態話語的傳播與表達方式選擇越合理,意識形態話語權就越大。”[11]創新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技巧是取得成效,影響受眾,保證主流意識形態常講常新的訣竅。尤其在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一定要講究話語技巧。“去中心化”和匿名化是網絡空間的顯著特點,因此,主流意識形態灌輸不僅效果不明顯,而且還容易引發網絡空間受眾的逆反心理,所以,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技巧要用心設計,盡量通過傳播讓受眾自覺認同和接受話語內容。首先,堅持隱性傳播,潤物細無聲。網絡空間的使用者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通常對事情有著獨立的思考,如果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話語過于直接,過于顯性,容易產生逆向效果,引發網絡空間受眾反感,給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帶來負面作用。因此,在網絡空間領域,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要注重隱性傳播,將嚴肅的意識形態話語通過感性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其次,要注重雙面引導,做到全面宣傳。一般認為,宣傳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單面引導,即只向受眾提供有利于自身的意見、觀點或材料;第二種是雙面引導,即在向受眾提供有利于自身的觀點和材料的同時,也提供對立一方的意見、觀點或材料。在網絡空間領域中,各種信息傳播速度比現實社會要快得多,網絡空間各種思想、觀點和意見紛繁復雜,與其遮遮掩掩,不如主動積極開展雙面引導,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依法規范網絡空間行為,是鞏固我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防線,抵御各種錯誤思潮入侵的強制性保障措施。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只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中國特色網絡空間法律體系,不斷推進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建設的法治化進程,才能用法律來維護我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才能更好地防范各種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意識形態的惡意侵犯。
推進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治理法治化是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治理的必由之路,必須要堅持依法、公開、透明管網治網,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將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我國網絡空間法律法規要堅持立、改、廢三個方面的協調統一,“立”就是要根據互聯網時代要求,結合網絡空間發展情況填補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領域立法空白,從而增強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立法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改”,就是要對現有涉及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正和補充,從而增強現有網絡空間法律法規的適用性和完善性;“廢”,就是要適當廢除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的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法律法規條款,從而增強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法律法規的現實性和時代性。另一方面,對于危害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的網絡行為一定要做到實時預警,嚴厲打擊,依法懲處,絕不姑息。讓法律之盾堅強捍衛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2016年1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作為指導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健全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對現行法律的修訂和解釋,使之適用于網絡空間;同時,我國將采取包括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一切措施,堅定不移地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加強網絡反恐、反間諜、反竊密能力建設,嚴厲打擊網絡恐怖和網絡間諜活動;嚴厲打擊販槍販毒、傳播淫穢色情、黑客攻擊等違法犯罪行為。
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要內容,是衡量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標準,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推進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治理的法治化有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助于打造晴朗網絡空間,有助于依法保障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
[2] 張艷濤,2015.資本邏輯與媒體邏輯的哲學辨析[J].青年記者(21):9-10.
[3] 習近平.胸懷大局 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M].人民日報,2013-08-21(1).
[4] 吳曉明.思入時代的深處——馬克思哲學與當代世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26.
[5] 王治東,馬超,2016.再論資本邏輯視閾下的技術與正義——基于“魏則西事件”的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109-116.
[6] 侯惠勤,2016.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方法論研究[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
[7] 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00:46.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9] 李培林,陳光金,張翼,等.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22.
[10] 列寧全集(第 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468.
[11] 楊昕,2013.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要素及其實現[J].湖北行政學院院報(3).
(責任編輯:C 校對:L)
C916
A
1004-2768(2017)09-0116-05
2017-07-17
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管理權研究”(14MKSZ01ZD-2YB);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項目(yxlw2017025)
汪佳佳(1990-),男,安徽懷寧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與意識形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