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海
智能管稅:邁向征管現代化之路
趙東海
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正步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對正在向現代化邁進的稅收工作而言,智能時代的來臨,既擁有難得的機遇,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面對機遇和挑戰,稅務機關應該順勢而為,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主動進行由內及外、脫胎換骨的大變革。筆者認為,只有智能管稅,才能真正實現稅收征管現代化,才能跟上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步伐。
智能管稅,就是摒棄傳統人海戰術理念,應用信息化、大數據、云平臺的增值作用,集智眾創,為決策層提供依據量化、結果預見、持續優化的智能決策,為執行層提供自動導向、信息對稱、開放共治的智能管理,為納稅人提供定位精準、風險自控、信用增值的智能服務。通過智能管稅,實現自動定位稅收風險、精準導向納稅服務、量化支撐管理決策、共享傳承管理經驗、均衡配置征管資源。
智能管稅具體包含四個方面:
一是統一標準、提升質效,推動智能數據管理。依托總局、省局的數據資源庫,梳理整合本地內部系統涉稅數據,擴展采集第三方涉稅數據,準確抓取互聯網數據,理順數據質量管理流程,形成標準統一、共享共治的稅收數據倉庫;整合自然人的戶籍、收入、資產等信息,實現數據結構設計由機構納稅人為主向機構納稅人與自然人并重轉變;利用先進技術工具,創新數據校驗修正方法,加強數據自動化處理能力,有效提升數據管理質效。
二是專業分析、廣泛服務,深化智能數據應用。在內部數據應用上,突出全局管控,為管理決策提供稅源監控、稅收分析、執法監控、資源調配等系列數據支撐;在外部數據應用上,立足納稅人需求,通過電子稅務端為納稅人提供風險提示、涉稅報告、實時納稅信用等級等數據服務;在綜合數據應用上,關聯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主題,突出多維度、全方位的經濟稅收分析,圍繞政府決策支持,提升稅務部門話語權。
三是綜合建模、分類應對,實現智能風險管控。提煉稅收業務經驗和思路,引入數學建模方法,不斷優化以機構納稅人為對象的評估模型,逐步建立以自然人為核心的綜合評估模型,實現自動化評估體檢;構建科學的排序定等和風險推送規則,依托多渠道信息化系統,試行稅務人員主導應對與納稅人自主應對相結合的分類應對模式,進一步完善稅收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
四是多維評價、自我修正,促進智能整體優化。以效能建設為著力點,從宏觀、微觀、內部、外部等不同視角搭建征管質效評價體系,在征收、管理、評估、稽查等執法環節搭建督察內審監控體系,智能化、多維度展現稅收質效,防范執法風險,形成對稅收征管工作實時監控和總體評價的長效機制;以征管質效評價結果和督察內審執行成效為依托,通過對系統及流程的自動修正,實現整體智能持續優化。
智能管稅應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基礎建設階段。重點實現內外部數據的統一管理,以及稅收風險管理的流程優化。建立健全基礎數據管理工作機制,建設統一數據平臺,融通內外數據資源,統一涉稅數據標準,推進數據質量管理;建立健全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機制,依托稅收風險評估系統,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優化風險指標模型庫,完善全市地稅風險管理閉環管理工作模式。
第二步:深化應用階段。重點實現數據分析的廣泛應用,以及稅收風險管理的深度應用。建立健全數據分析應用工作機制,建設統一分析應用平臺,擴大數據分析應用范圍,為納稅服務、征管監控、督察內審、績效管理、決策管理等稅務管理環節提供有價值的管理信息;深化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形成綜合評估體檢模型,實現風險自動識別、分類分級應對與納稅人自主參與應對相結合的風險智能管理工作模式。
第三步:全面推進階段。重點實現數據應用的一體化和智能化,全面支撐智能決策、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依托統一數據、統一分析和廣泛應用,提升基礎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應用、稅收風險管理、征管質效評價的整體效能,一戶式動態更新展示納稅人(自然人)的綜合涉稅信息,形成一體化、數據化、自動化、可視化的決策管理工作平臺,全面實現智能決策、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的數據智能管稅新的稅收征管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