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休閑體育發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漢 430062)
論“互聯網+”給我國健身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以Liking Fit為例
陳樂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休閑體育發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漢 430062)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政府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的背景,對我國體育產業轉型與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正確分析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成為了關鍵。研究以Liking Fit為例,探索“互聯網+”新背景下,健身行業的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認為:健身的“膚淺化與快餐化,落后健身場館的倒閉、改造、升級,容易被現代技術控制甚至奴役是健身行業發展的瓶頸。應從突破傳統的時空限制,進一步滿足會員個性化需求,健身運營模式多元發展等方面進行改革。
“互聯網+” 挑戰 機遇 Liking fit
該文通過對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的Liking健身進行分析,研究其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探索適合于“互聯網+”背景下健身行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使健身行業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
筆者通過網絡資源查閱了解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關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文章數篇,學習其中的精華成分,再結合個案分析對Liking健身進行研究的方法,高度有效地將理論和案例相結合。
“互聯網+”健身從產業革新概念范疇來說,指傳統健身俱樂部采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智能健身中心,來推動傳統健身俱樂部的轉型升級;從新興產業的概念范疇來說,指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健身APP產生發展,改變了健身產業鏈,商業模式和市場業態,成為新的健身業態和新的產業增長點。
4.1 Liking Fit簡介
Liking Fit隸屬于上海樂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24 h智能互聯網健身房,以線上APP支持,線下配套互聯網智能健身場館,真正實現無人化管理,讓用戶享受隨時健身的Free模式。
4.2 Liking Fit場館經營模式
Liking健身是一家以線上健身軟件支持,線下配套設施的智能健身場館。從教練預約到營養膳食,Liking健身致力于為用戶打造科學式的健身體驗,使用戶享受隨時健身的Free模式。Liking主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將傳統會員店的會員管理與教練管理全部轉移到APP上,實現互聯網與健身運動的結合。
4.3 Liking Fit開店管理
供應鏈運營流程管理:門店器械訂換貨、物料申請。
會員卡管理流程:開卡、補卡、轉卡、停卡等會員卡管理。
課程管理:操課,私教,營養師三大課程管理。
人員管理:門店人事、薪酬管理。
財務管理:門店運營中與財務相關的流程管理。
其他管理:有關于門店運營中其他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流程
4.4 Liking Fit配套設施
Liking Fit結合傳統健身人群的習慣,與新互聯網智能相結合,為用戶創造頂級愉悅的健身體驗。
APP與智能手環相結合,同步運動數據,便于觀測,隨時隨地管理會員的健身數據。
通過手環對健身房內的設施進行操作及開關門禁,單人制信息過濾,保證信息及物品安全。
除傳統的力量訓練器械與有氧訓練器械以外,Liking Fit還配備有以下智能設備:特研智能主控器、特研智能化感應門組、無線智能主機。

表1 Liking Fit盈利模式
4.5 Liking Fit盈利模式
Liking Fit盈利模式如表1所示。
5.1 突破傳統的時空限制
Liking健身迭代版本將實現私教視頻直播課程,課程包含哈達瑜伽、薩拉桑巴、ZUMBA等,滿足會員隨時健身的Free模式。現代人們追求的個性化,便攜式的消費是新的發展趨勢。而互聯網新智能與傳統健身相結合,其中的諸多功能也正適合了這些要求。將健身產業進一步突破時空的限制,進一步結構優化,挖掘出存在的巨大潛力。
5.2 健身進一步個性化與人性化
Liking Fit 中的智能手環記錄實時健身數據,還可將體測數據傳輸到健康云。“互聯網+”給我國健身行業帶來的第二大機遇是讓健身進一步個性化。得益于快速崛起的大數據技術與各項分析技術,在“互聯網+”時代,健身行業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將健身行業朝個性化,移動化發展。特別是隨著大數據和各項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健身行業為客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有了更多可能。
5.3 健身運營模式變得多元
“互聯網+”給我國健身行業帶來的第三大機遇是讓健身大大突破了傳統模式的有形限制,從而使健身模式更加多元以及健身產業鏈更加延伸,完整與細化。Liking Fit采用智能化智能手段直播課程,會員通過APP預約課程上課。眾所周知,傳統的健身場館模式是基于健身俱樂部與教練。但在“互聯網+”時代,健身產業運營模式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傳統健身俱樂部造成強大沖擊。
6.1 健身產業供給方式與大眾消費方式不一致
智能化健身給我們帶來便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在健身產業,諸如此類現代化智能設備供給方式仍然無法被所有健身者所接受。例如老年的健身者,或認知水平無法達到該水平的健身會員,他們認可的仍然是傳統的“健身房教練+團體操房”手把手教學模式,在傳統認識里,有特定的人群,固定的時間與場地。
6.2 健身的“膚淺化與快餐化”現象
互聯網+背景下,運動型APP產品的出現使得部分健身愛好者自己根據APP里的教程自我學習,自我消化,沒有經過專業的親身指導,難免存在膚淺化與快餐化現象。容易出現動作技術不規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之類的現象。
6.3 落后健身場館面臨倒閉,改造,升級
在“互聯網+”時代,任何產業都面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優勝劣汰生存法則的篩選。對于健身愛好者而言,顯然誰的性價比好,誰就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因此“互聯網+”對健身行業的未來正在顯示出驚人的力量。落后傳統健身場館難免面臨倒閉,重組,改造,升級,這就對健身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6.4 健身產業易被現代技術控制甚至奴役
在“互聯網+”時代對我國健身行業的第三大挑戰是健身越來越趨于被技術控制甚至奴役。如今的我們不管愿不愿意,知不知情,都深陷“互聯網+”的泥沼難以逃脫。比如,一旦離開了電腦,網絡,許多人都會無所適從。映射到健身行業,也會難免有此現象。
6.5 不利于面對面直接交流學習,淡漠教練與會員之間關系
在傳統健身課堂教學中,教練員與會員能夠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使所有學員能進行有效地溝通,有效地解決鍛煉過程中出現的疑惑。但在現代化智能直播課堂中,教練與學院無法面對面直接交流與接觸,健身效果是否與傳統健身課堂一致仍有待商榷。
2014 年,《國務院46號文件》發布以來,促進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發展就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互聯網與體育產業的融合更是成為一種全新的趨勢。由此可見,體育行業的市場空前廣闊,依靠傳統的體育模式已無法滿足龐大的用戶需求。
“互聯網+”健身它符合了國家綠色經濟發展要求,是人民生活與生存的需要。目前我國整體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效益和質量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仍然存在發展瓶頸。但是據國家推出的政策,尤其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第一次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隨著健康中國計劃的落地,“互聯網+”健身產業迎來重大發展契機,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出適合發展的新道路,“互聯網+”健身這項綠色產業必定前景廣闊。
[1]朱金棒,柳鳴毅.新常態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10):103-108.
[2]姚星.健身俱樂部運作模式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 (10):205-206.
[3]阮威.“互聯網+”時代下運動型 APP 產品與全民健身的融合發展與創新[A]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與體育用品發展論壇文集[C],2015.
[4]喬克滿,王蘭.“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新生態體系分析[R].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
[5]刁在箋,馬更娣,張瑩,等.中國體育健身俱樂部發展概況之研究[N].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6):744-745,750.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Z].2010-03-24.
[7]歷無畏.產業融合與產業創新[J].上海管理科學,2002(4):4-6.
[8]黃曉靈.體育經濟學[M].北京: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F121
A
2095-2813(2017)02(b)-01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