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吳征
無人駕駛項目狀況頻出優步的加速踏板有點沉重
撰文/N.E.S 吳征


美國初春的氣候并沒有給優步帶來多少好運氣,幾番遭遇,使得無人駕駛項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與此同時,這也是能夠從中吸取到經驗的寶貴教訓。在無人駕駛的道路上,向來不是急于求成者的舞臺,只有穩扎穩打、不斷地驗證技術的可行性,才有望成為最后的贏家。
與加利福尼亞州車輛管理局(DMV)的這場長達數月的爭執,無疑為優步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增添一些神秘色彩。
時間追溯到去年底,優步在未得到加州DMV許可的前提下,擅自在舊金山進行無人駕駛項目的試點。按照當地規定,進行無人駕駛測試的車輛,需要花費150美元去申請測試許可。可優步并沒有照做,而是辯稱自己的技術更偏向于“高級輔助駕駛”,且車內有駕駛員進行監督,因此并不需要申請許可。
很顯然,無視當地制度的行為必將遭受阻攔,在一次上路測試的途中,優步收到DMV部門的警告:要么按規矩乖乖申請測試許可,要么就“走人”。
然而,這種“口頭警告”并沒有令優步做出什么改變,后者的無人駕駛汽車依舊在舊金山奔跑著。但是在后來,一次較為危險的闖紅燈卻也讓優步徹底失去了底氣,雖然“甩鍋”給司機的操作失誤,但加州DMV還是吊銷了參與測試的16輛汽車的注冊許可。無奈之下,優步只好移師制度相對寬松的亞利桑那州。
實際上,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優步大可以按照規矩早早地妥協。而之所以劍走偏鋒,筆者認為,這與優步不惜代價、全力以赴想要快速實現技術商業化運營的想法有關。
雖然加州對于無人駕駛汽車一直持有開放的態度,但也要求測試車輛不能用作他用,并且要定期公開測試數據。而在優步看來,這些條款會成為其無人駕駛項目的阻礙。要知道,轉戰亞利桑那州后,優步很快便開始了無人駕駛汽車接送乘客的服務。
不過,從目前來看,雙方的關系似乎正以優步的“認輸”而逐漸達到和解,不僅在3月初優步提交了測試申請并獲批,且加州DMV最近公布的新提案也允許測試車輛在無司機的情況下上路。而對于何時恢復載客測試,優步暫時還沒有計劃。
惹上政府,態度好點認個錯還能再回來,但要是把競爭對手惹毛了,恐怕就沒那么簡單了。
2月23日,谷歌旗下Waymo對優步提出訴訟,稱優步盜取自己開發的無人駕駛項目的核心——激光雷達技術。消息一出,一時間轟動了整個行業。
事情大致是這樣,有一位名叫Anthony Levandowski的Waymo前員工,在離職前伙同其他的幾位同事在公司服務器上下載了1.4萬份容量達9.7GB的機密文件,包含了設計藍圖、測試文檔,以及供應商名單、制造細節等關鍵性的內容。與此同時,Waymo還發現Levandowski頻繁與優步高管接觸。離職后,Levandowski便創立了無人駕駛卡車公司Otto,而該公司也在后來被優步所收購。

雖然Levandowski辯解道,下載文件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家里辦公,但這一理由顯然不足以令Waymo滿意。要知道,谷歌在今年初就曾宣布,所開發的激光雷達的成本將會降低90%,而這一進展也被看成無人駕駛系統實現大規模量產的關鍵。
因此,谷歌在提起訴訟的同時,還向法庭申請“禁止優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的禁令。不難看出,如果優步在此次專利風波中徹底失敗,很有可能遭受到被清出局的結果,對其無人駕駛項目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
就在幾場遭遇尚未得到解決之時,近期流傳出來的一則內部文件,又讓優步再遇尷尬。
一般來說,企業在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時,都會重點關注幾個指標:測試里程、人工接管的次數,以及遇到系統失效、天氣惡劣、突遇障礙等為了避免發生事故的關鍵性人工干預的頻率。
從文件中顯示的數據來看,優步的表現并沒有那么出彩。在3月8日之前的一周里,優步在美國多個州投入了43輛無人駕駛汽車,并完成了車輛20354英里的自動駕駛行駛里程,其中人工接管行為大約每0.8英里就要發生一次,而關鍵性的人工干預頻率,平均下來,也僅僅只有200英里/次。而反觀谷歌,其平均人工干預的系統脫離次數已降低至去年的5129英里/次。
不難看出,谷歌的表現離不開其自2009年至今,多年來開發無人駕駛技術的經驗,而優步,技術研發時間的僅有大約兩年的時間。在筆者看來,在無人駕駛的道路上,向來不是急于求成者的舞臺,只有穩扎穩打、不斷地驗證技術的可行性,才有望成為最后的贏家。當下,技術的可靠性以及汽車的安全保障仍是優步面前的問題,然而這也不是一兩年就能攻克的,而是一個需要慢慢驗證且最耗時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