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娜·葉廖緬科
讓有性別的機器人與人類同床共枕合乎道德嗎?機器人應當被性別化嗎?本刊特約記者波琳娜·葉廖緬科將和國際上相關領域的領先專家探討性別機器人將面臨的問題。本刊記者對挪威奧斯陸大學創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查理·埃斯博士進行了采訪。
您怎么看有性別的機器人?
人工性伴侶是如今技術發展的合理延伸。甚至在機械技術整合之前,就像我們從考古學和文學中所知道的那樣,把無生命的物體作為性體驗的一部分,可以追溯到文明起源本身。顯然,超人類性愛的概念早已經存在。現在,這只是一個對技術如何進行改進的問題。
在未來,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性別機器人將無處不在。很快,性別機器人將成為一種奢侈品,大概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我希望可以限制生產兒童性別機器人,而且到目前為止,我不認為需要生產動物性別機器人。我想是的,如果我們要生產性別機器人,就要讓它們來造福社會和人類。
您聽說過日本的“辣椒”機器人嗎?大約在1年前就開始銷售了。這種機器人外觀小巧可愛,是一種除了能使用自然語言與人類交流外,還會為你唱歌跳舞,和你玩游戲的機器人,它和人類一樣擁有感情,能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研究人員曾用“辣椒”做試驗,讓被試驗者去觸摸“辣椒”的身體,一些人確實產生了性欲望。
性別機器人第一次出現是在2007年——大衛·萊維的書《愛,性和機器人》中。他說性別機器人將帶給人類的利處遠多于弊端。他還堅稱,性別機器人對殘疾人來說,將成為一種無法被替代的生活必需品。人類對性行為有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殘疾人士當然也包括在內,還有一些很難與其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關系的人,他們也需要性生活。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認為人類與性別機器人發生性行為是符合道德規范的。
人類與性別機器人的性接觸并不會取代人類對同類之間親密行為的追求。此外,性別機器人也有改善人際關系的潛力。一個人形機器人可以為性愛方面的新手提供良好的訓練。體驗性愛可以幫助特殊人群發現自己的性愛傾向和性別特征,比如那些跨性別者。先進的性別機器人可以幫助性生活不和諧的夫婦提高生活質量。
我想強調的是,現實中的性別機器人并沒有報紙上描述的那么夸張。你知道充氣娃娃和性別機器人的區別嗎?性別機器人的研制程序遠比充氣娃娃復雜得多,充氣娃娃只是一種自慰工具。但從智能角度看,性別機器人擁有足夠豐富的情感系統。
開發商的終極目標是創造一種外表與人類完全無異的性別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將有幾種不同的性格系統可供下載。例如,你可以選擇一個性格溫和的系統,它總會溫柔地對你說:“好的,親愛的。”你也可以下載一個外向開朗型的性格系統。當然如果你喜歡,還可以下載一個帶有“瘸腿”元素的系統。簡單地說,性別機器人的性格不受限制。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和一個真正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要花費很多時間和他相處磨合,但生活中的瑣碎還是難免讓你懷疑他的行為和言語。但如果“他”是一個男性機器人,你不但節省了了解它的時間,也永遠不會質疑它,因為“他”的出廠設置是你一手操辦的。
但好像很多人反對研制性別機器人?
在哲學家眼里,強加給機器人性別特征是不道德的。他們認為,機器人本身是一種物品,本無性別,但如果通過外觀設計或編程,強加給機器人性別,這就是一種欺騙行為——讓人誤以為機器人有性別之分或性別特征。
最易受到傷害的人群是兒童、老人或者殘疾人,他們可能會相信與他們互動(或是照顧他們)的那些機器人是一個真正的人類,認為機器人對他們的關心也是真實存在的。而無良機器人制造商可能會利用這種信任。如果機器人有了性別,除了老人、兒童和殘疾人外,所有人都會變得易受傷害。性別機器人將會引發一些反應,而這些反應是無性別機器人不會引發的。
性別暗示的影響力非常大,一個有著女性身體特征的機器人,即使它的機器屬性非常透明,還是會引起性暗示。
此外,還存在大腦和身體不匹配的問題。人形機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統目前還達不到與人類同級的效果,但我們對一個機器人的反應會受到它們外表的強烈影響,如果它長得很像人類,我們會期待它表現得也像一個人類,這不是完全不合理的,更何況它還有了性別。
制造性別化的機器人有一個巨大的危險:會把性別歧視轉移到人工智能中。通過性別化機器人,特別是使之有性特征,我們無疑是將機器人“物化”了。 但是你也許會問,為什么物化一個物體?問題就出在,如果機器人有了性特征,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體。這也涉及到女性或男性被物化的問題,性別機器人無疑使得這個已然尖銳的問題更加激化——真正的女性被物化得更加嚴重。
另一個對性別機器人的擔憂是,改進后的科技將使人們對所謂的“真實”性愛行為變得麻木,而人類存在著很多不完美,無法與完美的類人物體競爭。
也一定有人是持相反觀點的吧?
20世紀的一些哲學家和性問題專家也曾說過,性愛并非一種消極事物,它是美好的,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良好的性生活是所有正常人類都需要的。性生活能讓人感到自由和平等,這些可是人文精神的最高點。因此,成全人類的性愛是一種真正的美德。
但是,還涉及到愛的話題。愛不僅是精神上的激情和情感,也需要讓肉體實踐。但愛不是單純的性,情感占主要,人需要被關懷,需要感覺到伴侶的愛意。但機器人不會關心人,沒有思想意識,這就意味著,它沒有愛的能力。盡管現在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地讓機器表達情感,模仿情緒,喚起它們的情感反應,但機器人終究還是無法體驗真正的愛情。
那為什么我們一定要研制出一種有性別特征的機器人?
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讓我想到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王皮格瑪利翁神,他對現實世界中的所有女性都不中意,便自己雕刻出了美麗的女人雕像,并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她”,希臘神話中司愛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得知皮格瑪利翁神如此癡情,便將其雕像變成人形,從此,皮格瑪利翁神與他的雕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個人都想創造完美的配偶,這是人的天性。但正如我剛才所說,皮格瑪利翁神的雕像外形完美,但它沒有真正的自主權和個人思想。性別機器人就是現代版的皮格瑪利翁神的雕像。
很多年前充氣娃娃剛出現時,人們通過幻想與其建立性關系。坦誠說,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簡單地滿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必須清楚,性別機器人幾乎等同于僵尸,它沒有思維意識和情感。但不排除有人會覺得和僵尸發生性關系很酷。從長遠來看,人們最終還是會選擇人類作為伴侶。
如果看到機器人的內部,就會發現它們的組成元件其實并沒有性別之分,正如馬達、齒輪也沒有男女之分一樣。性別機器人終究無法代替人類,不僅是情感方面,它們也無法完成繁衍后代的艱巨任務。那機器人的性別意義到底何在呢?機器人的性別似乎只存在表象上,但我們也不該低估外表的影響力,就像帥哥、美女總是會吸引大眾的目光。
研發擬真機器人的目的在于通過追求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性,反過來了解什么是人類的本質。也就是說,當機器人模擬人類到了極致之后,那些機器人怎么努力也達不到的部分,就是我們人類無法被取代的獨特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