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奇偉

與當地干部交流,記者發現加勉鄉農村勞務的特點是夫妻成對打工,外出周期不長,多從事低技術重勞力工種,幾無存款。
加勉鄉位于從江縣西南、月亮山腹地,鄉政府所在地黨翁村離縣城121公里,1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著2454戶、8545人。全鄉貧困發生率高達56.8%,為全省20個一類極貧困鄉鎮之一。在全省“大扶貧”戰略行動的推動下,2016年情況有所好轉,實現脫貧148戶、587人,貧困發生率較之上年降低4.41%。
“對于加勉鄉的貧困戶來說,就業是第一位的。”在幾番深入調研后,貴州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楊貴平的看法同時也代表了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加勉鄉極貧困鄉脫貧攻堅指揮部(以下簡稱“脫貧攻堅指揮部”)的觀點。
解決就業,他們的第一招就是“勞務施工隊”:依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組建7個務工隊,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促進貧困戶就近就業脫貧。“不從外面帶施工隊,只帶設備、技術和管理人員進鄉。”楊貴平介紹說,交通項目的勞務人員,全部由加勉鄉貧困農戶構成。
這一嘗試,一下子激活了加勉農村勞務的“一池春水”。據脫貧攻堅指揮部介紹,接下來幾年通村路、產業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總投資約6.2億元,其中人工費即超一億元。“這一億元,部分將以管理費的形式進入村集體經濟,絕大部分將留在加勉鄉貧困戶的口袋。”
在黨紐至污生通組路的施工現場,正在勞作的別通村勞務施工隊隊長韋正高和同組42歲村民龍金得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一嘗試帶給他們的期待:“家門口的就業將改變這種打工不掙錢的窘迫。”
“通村路、通組路以及依靠產業發展的‘產業路建設,將解決約250人的就業問題,加上在二、三級公路就業的兩三百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解決加勉鄉四五百人的就業問題。”很顯然,脫貧攻堅指揮部前方施工隊隊員吳建明的“賬”可以讓村民的夢想開出現實的花,“按照每人每月工作20天計算,一般勞務人員每月的收入可達3000左右,技術工種的更高。”
“月收入3000元,加上種地、養殖收入,基本上可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加勉鄉黨委書記陸再杰說,這樣一來,基本可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目前,加勉鄉20個自然村每村都組建了約計20人的勞務施工隊。
“下一步,隨著勞務人員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工種的不斷豐富,我們將支持加勉鄉在省交通運輸廳的幫助下,整合資源,探索注冊黔東南州第一個農村勞務公司,以合作服務的形式,成為廳屬各交通建設集團長期固定的項目施工隊。”從江縣委書記張廣淵說。
“在當地組建勞務施工隊伍、解決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這一創新舉措,獲得了省委常委、副省長慕德貴的充分肯定,認為這是“真扶貧、扶真貧”,并鼓勵進一步積極探索脫貧攻堅的新思路、新方法。
創新探索極貧鄉農村勞務的突圍之路。初現“生長之勢”的從江加勉勞務施工隊,將在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實踐淬煉中,走得更穩、更遠。
(責任編輯/林茂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