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 要:通過對當前我國連續鋼構橋梁建設情況的分析,常采用鋼構橋梁施工技術。但是具體應用過程中,除了要對當前施工現狀進行分析,還要熟悉鋼構橋梁施工技術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建設的橋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該文選擇連續鋼構橋梁為例,探討其施工控制的相關問題,提出其施工過程中可以采取的具體質量提升措施。
關鍵詞:連續鋼構 橋梁 施工控制
中圖分類號:U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b)-0050-02
隨著我國工程項目建設的發展,橋梁的種類和數量也越來越多。鋼構橋梁屬于橋梁工程的一種,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加強技術的監控,確保質量達到施工要求。特別是要加強其施工過程的控制,實現對施工所有參數信息的檢測和控制,并且實現整個建設過程中的指導和管理,確保建設完成之后的質量,防止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
1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對于橋梁來說,安全性是建設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控制施工工序和參數,確保強度和鋼度滿足設計要求。對于連續鋼構橋梁來說,跨度較大,對施工技術的要求較高,如果前期施工過程中出現任何失誤都會影響橋梁后續施工的進行,且無法通過后期修改或者改善來糾正。因此,施工人員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實現對施工過程的全面管控。通常情況下,鋼構橋梁施工之前需要完成自身結構的分析和計算,并且確定其立模標高。施工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撓度和應力大小的監控,避免出現應力集中或者偏移的情況,確保橋梁建設完成之后的質量。
在橋梁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主要的施工控制鋼特點是由大橋本身的結構來決定的,而且連續鋼構橋梁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跨度,這樣給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因此,一般采用的是懸臂分節段施工技術,該技術是一個自架設體系橋梁連續鋼構橋梁,在該階段的設計中主要是一個較為連續、系統的施工體系。在設計前期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到后期的施工效果,且由于橋梁自身的特點,在施工完成之后一旦發現其中存在質量問題就很難進行彌補和修正,因此,在進行施工時需要實時跟蹤和檢測,一旦發現其中的問題就需要及時更正。
2 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控制方式
隨著我國橋梁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鋼構橋梁施工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推廣與應用,由于該技術的應用廣泛,在進行技術控制中的方式也在不斷地完善,尤其是在不同的施工環節中對質量控制的方式不同,從而導致產生不同的控制方式,因此,在進行施工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對控制方法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實現對施工現場進行有效、合理的控制與監測。
在施工現場要想很好地實現監管功能,就需要對現場進行一定了解,這樣才能夠根據施工現場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施工技術。一般在橋梁工程類施工中工程的類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期預測控制類,一部分是后期調整控制類,而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前期預測控制方法,然后采用后期調整控制方式為輔進行整體的施工技術控制。
早前期控制的過程中主要是對主梁標高即線形進行控制,而在對主橋梁的預拱度的控制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控制。其中理論的方式又包括綜合分析法和疊加法。在橋梁施工控制中線性系統是一個較為簡單的系統,因此,該系統在進行控制的過程中不容易受到非線性因素的影響,這樣線性控制系統就較為穩定。經驗法一般都會出現在一些較大的工程施工中,通過利用現有的一些施工經驗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實現橋梁工程的控制。理論法主要是結合現有的國際上最新的現代管理研究理論作為基礎,對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選擇最佳的控制方式,因此,在進行理論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具有嚴謹的思維。
在選擇控制方式時一定要對施工技術的控制方式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使得我國在橋梁施工技術中取得更為深層次的研究和進步。
3 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控制的問題
首先,基礎平整處理的注意問題。在完成對碾壓碗口支架地帶的施工之后,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就需要對該施工技術進行檢驗,只有當檢驗合格之后才可以在碾壓區域的內部鋪設一些天然礫石或者是一些砂石,根據實際的經驗,可以知道該鋪設的厚度在0.3 m是最佳的鋪設厚度,在完成鋪設之后需要利用一些大型的壓路機等設備對該鋪設的礫石進行碾壓,這樣才能夠保證橋梁路面被壓實,這樣才能夠保證路面不會因為振動而發生沉降。一般在施工時需要保證礫石的最大承載的能力在0.3 MPa以上,這樣才能夠滿足需求。在碾壓達到要求之后,還需要保證支架搭設的區域要在平地以上高出0.15~0.2 m,這樣才能夠保證在完成橋梁施工之后橋梁能夠及時排水,保證道路排水系統的通暢性。
其次,支架搭設的注意問題。支架搭設施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保證橫向剪刀的位置,一般在橫向或者是縱向的位置上,然后利用安裝扣件的作用進行支撐,最后再利用剪刀撐與掃地桿的作用,按照相對應的要求從而實現支架的搭設。在進行支架搭建的過程中一定沿橋縱向支撐0.12 m×0.14 m方木在支架頂托上,與方木翼緣板下保持0.9 m的距離,方木布距最好控制在0.25 m左右,方木橫向間距底板下保持在0.6 m左右,上鋪需要支撐0.1 m×0.1 m的分布方木。其中板梁模板的形式最好選用12.2 cm×244 cm厚度1.8 cm的厚酚醛樹脂板作為底模,并且按照板梁的結構尺寸進行施工,而且翼板模板與板梁側模都需要選用相同材質的底膜和側膜,并在底膜與側膜的連接之處貼上一層海綿膠條,用600 cm×800 cm的方條對翼板底模與腹板側模的外楞進行加固,也可以在碗扣式支架設置可調高度的頂托。
再次,預拱度設置注意的問題。在預拱度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支架變形的程度以及撓度的不同進行計算,在完成預拱度計算之后,需要在橋梁的跨徑重點設置按照預拱度的最大值進行設計,這樣在進行施工時將支架的彈性形變量作為橋梁施工的兩端,然后對橋梁按照一次拋物線相關的曲線公式進行調整和分配,然后對板梁底標高進行調整和修改,從而完成對板梁底模標高的計算。
最后,在完成之后還需要對橋梁在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測,尤其是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技術的檢測,要進行全面的檢測,并確保檢測的正確性和真實性。通過檢測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技術優勢,推廣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不斷應用。這樣才能夠對主橋梁施工階段中的各項參數進行準確的預報。尤其是在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檢測的過程中,主要是進行應力檢測和變形檢測,在施工中一旦發現問題就需要及時地采取相應措施,并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實現橋梁施工質量的不斷提升。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連續鋼構橋的施工過程中采用控制技術不僅能夠保證施工質量,還能夠保證橋梁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能,還能夠提高橋梁的舒適度和外形美觀的性能。因此,在橋梁施工中采用控制技術和監管技術能夠保證橋梁的整體質量。該文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以連續鋼構橋梁工程施工為例,分析該施工控制技術的必要性,然后分析連續鋼構橋梁施工主要的控制方式,最后分析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控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成花.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梁施工質量控制探析[J].低碳世界,2014(3):205-206.
[2] 劉軍.淺析大跨徑連續鋼結構橋梁施工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6):236.
[3] 王國齊.連續鋼構橋梁施工控制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9).
[4] 羅明浩.連續鋼構橋梁懸臂澆筑施工質量控制探索[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