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友 付維峰 范繼偉 李鑫 王蒙
摘 要:配電專業由于網絡復雜多變,同時大量采用地埋、管溝的電纜敷設方式,監測手段匱乏,截止目前基本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針對電纜的監測系統,仍然采用一些帶電檢測手段監測設備的健康狀態。該文提出基于物聯網的配電網電纜監測及監控方法研究,發揮物聯網技術在復雜配電網環境下的末端信息獲取能力,充分融合異構信息,為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更多有效信息,開展更多業務應用,為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信息支撐。
關鍵詞:物聯網 RFID 在線監測 GIS
中圖分類號:TM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b)-0103-02
隨著電網規劃的逐步推進,配電網大量采用地埋和管溝方式布設,由于特殊的敷設方式及環境因素,對于電纜的監測及監控手段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隨著運行時間的推移,電纜接頭由于工藝質量、自然老化、受潮等因素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一旦出現故障將導致電纜燒毀,其覆蓋地域面臨斷電風險,由于社會對供電安全高度敏感,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實時監測在運行電纜時的工作狀態,提前預判故障,確保電纜安全運行。
1 配網電纜監測面臨的主要問題
電力系統由輸變配三大供電環節組成,國網公司于2010年開始進行了輸變電專業的狀態在線監測實施,截止2013年底,各網省公司基本實現了項目的上線運行,通過與PMS等系統的集成,基本上解決了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故障預警的問題。配電專業由于網絡復雜多變,同時大量采用地埋、管溝的電纜敷設方式,監測手段匱乏,截止目前基本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針對電纜的監測系統,仍然采用一些帶電檢測手段監測設備的健康狀態,如,紅外測溫、局放測試、環流監測等;也會結合狀態檢修計劃,做一些停電檢測項目,如,震蕩波局放、接地系統檢查、外護套絕緣檢測等。有部分區域雖然在一些高電壓等級的電纜線路、通道上,逐步加裝在線監測裝置,如,光纖測溫、水位、氣體、非法進入、接地環流超限定值等,但由于缺少統一的管理和數據共享機制,難免形成了監測信息的孤立和應用的局限性,無法系統化地對電纜監測進行全面管理和提升,無法形成完整、統一的設備運行狀態全局描述和資源信息庫,無法將離散的設備狀態信息資源按狀態監測的角度進行深度整合、分析和應用。綜上所述,關于電纜監測目前存在人工定期檢測作業方式,效率低、人力成本過高,存在監測不全面、不及時。人工監測方式存在監測不到位、不完整的問題,下埋設備無法直接進行監測。部分加裝監測裝置的線路,由于缺少統一的規劃,造成了信息的孤島、信息應用不全面、數據價值無法有效體現。
2 系統解決方案
應用系統由“感知層”“數據傳輸層”“應用層”組成,監測應用實現思路圖見圖1。
感知層設備主要包括現場各種無線傳感器節點,這些傳感器不依賴外部供電,僅從環境或自備一次長壽命電池完成長時間(5~10年)信息采集任務,主要可以完成配網設備的工作溫度、電壓、電流、振動等信息的采集,同時還采集了配網工作的環境參數:環境溫濕度、水浸、水位等信息。感知層設備采集的信息采用統一的格式化數據傳輸到匯聚節點,這些格式化信息由其所屬單個傳感器自有的傳感器信息模型定義,應用根據每個傳感器的信息模型對格式化數據進行解析,得到可用的現場實時信息。
傳輸層設備由匯聚節點(無線數據傳輸基站)和匯聚控制器組成,匯聚節點負責各傳感器節點的入網管理、網絡維護、路由查找、傳感器信息解密與再加密和格式化數據傳輸任務,匯聚控制器負責各匯聚節點的接入、匯聚信息解密、非格式化數據傳感器信息接入(個性化定制協議棧)與格式化轉換,并完成傳感器信息模型到IEC61850信息模型的轉換與重定義、重建模。匯聚網關將獲得的傳感器信息歸一化為IEC61850信息模型,將這些信息加密后發送到應用層存儲服務器。
應用層設備主要包括存儲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存儲服務器解密接收到的匯聚控制器的信息,應用IEC61850信息模型解析這些信息,并按IEC61850信息格式統一存儲。通過與電力系統的其他管理系統集成,提供信息展示應用。
3 監測信息的接入方式
通過安全接入平臺,在無線數據傳輸基站加裝安全加密芯片,適用于省公司層面統一建設,部署結構圖見圖2。
采用安全接入平臺的部署方案,在感知層及應用層與上面介紹的“通過安全隔離裝置”的部署方案原理相同,傳輸層未使用安全隔離裝置,通過在無線數據傳輸基站上加裝安全加密芯片,通過虛擬的公網VPN通道直接接入電力系統的安全接入平臺,將采集數據傳輸至內網環境的主站存儲服務器。
4 系統平臺的應用功能
4.1 告警信息監視與處理
對于異常告警的監測信息,系統進行故障段的精準定位,通過監視屏幕視窗提醒或響鈴告警、與短信平臺接入通過短信提醒相關人員,系統提供異常信息及處理結果的記錄功能并進行存儲,作為運行巡視、檢測、檢修、大修的依據。
4.2 監測信息組合監視
主要提供狀態監視的靈活組合功能,可以對多個設備、多個監測類型進行多維度自有組合,在一個監視界面上顯示跨監測點、跨監測類型的多種信息,為用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狀態監視功能。如,監視施工區域的電纜、監視保電區域的電纜、監視剛剛投運的電纜、監視水災地震等特殊區域的電纜;對于高溫天氣可重點監視設備的溫度屬性等。
4.3 設備監測信息綜合展示
可以在GIS地圖上,通過點選具體設備(電纜段、中間接頭、終端頭、電纜分支箱、接地箱、交叉互聯箱等)進行定位,以組態圖、表格等方式展示電纜單體設備的狀態監測詳細信息,可以將狀態監測信息與PMS中的其他生產類信息(臺賬信息、缺陷信息、故障信息、檢修信息等)組合展示給用戶,同時提供針對單體設備的狀態評價、診斷等功能。
4.4 監測信息綜合展示
通過GIS的集成,依托GIS圖形,以“業務主題”的方式從宏觀上展示整個電網電纜設備的狀態監測情況??梢园幢O測類型進行分層展示,對于狀態異常的電纜段可以通過高亮、冒泡提醒或者鈴聲提醒的方式進行告警。
4.5 監測報表
此類應用提供常規的狀態監測報表功能,包括監測裝置的故障率統計報表、誤報率統計報表、覆蓋率統報表以及狀態告警分布和處理情況統計報表等,提供報表的導出與打印功能。
5 結語
通過監測系統實現對設備監測、評估、診斷、事故預警及輔助決策等的智能化管理,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可視化的智能技術保證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而適應統一加強智能電網發展的需求,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電源。
參考文獻
[1] 陳海瀅,郭佳肅.物聯網應用啟示錄——行業分析與案例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 劉建明,李祥珍.物聯網與智能電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楊猛.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用電服務系統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
[4] 王玉峰.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電網傳感節點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5] 張鴻濤.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系統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