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政文
冬春交替,氣溫不穩,易引發感冒,想要健健康康地迎接春暖花開,就要格外小心生病。其實老祖宗早就總結出了一套應變的妙招——“捂”,大人如此,孩子亦然。當你在為小寶貝脫冬裝之前,就要準備好“捂”的用品——春裝。春裝的材質當以棉、毛、絨為主,如毛線衣褲最好是用細的純毛毛線織成,防止晴綸線過敏;外衣宜用棉布、絨布、燈心絨布做成的單衣或夾衣;褲子以背帶褲為好,可免去束胸的弊端。帽子也宜用純毛細毛線織成,若為過敏體質,可換用棉布小帽。至于服裝顏色,應以淡雅為主,因為過于鮮艷的服裝在陽光下會有強烈反射,會刺激孩子的眼睛,可能影響視力。
一個簡單的“捂”字,包含著豐富的章法,可以概括為6條,新媽媽們可要把握好喲。
1.突出重點,做到“三暖”,即背暖、肚暖、腳暖。換言之,小寶貝的背部、肚子以及兩腳是春捂的重點部位。道理很簡單,背暖可保護支氣管與肺臟等呼吸器官,減少罹患感冒的概率,小小背心可為此效勞;肚暖可避免胃腸遭受冷空氣刺激,防止受涼腹痛,且有一定保護脾胃功能的功效,圍上肚兜堪稱絕妙之法;腳暖則可保護呼吸道,因為腳底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寒從腳起”刺激呼吸道,是導致感冒發生的原因之一,故鞋襪務必要給孩子穿到位。
2.把握時機。春捂要有提前量,如冷空氣到來前的24~48小時就應開始給孩子增添衣物。另外,氣溫低于15℃,或者晝夜溫差達到8℃~9℃等,都是春捂的日子。為此,父母要隨時留意天氣預報,做到未雨綢繆。
3.捂夠時間。增添的衣褲在氣溫回升后不要立即脫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小嬰兒免疫力差,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體逐漸適應。
4.把握分寸,捂得要適度。首先,給孩子脫減冬裝要慢,比大人稍晚為好,如父母已經減掉衣服但未感到冷,再給孩子減衣服不遲,而且要一件一件地脫,切忌脫得太多太急。記住:春捂的要旨不是穿得多,而是脫得慢。其次,穿多少要根據孩子的活動度、環境溫度以及室內室外等方面全面考慮,做到早晚有別、動靜有別、室內室外有別。一般原則是:新生兒比大人多穿一件,滿月以后或者大一點的嬰兒,與大人差不多,兩三歲尤其是特別好動的男孩,甚至要比大人穿得少一點。如果你實在拿不準穿衣量,可以這樣做:你穿與寶寶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靜坐一會兒,倘若既不感覺冷,也不感覺熱,說明孩子穿的衣服厚薄較為合適。另外,隨時摸摸孩子的鎖骨,如果鎖骨是溫熱的,說明衣服穿得剛好。
5.運動后不宜立即脫衣服。孩子運動時宜穿吸汗、透氣好、寬松的衣褲,做運動量較大的游戲前要先減少衣服。當孩子玩得滿身大汗時不可立即脫衣,因為“先捂后脫”比“先脫后捂”更容易患上感冒,最好是先用清潔的干毛巾把汗擦干后再換衣服。另外,出汗后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一大誘因,同樣要先用干毛巾擦干后再洗澡。
6.睡覺時也要注意。晚上睡覺以短睡衣、小背心為佳,被子厚薄適中,避免孩子踢被子而著涼;白天睡覺時要脫去外衣,蓋上薄被,醒后馬上把外衣穿上。還有,孩子剛睡醒時不要馬上抱到戶外去,應在室內活動一會兒,待身體活動開了再去室外。
(摘自《母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