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荔波將圍繞“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戰略定位,奮力建設全國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區。
2016年,荔波縣堅持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實施全域旅游戰略,有效減少貧困人口10174人,15個貧困村出列,41個省州重點項目和31個中央預算內項目分別完成投資50.74億元、3.31億元,交通領域完成投資22.1億元,水利領域完成投資4.76億元,農業增加值達8.9億元。
2017年,荔波將圍繞“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戰略定位,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擦亮“地球綠寶石”、種好“旅游搖錢樹”,奮力建設全國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區。
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景區全面提質擴容
堅決貫徹落實貴州省、黔南州關于荔波景區提質升級的新要求,把2017年作為“景區提質擴容年”,確保完成總投資75.4億元的20個項目,啟動2018年總投資58億元的8個項目。
建成景區“兩門、兩橋、兩線”及相關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西門連接線景觀道、大小七孔連接線和大小七孔集散中心、西門集散中心,打造3000畝西門花海,縱深開發野豬林、龜背山、天鐘洞等景點,新建非遺民族彩繪村,完成拉柳、內外孟塘整體搬遷,實現景區環線游覽、一體運營。
打造縣城至景區、駕歐鄉至景區東西兩線最美風光帶,嚴厲打擊公路沿線“兩違”行為,完成房屋立面改造和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推進王蒙集鎮、新街村整體搬遷及駕歐集鎮、聯山灣改造升級。按照國家二級博物館標準新建鄧恩銘紀念館及紀念廣場。
抓特色構建荔波山地新型城鎮,加速公共服務功能延伸,全面建成民族體育活動中心、樟江河濱景觀(二期)和南北停車場,加快智慧生態城建設和4個片區舊城改造。有序推進板旺村、建設村安置區建設。規劃啟動高鐵小鎮、月亮湖小鎮和航空小鎮。按照3A級景區標準鼓勵扶持每個鄉鎮(街道)打造具備民族特色的街道(社區)、文化廣場、星級廁所、停車場及旅游服務區,培育壯大1個特色主導產業,形成個性特、布局優、功能強、產業好、機制活、效益高的“七星抱玉”特色小鎮集群。引導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落戶,城鎮化率達45%以上。繼續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七小行動計劃,創新“民宿+脫貧”模式,以“北斗七星”民宿精品酒店為核心,加快建設巴格等一批民宿示范點,確保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一個民宿旅游特色示范村寨。
厚植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綠色荔波三年行動,全面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森林覆蓋率達68%以上。以樟江、淇江等重點流域及縣城、城鎮重點區域治理帶動全域環境整治,建成佳榮、播堯集鎮污水處理廠,確保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5%、88%以上。城鄉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和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嚴格執行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堅持創新優化產業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夯基礎擴投資,2017年要在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上取得新突破。以“大謀劃、大推進、大盤活”為重點,著力優化項目庫儲備結構,確保項目庫動態儲備1600個以上。
主動配合貴南高鐵、三荔高速和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建設,力爭荔波至環江高速公路落地開工、荔波至平塘至貴陽高速公路列入規劃。推動樟江航運、機場快速干道、省道414茂蘭至大沙坡、佳榮至九阡高速連接線、玉屏至播堯公路改擴建開工建設,啟動王蒙至瑤山軌道交通項目。全面實施旅游公路提升工程,建成荔波至瑤山果園公路,確保旅游公路里程達40公里以上,交通領域完成投資16億元以上。開辟旅游新航線,力爭機場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以上。
啟動建設拉毛水庫,全面推進架橋、的馬、石板、吉臘四座水庫前期工作,完成甲午、拉交、魯末、魚膽山4座水庫除險加固,把查電站技改擴建竣工投產,平林電站完成大壩主體工程。水利領域完成投資2.5億元以上。力爭水豐220千伏、駕歐11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鋪設10千伏線路121千米。新建36個基站,重點抓好千兆光纖到樓、百兆光纖入戶,確保建制村實現寬帶全覆蓋。
優產業促轉型,堅持以全域旅游為核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旅游“多元發展、軟硬兼施”,同步推進茂蘭、水春河景區提質擴容。推動冰雪水世界、月亮湖濕地公園投入使用。加速開發觀音峰、玄武山、淇江流域、黃江河濕地公園和七彩桫欏谷等旅游資源,啟動撈村大峽谷綜合開發、賽娥布依風情灣升級打造。建成智慧旅游集散中心,引進國際知名度假酒店落戶荔波,繼續推進民宿旅游示范點建設。全年實現接待游客12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15億元以上。
堅持“做大園區平臺、集聚生產要素、發展新興產業”,謀劃建設空港物流及商貿物流標準示范園,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引進大型農特產品、旅游商品企業4家以上,園區總產值達13億元以上。打造健康養老、休閑度假基地1個以上。用足用活民營經濟、微型企業各項扶持政策,新增“四上”企業8家。新增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2個,農業生產園區覆蓋率達30%以上。重點扶持青梅、桑蠶兩大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強化龍頭帶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5家。加快農特產品品牌建設,實現“三品一標”認證達43個,主要農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達100%、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率達30%以上。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出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理順旅游體制機制,全面推進旅游三權分離改革和“快審快結、快處快賠”的旅游糾紛速裁模式。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全面鋪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及區域醫療聯合體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和鄉鎮財稅改革。做大做強荔旅產業控股集團、樟江實業、荔旅集團、金投集團等平臺,組建文化旅游投資集團,確保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0億元,融資到位資金40億元以上。
聚精會神補短板 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017年,荔波要堅持以強創新、占高地、奔小康引領兩大戰略行動,以大扶貧統攬補齊短板,以大數據創新搶占“智慧樹”新高地。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深入實施“1+10”“1+9”和月亮山、瑤山片區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用好扶貧開發投資平臺,整合各類資金投向脫貧攻堅項目。全面推進2473戶8541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確保實現縣級國標脫貧。建成智慧荔波(一期)和智慧旅游體系,構建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匯聚交換平臺,啟動智慧醫療健康和智慧教育項目。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健全縣、鄉、村三級運營體系,新增村級電子商務綜合網點35個以上,實現村(社區)全覆蓋,農特產品網上銷售額增長30%以上,力爭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以上。
惠民生促和諧,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鞏固提升“新兩基”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加快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工作,力爭列入“全國千所優質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加快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科技、農業等業態融合發展。做大做優文體活動載體,舉辦好黔南州第五屆運動會、國際兒童動漫節、全國陀螺邀請賽等系列文體賽事活動,爭取更多國際文化活動落戶荔波,唱響“荔波好聲音”。
強化全域旅游戰略人才支撐,按需引才、本土提升、就業保障三措并舉,確保每萬人人才資源數達1100人,城鎮新增就業2900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推進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和“三按月”管理機制,爭創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范縣。啟動建設荔波國際大健康生態養老服務中心,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優化新農合補償方案,新農合參合率達98%以上,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綜合覆蓋率均達90%以上。全面實施“421”社會創新治理模式,建成“一隊兩基三所”和交通事故快處快賠中心,提升民族團結影響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