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爾·阿不都熱依木
【摘 要】 母嬰傳播 (MTCT)是 15歲以下兒童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最主要途徑, 嬰兒和兒童 HIV感染約有 90%是通過母嬰傳播而獲得的。 艾滋病母嬰傳播可以發生在妊娠、 分娩和哺乳過程中, 通過 HIV咨詢檢測、抗病毒治療、 安全分娩、 人工喂養等系列措施可阻斷 HIV母嬰傳播。 隨著艾滋病母嬰阻斷技術的成熟和完善,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可降至 2%。
【關鍵詞】 艾滋病 母嬰傳播 母嬰阻斷
1 引言
艾滋病母嬰傳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在懷孕、 分娩或產后哺乳等過程中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 導致胎兒或嬰兒感染艾滋病。 在不干預的情況下, HIV陽性孕婦約15% ~ 50%會發生母嬰傳播, 發達國家為 15% ~ 25%, 發展中國家為 25% ~ 30%, 非洲約為 25% ~ 50%。 母嬰傳播是15歲以下兒童感染 HIV最主要途徑, 嬰兒和兒童 HIV感染約有 90%是通過母嬰傳播而獲得的。 隨著我國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增多, 兒童感染 HIV的機會和數量隨之增加, 預防艾滋病的母嬰傳播是保護兒童免受艾滋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是當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之一。
2 艾滋病母嬰傳播機制
艾滋病母嬰傳播可以發生在妊娠、 分娩和哺乳過程中, 胎兒或嬰兒可通過胎盤、 母產道、 母乳喂養途徑感染艾滋病病毒。
2.1 宮內傳播
艾滋病母嬰傳播可以發生在妊娠的任何時期, 艾滋病病毒可直接感染絨毛膜細胞或通過破損的缺口進入胎兒循環。 胎盤對 HIV有屏障作用, 當孕婦體內病毒載量超過胎盤的緩沖能力時, 將可能發生垂直傳播。 HIV宮內傳播途徑, 一是病毒感染的母體細胞直接通過破裂的滋養層, 使胎盤巨噬細胞、 基質細胞及內皮細胞暴露于病毒顆粒并被感染。 二是 HIV直接侵入滋養細胞并在細胞內自我復制, 或者 HIV經細胞內吞的方式完整地橫穿滋養細胞, 從基底膜釋放。
2.2 分娩過程中傳播
分娩過程中傳播是胎兒與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宮頸陰道分泌物接觸造成的。 產時 HIV傳播途徑可能是:一是分娩時子宮收縮, 胎盤滋養層破裂, 游離病毒或病毒感染的母體細胞直接通過破裂的滋養層導致胎兒細胞感染;二是胎兒的皮膚黏膜直接與母體血液或宮頸、 陰道分沁物接觸, HIV通過破損處入侵;三是可能經羊膜感染。
2.3 產后傳播
母乳中含有艾滋病病毒, 新生兒感染是乳汁內病毒通過口腔或胃腸道造成的。
3 影響 HIV母嬰傳播的危險因素
經科學家研究, 影響 HIV母嬰傳播幾率因素有社會學和生物學兩大類。
3.1 社會學因素
主要有社會人口學特征影響、 HIV/AIDS的知識與態度方面的影響、 需求與服務利用的影響、 社會性別方面影響、 社會經濟、 文化、 政策的影響等因素。 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和孕婦的感染率增加, 母嬰傳播機率也隨之增加。 孕產婦對感染 HIV的消極態度, 直接影響產前檢查和住院分娩, 抗病毒藥物治療, 嬰幼兒 HIV抗體檢測服務。 由于孕產婦在孕期沒有得到HIV抗體檢測以及臨產急診分娩不能及時檢測而延誤了服藥時間 。 能否得到免費奶粉、 孕婦個人文化水平、 所處社會環境會影響到能否人工喂養實施。
3.2 生物學因素
主要有孕產婦因素、 胎盤因素、 產科因素、 產后哺乳、 嬰兒因素、 病毒因素。 孕婦的病情程度, 是影響垂直傳播的高危因素, 艾滋病病人孕產婦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傳播機率高 3倍;母體病毒數量也是決定垂直傳播最重要的因素, 病毒載量越高, 傳播的機率越大;母體 CD4T淋巴細胞數量與母嬰傳播機率成反比, 當母體 CD4T淋巴細胞 >800 個時, 母嬰傳播率為 11%;母體維生素 A含量越低,
4 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主要措施
4.1 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 (VCT)
VCT是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重要手段, 通過檢測發現 HIV陽性孕婦, 通過咨詢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阻斷相關知識, 讓孕婦自己決定妊娠結局 , 對有生育愿望的孕婦, 采取母嬰阻斷措施, 達到預防 HIV傳播目的。
4.2 抗病毒治療
研究證實妊娠期艾滋病病毒載量低至測不出水平時, 艾滋病母嬰傳播發生率極低。 因此孕婦的抗病毒治療是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最重要措施。 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減少母嬰傳播率達 10倍以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泰國研究表明:通過孕期 +分娩期 +新生兒抗病毒預防用藥, 并對新生兒采取人工喂養, 艾滋病母嬰傳播率減少到 2%。
4.3 安全分娩
由于剖宮產可能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 HIV陽性不作為剖宮產指征, 臨產后、 胎膜早破后, 孕產婦病毒載量 <1 000拷貝 /mL時, 剖宮產對預防 HIV母嬰傳播沒有明顯作用。 對服藥不規范的孕婦在孕 38周可進行擇期剖宮產。 陰道分娩產程處理原則是避免產科損傷操作、 盡量縮短產程、 避免強宮縮、縮短胎膜早破時間。
5 展望
綜上所述, 艾滋病母嬰傳播受諸多因素影響, 艾滋病母嬰阻斷是否成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在全世界、 在中國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艱巨工作。 在孕產期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措施, 可使 HIV傳播機率下降到8%, 在歐美地區可達到 2% 。 相信隨著母嬰阻斷技術的完善和成熟, 通過制定規范母嬰阻斷工作方案, 促進母嬰阻斷工作的開展, 最終達到降低 HIV母嬰傳播, 保護兒童身體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關漢, 程何荷, 曹韻貞, 等 .中國部分地區艾滋病病毒 1型母嬰傳播回顧性追蹤調查 [ J]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02, 8 (4):204-207.
[2] 郭光萍, 李燕, 王興田, 等 .云南省部分地區孕產婦艾滋病感染現狀和流行特征 [ J] .現代預防醫學, 2007, 29 (13):2 416 -2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