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蓓蓓 李芳枝
【摘 要】 目的:探討臍帶脫垂的原因,預防,并早期發現和處理。方法:對7例發生臍帶脫垂病例的診斷及臨床處理方法進行回顧。結果:7例顯性臍帶脫垂產婦(含1例雙胎)2例陰道分娩,5例行剖宮產術分娩,6例活胎伴顯性臍帶脫垂產婦從發現臍帶脫垂到胎兒娩出時間為15-25分鐘,平均約20分鐘。產后出血約200-300ml。新生兒重度窒息2例,輕度窒息5例,死胎1例。產后均無并發癥,傷口愈合良好。結論:分析臍帶脫垂原因主要為胎先露未入盆,胎位不正,胎兒過小,早產,羊水過多,伴胎膜破裂,或陰道手術操作導致胎膜破裂等,應加強預防,警惕發生,一旦臍帶脫垂發生,緊急處理,以減少圍產兒的死亡率。
【關鍵詞】 臍帶脫垂 應急處理
臍帶脫垂是產科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因臍血管在胎先露與產道之間受壓,致胎兒宮內窘迫或新生兒窒息需搶救,甚至死亡,其發生率為0.1%-0.6%[1]。胎膜未破時臍帶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側,稱為臍帶先露或隱性臍帶脫垂。胎膜破裂臍帶脫出宮頸口外,降至陰道內甚至露于外陰部,稱為顯性臍帶脫垂,尤以顯性脫垂危害最大。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共 4300例產婦在我院住院分娩,發生顯性臍帶脫垂共7例,其發生率為0.16%。年齡23-36歲,平均27.4歲,經產婦4例,初產婦3例。院外1例,院內6例。胎位異常3例,雙胎1例,胎先露未入盆3例,早產2例,羊水過多1例,宮口開大4-10cm,自然破膜6例,人工破膜1例。
1.2 診斷 胎膜破裂臍帶脫出宮頸口外,降至陰道內甚至露于外陰部,可診斷顯性臍帶脫垂。7例中均為胎膜破裂,其中院外1例,臍帶已脫出陰道(臍帶波動已消失,胎兒已死);院內一例為雙胎,一胎臍帶已脫出陰道(臍帶波動明顯減慢),胎心最低達60次/分,一胎胎膜未破,胎心好;其余5例破膜后急聽胎心,胎心減慢,急行陰道檢查,在陰道內觸及波動臍帶而確診。
1.3 治療 此7例產婦中,院外一例,胎兒已死,陰道分娩;雙胎,早產一例,宮口已開全,給予吸氧,第一胎為臀位,行臀牽引分娩,第二胎頭位,陰道檢查胎先露下方或側方無臍帶,行人工破膜,陰道分娩;余5例宮口均未開全,胎心明顯下降,不能短時間陰道分娩,給予立即吸氧,取臀高頭低位,持續胎心監護,給予單手置入陰道上推胎先露部,手指分開保護臍帶,防止臍帶受壓,同時靜點硫酸鎂抑制宮縮,立即通知搶救組人員到場,并同時聯系兒科醫師到場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工作,在產房局麻下急行下腹部縱切口剖宮產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娩出胎兒,保持陰道內上推胎先露及上托臍帶之手位置不變,直至剖宮產胎兒娩出后取出。
2 結果
7例顯性臍帶脫垂產婦(含1例雙胎)2例陰道分娩,5例行剖宮產術分娩,6例活胎伴顯性臍帶脫垂產婦從發現臍帶脫垂到胎兒娩出時間為15-25分鐘,平均約20分鐘。產后出血約200-300ml。新生兒重度窒息2例,輕度窒息5例,死胎1例。產后均無并發癥,傷口愈合良好。
3 討論
3.1 臍帶脫垂的常見原因。常見原因有胎頭未銜接時(如經產婦,頭盆不稱,胎頭入盆困難),胎位異常(如臀先露,肩先露,枕后位等),胎兒過小或羊水過多,臍帶過長,臍帶附著異常,低置胎盤,陰道手術操作(如胎頭位置較高而行人工破膜;徒手轉動胎頭位置,胎頭被推得過高或轉動胎頭后,術者的手過早退出陰道),雙胎或多胎妊娠等。
3.2 臍帶脫垂的預防和早期發現。
3.2.1 重視圍產期保健,加強孕期監護(定期產前檢查和胎兒監護),做好產前宣教工作,普及孕期保健知識。若妊娠30周后仍為臀先露,應盡早予以矯正。
3.2.2 重視臍帶脫垂的高危因素。①積極治療產科合并癥及并發癥,防止早產兒和低體重兒。②應用彩色B型超聲等孕前輔助檢查手段,加強孕期胎兒監護,如產前B超檢查提示胎兒有臍帶先露等,應警惕臍帶脫垂的發生,產前評估頭盆情況,如為巨大兒,頭盆不稱,應擇期剖宮產終止妊娠;如頭盆相稱,臨產后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胎膜破裂,胎心異常時,應及時陰道檢查,了解有關臍帶脫垂情況。③加強產前檢查及宣教,未住院且胎頭未銜接者,一旦出現胎膜早破,應取臀高頭低位,尤其是胎頭高浮者,切忌起床活動,應立即車推入院。④住院孕婦一旦發生自然破膜,立即聽胎心,并決定臥床休息,若發現胎心有異常,及時行陰道檢查。⑤掌握人工破膜的指征及方法,破膜前必須檢查有無臍帶先露,破膜應在宮縮間歇期進行,可行高位小孔破膜,使羊水緩慢流出,破膜后術者手指應停留在陰道內,經過1-2次宮縮待胎頭入盆后,術者再將手指取出,以免臍帶脫垂[2]。此5例顯性臍帶脫垂有一例為人工破膜后出現的。
3.3 重視臍帶脫垂診斷。胎膜破裂后,立即聽胎心,若胎心明顯異常,應立即陰道檢查,且陰道內胎先露下方或側方觸及波動的條索狀組織,考慮顯性臍帶脫垂的診斷成立。若臍帶受壓較重持續時間較長,胎兒宮內窘迫,甚至胎心消失,觸及臍帶無波動,考慮臍帶脫垂,胎死宮內。
3.4 重視臍帶脫垂的處理。臍帶血循環阻斷超過7-8分鐘可胎死宮內[3],因此迅速解除臍帶受壓,恢復臍帶血循環是搶救臍帶脫垂成功的關鍵。根據宮口擴張程度及胎兒情況,迅速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旦確認為臍帶脫垂,應抬高臀部,將胎先露上推,靜點硫酸鎂抑制宮縮,以緩解臍帶受壓,同時中流量吸氧,嚴密監測胎心。若胎心存在,胎兒存活,宮口開全,先露部較低,已有陰道分娩的條件,頭盆相稱者,估計能在數分鐘內娩出胎兒,立即行產鉗術或胎頭吸引術陰道助娩,臀牽引協助分娩,否則應立即剖宮產。臍帶脫垂時圍產兒死亡率明顯增高,胎兒的預后取決于臍帶受壓至胎兒娩出時間的長短,故原則上應從速結束分娩。若胎心消失超過10分鐘,臍帶波動也消失,確定胎死宮內,應立即將情況通知家屬,將產婦損傷降低到最小,多經陰道自然分娩,使產婦免受無謂手術。
綜上所述,臍帶脫垂是產科的急癥。提高重視,加以預防,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是圍產兒能否存活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袁雨,漆洪波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學會《臍帶脫垂指南》2014版要點解讀,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4):276-279.
[2]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9.
[3]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