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依賽爾·買買提
摘要: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學家稱之為“心理危機時期”。中學階段也恰是中學生的青春期,在生理上蓬勃發(fā)展,在心理上急劇變化,致使中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影響其以后的發(fā)展,。因此,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 中學生正處于社會變革的背景下,父母離異家庭的增多以及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某些消極影響,容易造成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加上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個體相比 ,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更容易遇到或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 ,將會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xiàn)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因而 ,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調查,旨在了解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并提出針對性的教育對策。
一、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會環(huán)境因素。
當前,社會上一些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些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黃、賭、毒”等社會違法犯罪問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問題;誠信缺失、唯利是圖、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社會不良現(xiàn)象;有害網(wǎng)絡信息等。這些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中學生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直接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2.家庭的因素。
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的影響在減弱, 但是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卻是人的一生都無法消除的。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主要包括:父母離異,父母的期望與子女的實際情況不相符, 親子關系不佳等。這些或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或容易引起他們的精神壓力,或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導致孩子心理方面的問題。
3.師生關系因素。
筆者對本地幾所重點中學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表明:心理有問題的中學生與心理健康的學生相比,在“找不到一位能傾訴自己內心秘密的老師”及“老師經(jīng)常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方面很明顯 ,這說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師生關系不夠良好。不良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對學校和學習產(chǎn)生恐懼,出現(xiàn)憂郁、冷漠、孤僻、厭學、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消極心態(tài), 也容易導致他們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4.學生自身的因素。
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還只重視學生的學習問題,使得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與學習有關的事,個人的需要、興趣和愛好往往無暇顧及。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自我在學習方面的價值難以體現(xiàn),則缺乏在群體中的重要地位和對群體的歸屬感,加之個人原有的興趣、愛好又不能得到滿足,則會使學生產(chǎn)生心理困擾 ,導致某些心理問題。另外,由于中學生較少受到交往訓練,尤其是怎樣與異性交往的訓練,因此,在同異性交往的過程中, 學生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障礙,而一旦遇到障礙,有些人就會感到有心理壓力,以至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tài)以及對自我的不認同感。如果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就會引起心理方面的問題。另外,還有不正當攀比、早戀等問題,都或多多少的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學心理健康教學的有效方法
1.改變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增強師生關系。
學校、家庭一定要及時化解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做好這方面的教育引導,分清是非,使其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師生關系。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時時發(fā)生的,每個學生都有一顆敏感的心,他們都能瞬間感知到老師的情緒以及對自己的關心程度,或是否喜歡。學生在老師心里得到的肯定會促使學生不斷地提升自己。面對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老師占主導地位,所以,一個老師不但要掌握豐富的知識,更要懂得心理引導的藝術,會鼓勵學生,會表揚學生,能提升學生。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愛。有學者稱教育是愛的洗禮。可見愛在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善于表揚學生,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2.發(fā)揮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首先,家長要轉變觀念, 提高自身素質。家長對家庭及家庭教育的觀念和看法,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家長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所以發(fā)揮家庭的作用 ,首先要轉變家長的觀念,讓他們意識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第一個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孩子行為特征的形成, 是父母各種心理行為特征不斷滲透的結果。如果父母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言談舉止具有一致性 ,為孩子辦事講信用, 對孩子不許空愿 ,情緒穩(wěn)定,人格健全 ,就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加積極的影響,并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
其次,家長要了解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孩子優(yōu)劣的惟一標準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心理的健康狀態(tài)更會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和最終的成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 對于家長而言 ,應該把孩子的全面教育當成一件重要的大事來抓,引導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
再者,家長應該設法使自己的主觀愿望與孩子的客觀實際相一致, 要激發(fā)孩子的內在動機, 幫助孩子正確歸因,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愿望 ,不斷提高孩子的水平。同時要注意,在實現(xiàn)期望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情況的變化 ,及時對原有期望進行調整。
另外,要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以完整的家庭結構為基礎。在完整的家庭中,除了父母共同承擔對孩子的教育外,同樣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主動營造完整家庭的愿望 ,彼此和睦相處、互相愛護、互相尊重、和諧交流思想、共同商量家庭大事、共同承擔家務工作等。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彼此的關心、謙讓, 感受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巧妙解決家庭糾紛等, 這些都會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溫馨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點,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找回自信心。
作為老師,要更好地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 并且有選擇性地去組織一些活動或體育鍛煉。 例如,組織一次籃球比賽,這樣做不僅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而且還增加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舉辦“盲人走路”和“信任后仰”來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的信任等;通過“缺點大轟炸”和“優(yōu)點大轟炸”,讓每一位學生意識到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從而幫助他們找回信心。
4.各科任教師密切合作,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教師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各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經(jīng)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地啟發(fā)學生對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到上海、北京、南京、大連等地的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和相互交流,吸取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秀經(jīng)驗,還可以請專家給全體教師作報告、案例督導、心理咨詢技能培訓等,提升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寓教于樂,以情感染,讓全體教師在快樂中教育,讓所有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如今,放眼全球,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表面上看起來是經(jīng)濟與軍事的競爭,但是本質上都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則需要靠教育去培養(yǎng)。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培養(yǎng)出既有廣泛應用能力又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