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海 楊保仲
【摘 要】 目的:探討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來我院進行分娩待產的孕婦86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43例。觀察組臨產后進行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對照組在臨產后不進行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對兩組產婦的產程進展進行觀察并比較。結果:觀察組產婦的疼痛度(1.02±0.9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9.25±1.19),兩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的心率(80.12±7.56)次/min低于對照組(89.71±8.32)次/min,觀察剖宮產率(2例,4.65%),對照組剖宮產率(11例,25.58%)。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分娩產婦進行椎管神經組織麻醉分娩鎮痛法能有效地減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痛苦,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 椎管神經阻滯麻醉 分娩鎮痛 分娩結局
孕婦在分娩過程中要面對很大產痛,這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疼痛會讓產婦產生一些應激性的反應,從而引發相關的并發癥[1]。我國大多數產婦因為害怕產痛所以選擇剖宮產。在近些年來,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使得醫療模式改變,現代產科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但是,大多數人對分娩鎮痛缺少足夠的認識,害怕其會對產程與胎兒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目前沒有在醫學領域廣泛推廣。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來我院待產分娩的產婦86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均43例。在對照組中,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28.5±4.50)歲,孕周在38—42周,平均(40.12±1.82)周。觀察組中,平均年齡(27.5±4.39)歲,孕周在37—42周,平均(41.12±1.79)周。所有患者在臨產前進行B超、骨盆外測量以及陰道檢查等,醫院與產婦家屬進行充分地溝通并簽訂相關的無痛分娩志愿書,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椎管神經阻滯麻醉鎮痛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對觀察組產婦進行觀察,當產婦難以忍受產痛并要求鎮痛分娩時,讓醫院有經驗的麻醉醫生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針進行硬膜外腔后頭側置管4cm處,抽取腦脊液,對導管進行固定并注入3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觀察大約5min,無蛛網膜下腔阻滯以及局部麻藥中度癥狀產生后,給予1.5%的3—5ml利多卡因作為首次沖擊的量,將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在硬膜外接電子鎮痛泵,用事先調制好的混合液。在進行藥劑控制時要將劑量控制在合適的水平,孕婦宮縮時基本感覺不到疼痛便好。護理人員全程進行護理,隨時測試孕婦的鎮痛平面、疼痛情況、運動神經阻滯級別并對孕婦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對孕婦的胎心進行監護,多鼓勵孕婦下床互動,有利于產程順利。在產后,對產婦觀察2h,離開產房時將硬膜外的導管拔出。
1.3 產程的觀察指標
在孕婦生產過程中,用心電監護儀器對產婦的血壓、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持續觀察孕婦的胎心和宮縮情況,隨時觀察與記錄產婦的疼痛狀況、自覺癥狀以及生產的時間,對兩組產婦的助娩方式和產后的出血量進行詳細記錄。采用VAS評分對孕婦的疼痛度進行評分,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度越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各項用藥前宮縮疼痛與各項監護指標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疼痛度評分為(1.02±0.92)分,對照組產婦的疼痛度評分為(9.25±1.19)分,觀察組產婦的疼痛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的心率(80.12±7.56)次/min低于對照組(89.71±8.32)次/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第一產程的時間分別為(415.0±171.30)min,(432.1±170.30)min,第一產程時間雖然有所縮小,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二產程與第三產程時間有所延長,均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產婦出血量為(273.13±149.02)ml,對照組產婦出血量為(275.02±147.02)ml,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均無明顯差異(P>0.05)。
2.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觀察剖宮產率(2例,4.65%),對照組剖宮產率(11例,25.58%)。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由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為子宮的牽拉以及產道的擠壓或者擴張使得產婦產生疼痛的情況。生活質量提高,產婦要求更舒適的分娩方式,由于產婦對產痛的恐懼便放棄了陰道分娩,選擇剖宮產的形式,使得我國的剖宮產的人數不斷增加[2]。另一方面,因為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情緒處于高度緊張、恐懼的狀態,這更加使得產婦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大約90%的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極易感到劇烈的疼痛。研究表明,采用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分娩鎮痛有利于患者緩解患者產程疼痛,減少剖宮產的概率,有利于進行引導分娩,同時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產婦的疼痛度(1.02±0.9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9.25±1.19),兩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的心率(80.12±7.56)次/min低于對照組(89.71±8.32)次/min,觀察剖宮產率(2例,4.65%),對照組剖宮產率(11例,25.58%)。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用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分娩鎮痛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疼痛度,使得剖宮產的產婦減少,更多產婦進行陰道分娩。
綜上所述,利用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分娩鎮痛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于芳.牛秀敏.韓凌霄.等.椎管神經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 27(24):37—39.
[2]李成秀.椎管神經阻滯麻醉施行分娩鎮痛對分娩方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J].河北醫學, 2014,19(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