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摘 要】 目的:研究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疾病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小器官疾病檢查患者,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55例/組,一組采用高頻超聲檢查記為觀察組,另外一組進行常規超聲檢查記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檢查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檢出率為87.27%,對照組的檢出率為70.91%,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檢出效果:觀察組檢出清晰27例,檢出模糊24例,檢出錯誤4例,清晰率為49.09%,對照組檢出清晰17例,檢出模糊27例,檢出錯誤11例,清晰率30.91%。則觀察組檢出清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疾病,其檢出率和檢出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超聲檢查,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高頻超聲 小器官 疾病檢查 效果
人體小器官檢查在臨床醫學上存在這一定的難度,小器官的部位不同在檢查過程中檢查方法和檢查效果也不一樣[1]。隨著小器官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加強檢查方法研究對于控制小器官疾病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醫學領域對于小器官疾病檢查日益重視,尤其是超聲診斷小器官疾病在臨床上得到了應用,但是常規超聲診斷檢出率不高且檢出的效果不佳[2]。現在高頻超聲診斷在小器官檢查中檢查效果正在進一步驗證之中,據相關文獻表明采用高頻超聲診斷小器官疾病效果比較明顯,筆者針對常規超聲和高頻超聲進行對比分析。現選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小器官疾病檢查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110例小器官疾病檢查患者,隨機分組后,對照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在15~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2±3.8)歲;觀察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齡在14~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4±3.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過診斷確診為小器官病變;(2)患者年齡均小于70歲;(3)患者均屬于自愿參與調查。
排除標準:(1)排除未經確診為小器官疾病者,排除調查;(2)患者年齡大于70歲,排除調查;(3)患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超聲檢查,觀察組則采用高頻超聲檢查,檢查的具體操作如下:高頻超聲儀器探頭選用頻率為20MHz,根據患者小器官的位置確定檢測方案。檢查中若患者體位不適,則改變患者體位,注意檢查探頭也應根據體位變化而變化。檢查小器官病變時,若檢查對象為腫瘤組織應呈現出立體結構,將聲像圖的特征描繪出來,對淺表層的小器官病變組織和病變表層距離進行測量,并在報告單中加以描述。
1.3 觀察指標
針對患者小器官進行觀察,按照清晰、模糊、未顯示三個等級進行檢查報告評價。
小器官的檢出率計算,通過對檢查的結果和病理結構進行對比,結果如果一致則記為檢出,不一致記為未檢出,最后進行數據統計計算:小器官疾病的檢出率=檢出例數/分組例數x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檢出率
觀察組的檢出率為87.27%,對照組的檢出率為70.91%,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所示。
2.2 檢出效果
觀察組檢出清晰27例,檢出模糊24例,檢出錯誤4例,清晰率為49.09%,對照組檢出清晰17例,檢出模糊27例,檢出錯誤11例,清晰率30.91%。則觀察組檢出清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針對小器官的檢查手法越來越多,傳統的超聲檢查已經不能夠滿足大眾對于檢查結果的高要求。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經已經可以準確確定出小器官病變深度、位置以及周邊組織的關聯性[3]。臨床上采用超聲高頻檢查其操作相對簡單、方便,且患者檢查受到的傷害較小,有利于患者依從性提升。高頻超聲檢查圖像比較清晰,具有較高的回聲定位能力,對于小器官疾病的病灶確定具有現實意義。
采用高頻超聲技術進行病灶確定,由于小器官的淺表位置有很多小囊腫,淺表回聲通過常規的檢查手段不能夠完全確定病灶位置。通過高頻超聲檢查可以對囊實性病灶進行鑒定,且分辨率得到了明顯提升,從而有利于醫師對患者病灶位置判斷。如,乳腺囊腫的纖維腺體瘤采用超聲探頭進行鑒別,病灶在不同時期檢查呈現出不同的結果,皮膚的局限性隆起會造成檢查誤差,而在超聲檢查下表現為黑色素瘤[4]。淺表的位置比較清晰,兩側的位置較模糊,通過高頻超聲檢查可以將瘤體周圍的短線血流狀顯現出來。
從本院的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檢出48例,檢出率為87.27%,對照組檢出39例,檢出率為70.91%,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檢出清晰27例,檢出模糊24例,檢出錯誤4例,清晰率為49.09%,對照組檢出清晰17例,檢出模糊27例,檢出錯誤11例,清晰率30.91%。則觀察組檢出清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此,采用高頻超聲診斷其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檢查,而檢出效果顯示也更加清晰。
綜上所述,采用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疾病,其檢出率和檢出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超聲檢查,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晏誠. 高頻超聲檢查小器官疾病的臨床檢出率分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1:85.
[2]張征,蘇里亞,王川予,李超群. 高頻淺表小器官探頭及腔內探頭聯合使用診斷肛周膿腫[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08:1045-1046+1049.
[3]趙新宇,陳敏,鄂占森.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臨床應用的研究[J]. 醫學綜述,2012,08:1257-1259.
[4]黃穎,許怡韻,蔡艷. 高頻探頭結合彩色多普勒對新生兒頭顱疾病的超聲診斷[J]. 臨床醫學,2015,0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