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片面關注健康問題,只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而對于孩子的心理問題置之不理,等到發(fā)現(xiàn)問題,很多情況已經(jīng)是“病入膏肓”。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壓力日益增大,中學生面臨著學習壓力、升學壓力,可能會引發(fā)一些心理問題,由此導致身體疾病甚至是社會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指出:健康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
一、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是一個由童年向青年過度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身體將要發(fā)生一系列明顯的變化,隨著身體的變化,孩子的心理也將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既有比較明顯的獨立意識,又有較強的依賴性。既要求別人尊重你,有時又會有比較強的自卑感。富有理智,但有時又會比較沖動。
問題主要變現(xiàn)為:撒謊、逃學、曠課、打架、早戀、酗酒、網(wǎng)癮等。學生在上課時不認真聽課、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缺乏學習動機;有的學生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沒有學習效率,雖然比較用功,但是成績不是很理想;考試來臨,有的憂心忡忡、夜不能寐,將一切的失敗歸責于智力問題,或者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由于學習成績導致不自信,不善于和人交往,敏感多疑,和老師同學都有敵對情緒,比較封閉。過于關注自我等性格問題。
青春期學生的特點決定老師要嚴的同時把握好尺度,多采用激勵的手段、引導學生。平時教育時注意語言、多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和身邊的人來勸解引導學生,避免和學生發(fā)生沖突。
二、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治理對策
1.厭學心理。
隨著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嚴重,具體表現(xiàn)在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意志力,知難而退,不愛動腦筋,思維混亂,記憶力差,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擾,不愿學習,甚至影響別人學習。自卑心理產生厭學,學校如果片面追求升學率,那么對于學困生來說會產生對于自己過低的評價,甚至認為自己是“三等公民” 焦慮心理導致厭學 ,學困生學習基礎差,課程難于理解,學習成績比較難于提高,考試前擔心考試結果而產生焦慮,見老師躲躲閃閃,害怕老師批評,甚至有可能發(fā)展到逃學。脆弱心理導致厭學,有的學生因為家庭變故而心理很脆弱,認為自己什么都沒有了,對學習也不抱希望,產生厭學心理。學生一旦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和學習相關的事物產生厭惡感。對于已經(jīng)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教師應該用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讓他們能夠信任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厭學學生大多缺乏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梯度要求,讓學生在努力過后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對于激勵學生來說是簡便易行的,那么教師在學生取得一些成績后及時肯定、表揚,增強自信。有些孩子即使學習沒有進步,但如果教師能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閃光點,同樣對他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厭學孩子自制力差,貪玩、缺乏上進,迷戀電視、網(wǎng)絡。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在家依賴父母,學校依賴同學,寫作業(yè)拖延,沒有實效性。為了克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圖書,和書交朋友,漸漸是他們對學習感興趣,慢慢接受課堂的知識。
2.早戀問題。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發(fā)育接近成熟,對異性的好感與日俱增。中學生的戀愛很少能以結婚為目的,所以青春期的戀愛大多數(shù)都是無言的結局。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老師要有個 清醒正確的認識。學生之間彼此互生好感,將對方作為自己的愛慕對象,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屬于正常現(xiàn)象。中學生緊張繁重的學業(yè)和殘酷的競爭,使“早戀者”在夾縫中求生存。他們有的非常敏感。有的“自作多情”,承受著”單戀”之苦;或者是“失戀”之苦。導致他們情緒低落、煩躁、沉默寡言,上課難于集中精神,成績明顯下降。
面對中學生的早戀,老師應該如何引導,使其將這種對異性的好感發(fā)展成為一種健康真誠、純潔的友誼。每當我們看到一些老師用訓斥羞辱早戀的學生時候,我希望老師能夠對學生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評。羞辱學生的同時也刺傷了自己。
云是個才貌雙全的女生,班上許多男生都喜歡他。云是個比較熱心的孩子,經(jīng)常幫助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期中一個叫做君的孩子有幸成為她的同桌,她在平時有了更多和君接觸的機會,她經(jīng)常給君講題,君在生活上也比較關心她。兩人的關系越來越好,最后發(fā)展成為生活上的好朋友。同學之間慢慢產生了謠言,都說他們兩個在談戀愛。老師后來也聽說了這件事情,就找他們談話,找他們的家長。孩子們在這個時期非常敏感,他們感到自己被冤枉了。上課時不能夠再集中精力聽課,總感到老師和學生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指點議論他們,真有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在見到這兩個學生時,兩個人都是黑眼圈,無精打采,惶恐不安。我在心里不覺好笑,這兩個孩子兩小無猜,我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要善待這些學生”。
男生女生之間也有純潔的友誼,老師不能因為害怕學生早戀耽誤學業(yè),就對他們過度關注,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在交談中云說她對君只是有些好感,覺得君比較上進,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強,同時能夠在生活上照顧她,云也就在學習上多幫助他。他們之間只是互有好感,并未談戀愛。但是老師請了家長,對他們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感到現(xiàn)在上課無法集中精神。這樣老師更覺得她們談戀愛影響學習。當時云說:如果老師再逼他,她就真和那個男生在一起,這樣她也就不冤枉了。可是,這件事后也許她會后悔。面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易導不宜堵,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切不可簡單粗暴、責備、訓斥、懲罰,甚至提高到道德品質上批評,更不能視如洪水猛獸,立即交政教處處理。面對云和君強烈的焦慮和惶恐反應,我想首先師生要有良好的溝通,才能幫助他們轉變。我問:“你們是不是很緊張?”目的是讓他們知道我對他們很關心,并非要懲罰他們。
我對云和君的理解態(tài)度,因為這樣才能使他們緊張的心松弛下來,君說:“我很緊張,很害怕,”云也開始哭泣。此時,我送上一張紙巾,又輕輕地拍了她的肩頭,令她感受到我對她的理解,云因此不再哭泣,與我有了目光上的接觸。由此可見,對他們的理解是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關鍵,也是進行有效引導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