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能夠為四個全面的落實和實施提供精神動力,是我黨一貫追求的價值準則,時刻規范著我黨各方面的作風建設。在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要穩固樹立大局觀、緊抓核心,確保德治和法治和諧統一,推進從嚴治黨,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社會發展方向的正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建設;著力點
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結合歷史史實和現階段我國的國情可以得知,治理國家首先要加強執政黨的建設,要提升治國理政的水平,就必須,確保中國共產黨正確的發展方向,對黨從嚴治理。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局勢,如何實現黨的健康發展和有效監督,如何將自身的嚴格自律、組織的嚴格管理同民主有機結合,這是一個重大的命題。從黨的十三大開始,從嚴治黨便出現在大會報告中,且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黨的十五大進一步地發展了從嚴治黨的內容,在新形勢下提出了從嚴治黨的五個要求,即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各級黨員都要加強自身的管理,相互監督;在生活方面要有準則和制度,端正思想,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加強黨內成員的篩查,剔除害群之馬;加強守法意識,同時保障法律的公平性。“從嚴治黨,不僅能保證黨的先進性,還能及時剔除不合格的黨內成員,不斷增強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3]黨自成立初期直至建國之后都沒有放松自身的思想建設,不僅自查自省,自我監督,還廣泛發展了黨外的民主監督,從“洗黨”運動到延安整風,再到建國后的黨內整風無不彰顯出從嚴治黨的決心和魄力,在社會上樹立起光輝的形象,不僅成功解決了黨內的突出問題,還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愛戴。作為中國的執政黨,唯有扎實穩步推進從嚴治黨,從嚴管黨,盡快形成黨內的新風氣,新局面,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使依法治國真正地落到實處,繼續深化改革,以改革促進開放,最終實現民族復興,讓中國夢有路可循。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新時期應該積極倡導的國家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新時期值得倡導的社會觀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新時期理應倡導的個人觀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每個社會公民都應該積極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病在實踐中加深理解認識。”報告中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同層次和要求,明確了核心價值體系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對各個層面的布局謀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確、全面、徹底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作為強大的思想武器,用于指導現代化建設,凝聚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時代和和人民的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的思想共識,是全民意志的提煉和升華,體現了社會公民對我國經濟、政治等各個當面的期許和追求,是凝聚社會力量的重要精神紐帶。長期以來,共產黨人都倡導將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先進文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勾勒出國家發展的藍圖,為公民自身的發展提供價值尺度,反映出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訴求。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對核心價值體系內容的精煉概括和重點升華,是偉大的理論創新。
推進黨的自身建設,自覺推行核心價值觀不僅反映出共產黨人的高度政治自覺,還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自信。黨的從嚴管理,一刻都不能松懈,需要從始至終的貫徹下去。結合我黨的歷史可以發現,“從嚴治黨”的腳步從未停下,每個歷史節點都有期各自的特點。[5]現如今,世界形勢瞬息萬變,國內形式紛繁復雜,共產黨人自身面臨的突出問題則是“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而這些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勢。積極弘揚核心價值觀的目的正是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襲,為公民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思想環境,為思想建設樹立準則和標桿,這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現代文化的發展。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嚴治黨的價值支撐
(一)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從嚴治黨首要的價值理想。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面臨新形勢下所提出的發展新要求,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觀的體現,屬于最高層次的價值觀,對其他價值觀具有引領作用,有力的抨擊了資本主義中凸顯的個人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應有的面貌是經濟富足,生產力極度發達,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豐富。富強,即富足和強大不僅是經濟層面的代名詞,還適用于政治層面,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是興國安邦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狹義的民主所代表的,“是一種國家意識形態”;廣義上的民主指的是,“在形式上統一,賦予公民平等的權利”,即集體主義原則,少數服從多數。[6]
十八大之后,新的國際、國內環境迫使共產黨人充分認識到從嚴治黨的緊迫性和嚴峻性,要想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應對挑戰,關鍵在于加強三個統一,即統一紀律、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從黨自身角度分析看來,黨所處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自身的發展情況跟以往也截然不同了,我黨作為執政60余年的堅強政黨,“如果管理不力,整治黨內部問題不徹底,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且長期得不到解決,那么執政黨的地位就會動搖,甚至會被歷史、被人民所淘汰”。綜上所述,在十八大提出新時期的背景之下,國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必須堅持管黨,從嚴治黨,只有這樣才能在穩步中快速推進改革的進程,為社會的民主、文明、富強、和諧奠定有利的政治基礎。
(二)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從嚴治黨基本的價值內核。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基于和諧社會基礎上的,人民群眾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體驗了社會層面的主流價值觀,是對人民群眾價值觀的提煉和升華。核心價值觀反映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值得我黨長期堅守并將其內化為行動。“現代化建成頗有成效的時期往往也是腐敗滋生泛濫于整個官場的時期。”改革開放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還促使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相互碰撞,導致官員思想出現動搖,腐敗增加。腐敗是國家建設的敵人,是侵蝕社會發展成果的蛀蟲,不僅加劇了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而且還疏遠了黨和人民的距離,最終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十八大以來,黨立足于國情,提出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是對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允諾,是人民情懷的體現。全面從嚴治是黨長期執政經驗的總結,是自身覺悟提升的表現,是黨內理論創新的成果,應該根植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階段。全面從嚴治黨是在與其他三個全面相互支撐的,新時期的工作重點仍然是經濟發展,這就要求繼續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也是維護發展成果的制度保障,從嚴治黨的價值核心是人民福祉,關乎人民利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都應該融入黨的執政理念,內化為維護社會,個人利益的行動,彰顯出黨高度的理論自信。
(三)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嚴治黨的價值追求。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體現了個人層面的價值觀念,是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自身領域的價值總結,涉及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愛國是公民自覺將自身與國家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相互依賴,榮辱與共的強烈情感,可以用于調節個人與民族關系。所謂愛國是基于公民個人對與自己的國家所產生依賴關系的強烈感情,也是調節個人與民族關系的思想基本所在。它是將公民自身責任與民族復興,社會主義與個人發展,民族繁榮與國家富強統一起來的重要法寶。敬業是公民在工作中的價值評價,是符合行業準則的,值得贊揚和推崇的高尚品質。要想做到敬業就要嚴格遵守職業操守,樹立責任意識,對自己,工作,社會負責,時刻凸顯職業精神。誠信,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還是道德建設的重點和基石,是處理人與人關系的基本準則,倡導人們以禮相對。誠信突出個人品行,而友善是人際關系的和諧狀態,是新時期新型人際關系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也是從人民群眾中走出來的,也一直堅持為人民服務。國家機關根本上還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是由其人民性決定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要想繼續鞏固與群眾的關系,找到工作新思路就必須先認真學習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黨內作風建設中。率先在黨員中普及群眾觀,強化親民,為民的意識,端正對群眾的態度,真正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在生活工作上都要依靠群眾。要積極探索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從嚴治黨的黨風建設中來。積極鼓勵和引導群眾學習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是從嚴治黨的必由之路。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進從嚴治黨
(一)必須堅持繼承和發揚思想建黨的優良傳統。
自成立伊始起,中國共產黨就十分重視思想建設,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重視思想建設的優良作風。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的同時,我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此時此刻,思想建設應該也必須被強調。“三展教育”、黨的人民性,保持先進性的系列學習,群眾實踐教育觀等都是近年來思想建設舉措。通過這些活動的學習,黨員的思想覺悟得到了提升,還為日后工作的發展積累了經驗,有利于保障黨的先進性。廣義上提出的思想建黨的實質就是要求黨員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自覺主動接受思想改造,提升思想境界,各層的領導干部更應該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端正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就必須積極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思想建設和制度治黨兩頭并抓,不能輕視任何一頭,尤其是思想建設。思想建設形成從源頭抓起,從端正黨員的思想態度做起。如何正確處理公私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是每個黨員都應該思考的。一旦思想出現問題,就可能出現自我放縱,道德滑坡,脫離群眾等惡果。因此,思想建設是從嚴治黨的關鍵,而思想建設的重點在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必須堅持以黨風建設為基礎的治黨理念。
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執政黨,是民族的先鋒隊,“執政黨的黨風是該當形象的直接體現,不容小視,這關系到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關系到黨的未來”[7],如果黨的作風端正,且心系群眾,就能形成一股團結協作的力量。一名合格的共產黨人,要服從黨的指揮,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不能有身在黨內,思想在黨外的想法,杜絕表面工程和形式主義,在思想上,政治上都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切實維護中央的領導和權威,優良的作風是凝聚民心、團結民心的巨大力量。開展相關的思想教育活動,弘揚社會主旋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為了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提高黨的思想覺悟,文化素養,形成以身作則,爭當模范的氛圍,如此一來才能將黨的優良作風延續下去。
(三)必須堅持抵制腐敗滋生蔓延現象。
現如今,腐敗存在于各個國家的執政黨內部,這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而是各個都需要共同面對的、任重而道遠的問題。習總書記多次強調,“理想信念就好比是精神之‘鈣,一旦沒有了理想信念就會‘缺鈣,久而久之就會患上‘軟骨病”。[8]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正是對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毫不動搖的信仰,它不僅是是必須堅持的政治準則,更是黨在面對任何困難時的迎難而上的精神之源。現如今,價值多元化對我國的思想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加之復雜的國際發展環境和繁重的改革任務并行,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很難前行的。作為共產黨人,要把對黨對國家的忠誠深入骨髓,浸入血脈,不斷在學習中加深信仰,在實踐中強化對信仰的認識,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創新發展社會發展理論,培養高度的理論、制度、文化自信。在黨的領導方針的指引下,積極踐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堅定信念,錘煉黨性。
參考文獻
[1](P17-19)沈壯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著力點[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12).
[2](P4)邢云文. 把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著力點[J]. 學習月刊, 2014,(7).
[3]江澤民.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 1997-9-22
[4](P29)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K].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9.
[5] (P6)吳潛濤, 張新橋.“四個全面”論域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新思考[A]. 社會科學戰線, 2015, 6.
[6](P257)列寧: 《國家與革命》, 《列寧選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 《人民日報》2014年7月1日.
[8](P80)《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
作者簡介:楊婷喻,1993年1月23日,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