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
【摘 要】 目的:探討應用CT診斷腰椎間盤病變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76例腰椎間盤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使用CT檢查方式進行診斷。采用回顧性分析方式,對選取患者的CT診斷狀況加以研究。結果:CT診斷準確腰椎間盤疾病患者73例,診斷準確率為96.05%;且選取患者中病變部位發生于L3~4椎體者有9例(11.84%),發生于L4~5椎體者有51例(67.11%),發生于L5~S1椎體者18例(23.68%)。結論:應用CT檢查來診斷臨床腰椎間盤疾病效果相對較好,準確率較高,能夠為其進一步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腰椎間盤 病變 CT 診斷價值
腰椎間盤是介于兩個椎體之間的具有流體力學特性的結構,其是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個部分構成[1]。長期的不當腰部屈曲或者突然負重、外傷都有可能導致腰椎間盤突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快節奏、高負荷的工作中,長期保持一個固定的坐姿很容易就產生該種疾病[2]。從臨床調查來說,腰椎間盤病變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疾病,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而在當前來說,很多患者并未對其加以重視,而是將其當作一定年齡層的骨骼自然現象。這就使得很多患者長期受到腰椎間盤疾病的損害。我院就其應用CT診斷加以研究,希望能確定其病癥,以實現進一步的治療。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76例腰椎間盤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使用CT檢查方式進行診斷。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齡34~79歲,平均年齡(55.49±4.98)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病程(3.21±0.7)年。所有患者均采用臨床綜合檢查方案,確診為腰椎間盤病變。所有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T檢查。使用日立4排螺旋CT對患者對應部位進行定位掃描。掃描中,其管電壓需要固定在120kV,管電流固定在195mA。層厚保持1.25mm,層間距保持0.625mm。注意掃描時,需要盡可能保持掃描面與患者椎間盤平面平行,且以螺旋掃描的方式來對其數據進行采集。根據掃描數據,來對患者腰椎進行重組,以確定治療方案。
1.3 評價指標
比較本組患者經過CT檢查后,其腰椎疾病患者的數量,并對其總數加以比較。診斷率=診出人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診斷準確腰椎間盤疾病患者73例,診斷準確率為96.05%;且選取患者中病變部位發生于L3~4椎體者有9例(11.84%),發生于L4~5椎體者有51例(67.11%),發生于L5~S1椎體者18例(23.68%)。
2.2 在診斷中發現,76例腰椎間盤病變中,有60例為腰椎間盤突出癥。23例中央型突出患者的CT表現為腰椎間盤在中線附近丘狀或者半圓形狀突出,雙側神經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迫;25例后外側型突出其CT表現為椎間盤在后中線兩側突出,沒有涉及到其椎間孔結構;12例椎間孔型突出CT表現為椎間盤在椎間孔的位置相對突出,影響其神經。11例椎間盤膨出患者的CT表現為椎間盤邊緣已經與相鄰的椎體接觸,后邊緣呈現平直或者淺弧形。5例椎間盤突出患者的CT表現為突出椎間盤物質不規則或者不清晰,已經超過了其最大限制。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與工作需求,椎間盤疾病已經成為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根據不完全統計,腰腿疼痛患者中有20%都是腰椎間盤疾病患者[3]。其是由于長期的高強度勞動、外傷、職業需求等多種原因所形成的一系列臨床病癥[4]。該種病癥的存在,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疼痛,從而使得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其本身的骨骼狀況就相對較差,腰椎間盤疾病的存在,會使得其骨骼負荷加重,疼痛加劇。面對該種狀況,必須要提高其臨床診斷的準確率,以為治療提供參考。
CT檢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其操作簡單、無創傷、掃描速度快、價格低廉成為臨床使用的首選[5]。為了保證其使用價值,我院對其臨床診斷準確率加以研究。選取患者均是經過綜合檢查確認。在本次檢查中,CT檢查能夠清楚的展現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與方向,同時,其椎間的各個部分,都能夠得到清晰的呈現,以最大程度的保證醫師對患者病情的確認。另外,在腰椎間盤疾病的治療中,必須要確認對其患處的了解,以保證采取措施的合理性。隨著近幾年來臨床檢查方案的不斷增多,CT檢查作為一種相對常規的檢查方案,其檢查效果受到了患者的質疑。在腰椎間盤疾病診斷中,對其使用價值加以確定,十分必要。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病變診斷中,采用CT檢查的操作簡單、速度快、價格也相對較低,準確率較高,能夠很好的為患者所接受,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任道祿,高紫紅.腰椎間盤前突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放射學實踐,2003,18(8):590-591.
[2]耿慶學.腰椎間盤病變CT診斷的臨床價值[J].職業與健康,2006,22(4):301-302.
[3]張文明.腰椎間盤病變的CT診斷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7):233.
[4]何喜瑩.腰椎間盤病變的CT診斷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4):272-273.
[5]程春,陳蕾,梁曉航等.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的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7):91-9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