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平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的藍光照射方法結合媽咪愛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選取接受診治的黃疸患兒103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3組,甲組給予單獨藍光照射治療、乙組給予媽咪愛聯合持續藍光照射治療,丙組給予多次間隙藍光照射聯合媽咪愛治療,經過不同方法治療后,觀察3組患兒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情況與復發率。結果:甲組的顯效率明顯低于乙組和丙組(P<0.05),乙丙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復發率較低(P<0.05)。結論:媽咪愛聯合多次間隙藍光照射治療的療效顯著,其安全性相對持續藍光照射程度更高,產生的不良反應情況較少。
【關鍵詞】 藍光照射 媽咪愛 新生兒 黃疸
黃疸在新生兒時期產生的病癥中較為常見。新生兒黃疸的癥狀表現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新生兒在特定的時間段(7-10d)內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超出正常范圍,出現皮膚黏膜以及鞏膜黃染現象,在未經治療情況下便可自行消退的生理性膽紅素血癥。另一方面則會在黃疸減輕或消退之后反復出現且病癥加重,這種病理性的黃疸持續時間較長(2周以上),新生兒會出現體溫異常、嘔吐、腹瀉、食欲不振、貧血等癥狀,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系統,誘發膽紅素腦病,嚴重者可導致死亡[1]。目前針對此病癥最常見的治療方法為藍光照射與媽咪愛的聯合,效果明顯。本次實驗主要探究不同的藍光照射方式聯合媽咪愛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5年3月~2016年6月103例黃疸新生兒,經檢查均與新生兒黃疸診斷標準一致,且分成甲組(33例)乙組(35例)丙組(35例),3組患兒在臨床癥狀以及出生日齡等資料統計中無明顯差異(P>0.05)。具體觀察數據如表1。
1.2 治療方法
對3組黃疸患兒進行常規醫藥護理,其中包括補充葡萄糖、抗菌藥物對合并感染者的治療等。對甲組患兒進行單純藍光照射療法,照射時間為18h以上,并采取連續雙面照射,照射光源距患兒皮膚在32cm~38cm之間。乙組患兒在持續藍光照射(18h以上)基礎上以口服媽咪愛作輔助,媽咪愛(生產廠家: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批準日期:20100915,規格:每袋裝1g) 2次/d,0.5g/次。丙組患兒實施多次間隙藍光照射(照射時間與間隙時間各4~6h),并聯合媽咪愛(2次/d,0.5g/次)進行治療。3組患兒的治療時間均為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3組患兒的療效、不良反應情況及復發率進行觀察分析。
1.4 療效判定標準
黃疸患兒的顯效標準為:皮膚黏膜以及鞏膜黃染現象改善明顯并全部消退,飲食狀況良好,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并恢復正常,伴隨的相關癥狀減少或消失;皮膚黏膜、鞏膜黃染癥狀減輕,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為有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均為無效[2]。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的總和。
1.5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19.0統計學進行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t表示組間對比運用配對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3 討論
媽咪愛是一種能夠有效抑制致病菌與腸源性毒素的預防治療用藥,它含有的腸球菌在人體內快速增殖并通過分泌產生溶菌酶,對腸道內有害物質的排泄提供幫助,從而有效預防新生兒黃疸癥狀中引起的腹脹、腸道感染等病癥[3]。
藍光照射就目前來看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種治療手段,照射波長可達450nm,使膽紅素能夠有效的吸收,同時未結合的膽紅素能在此作用下轉化為極溶于水的異構體,通過體液的排出使體內的血清膽紅素含量降低[4]。但由于藍光照射的方法不同,可能會引發各種副作用。
本次實驗通過對不同藍光照射療法的研究發現,間歇藍光照射在3種療法中效果最為突出,且副作用最小。從甲組可見單純藍光照射對患兒治療后的安全性并沒有很好的保障。丙組相對乙組復發率相同,但不良反應情況較乙組低,表明間歇藍光治療的副作用比持續藍光治療更具有可靠性。結合媽咪愛可對患兒的腸道菌群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補充藍光照射中的缺陷,縮短黃疸消退時間,減少患兒的治療傷害。
綜上所述,間歇藍光照射與媽咪愛聯合治療高效可靠,在治療新生兒黃疸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瑛.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對機體的損害及其防治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2):83.
[2]羅永奇.間歇和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9):158-159.
[3]黃海波.不同方式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4(12):93.
[4]王娟,張麗,楊建華.藍光照射與媽咪愛聯合治療新生兒黃疸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7): 73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