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梟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師生雙邊互動的橋梁。適當恰當?shù)奶釂柨梢约ぐl(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提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一、設計問題要合理
(一)設計問題要有趣味性、啟發(fā)性。
“對不對”“行不行”“是不是”這些膚淺的問題只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沒話找話,使學生倦怠。所以教師要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結(jié)合學生實際水平,設計一些巧妙合理、富有趣味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從而有效提高提問的作用。
(二)設計問題要有層次性。
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多種水平的問題,要有難有易,難易適中。問題太簡單了,學生會覺得沒意思,索然無味;反過來太難了,學生會覺得很深,難以作答。因此教師設計問題要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問題要有梯度,循序漸進,誘思設想,這樣學生才沒有畏難情緒,才會跟隨教師的點撥展開思維的空間。
(三)設計問題要簡明易懂。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一定要用簡明扼要、準確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問題問得含糊不清,學生勢必聽得糊涂,也就無法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提問問題的語言要認真斟酌,切忌信口開河,不知所云。
二、提問遵循“量力性原則”
因材施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課堂提問要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不同程度的問題。對后進生提問較容易的問題,答對了予以鼓勵,有利于調(diào)動其積極性;對優(yōu)等生提問較難的問題,答好了不但對本人有促進作用,對全班同學也有一定啟發(fā)作用。總之,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全體學生,讓他們?nèi)巳擞兴伎紮C會,個個有答問的樂趣,“跳一跳都能摘著桃子”。
三、提問要捕捉適當?shù)臅r機
把握時機提問是提問技能的重要方面,只有時機恰當,恰當?shù)教帲拍苷T發(fā)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回答。過早提問超出學生知識能力,學生無法回答;提問過晚會畫蛇添足,使學生反感。
(一)講授新知識前提問,為新知識學習搭橋鋪路。
一般情況下,新知識是從舊知識引發(fā)出來的,所以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把與本節(jié)有關的舊知識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回憶,實現(xiàn)知識的正遷移,為新知識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新知識時抓知識的重難點提問。
每節(jié)課都有重點和難點,只有把這些重難點逐一突破,教學任務才算完成。因此在教材的重難點上,一定要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多個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教學中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三)抓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提問。
聯(lián)想是學生常用的歸納學習法。教師在新知識講授完后,抓住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精心設計問題,要求學生對相關知識加以歸納整理,找出共性,使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得到訓練提高。
總體來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提問,不斷探究設置提問的技能,使學生思維更具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