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研究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照射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所收治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10例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口服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持續治療3-5d為宜,記錄其臨床療效。結果:接受治療后10例病理性黃疸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較之前顯著降低,黃疸平均消退時間為(2±1.0)d。1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中有9例顯效、1例有效、0例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結論:此次1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應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治療后總有效率較高,提示此法有效性較為理想,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新生兒 病理性黃疸 藍光照射 茵梔黃口服液 臨床療效
病理性黃疸病因復雜,新生兒感染、紅細胞酶缺乏、酸中毒、溶血病、缺氧等均可能導致體內膽紅素升高[1]。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的血腦屏障不成熟,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在患兒的腦組織聚積,影響新生兒健康。藍光是治療黃疸的主要方法,但持續進行長時間的藍光治療,新生兒容易出現發熱、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2]。茵梔黃口服液在保肝瀝濕退黃方面效果顯著,我院應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顯著,現應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將具體情況進行如下陳述: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間我院所收治的10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包含有4例女性,6例男性,平均年齡為(3.4±1.1)d。所有患兒均符合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患兒均為足月新生兒,均不存在其他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兒。
1.2 方法
10例病理性黃疸新生兒均給予藍光照射聯合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治療前對患兒進行合理喂養并洗澡,避免滋生細菌,同時應避免患者擦拭粉劑、油脂,影像治療效果。仔細調整藍光等,對燈管與反射板認真檢查,確保藍光燈設備處于正常。打開藍光箱后進行光距調整,并放入軟棉墊。用眼罩對患兒眼部進行遮擋,防止對患兒眼部造成損害,男性患兒應用柔軟的棉布對陰囊進行保護,女性患兒應對會陰位置進行包裹,溫度控制在30-32攝氏度之間,相對濕度為55%-65%之間,每天接受藍光照射治療12-16h;茵梔黃口服液[由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Z11020607),規格:10ml/支],用法用量,每次服用3ml,每天服用3次,連續治療3-5d,每間隔2d對患兒的膽紅素濃度進行一次測量。
1.3 觀察指標[3]
治療后患兒皮膚黃疸完全消失,血清膽紅素值恢復正常,臨床療效為顯效;治療后患兒皮膚黃疸明顯減輕,血清膽紅素沒有恢復正常,臨床療效為有效;治療后患兒皮膚黃疸無明顯變化,且血清膽紅素沒有明顯下降甚至增加,臨床療效為無效。詳細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膽紅素濃度與患兒黃疸消退時間。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膽紅素濃度與患兒黃疸消退時間
接受治療前10例患兒的平均膽紅素濃度為(312.8±31.7),治療后10例患兒的平均膽紅素濃度為(91.2±15.3),接受治療后患兒的膽紅素濃度顯著降低,10例病理性黃疸新生兒治療后黃疸均成功消退,平均消退時間為(2±1.0)d。
2.2 臨床療效
1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中有9例顯效、1例有效、0例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一般新生兒出生后2d-3d黃疸的發生率最高,如果圍生期受到不良因素影響還會增加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新生兒系統、器官等還沒有發育成熟,血-腦脊液屏障等功能不夠完善,且膽紅素通過血-腦脊液屏障的閥值較低,高膽紅素血癥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因此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新生兒黃疸應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否則容易導致病情加重。如果新生兒體內膽紅素量較高,且缺乏相結合的血漿蛋白;另一方面,患兒肝臟缺乏膽紅素代謝有關的酶,處理能力低。一般中度、輕度的黃疸在適當處理后能治愈,部分重度黃疸治療存在一定難度,甚至引發一定的后遺癥,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
藍光是新生兒黃疸的傳統治療方法,藍光能夠與血清中游離的膽紅素發生反應,讓其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從尿液、膽汁中排出,因此能降低患兒血清中膽紅素水平,藍光在新生兒黃疸治療方面有著重要作用[3],但是該方法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相對緩慢,患兒住院時間較長,患兒家庭經濟負擔較重。隨著人們不斷的深入研究,茵梔黃口服液在新生兒黃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夠有效促進血清膽紅素恢復。
中醫認為黃疸屬于“胎黃”范疇,是由于孕母濕熱受累胎兒所致,出生后四肢近端、軀干、鞏膜出現黃染。茵梔黃口服液是中藥制劑,主要成分是金銀花、黃芩、茵陳、梔子,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黃芩有燥濕瀉火、解讀清熱的功效,同時還具有利尿、抗過敏以及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梔子能夠促進膽汁分泌;茵陳能清熱利濕,預防干細胞壞死。諸藥合用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的效果,能夠快速降低膽紅素水平,并促進其盡快排出體外[5]。
本組1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在接受茵梔黃口服液與藍光治療后,患兒膽紅素濃度與治療前比較顯著降低,患兒黃疸平均康復時間為(2±1.0)d,時間明顯短于單純應用藍光治療的患兒,我院單純應用藍光照射治療患兒的平均康復時間為(3±1.5)d。該結果與其他相關文獻所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此次1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應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治療后,膽紅素濃度迅速降低,總有效率較高,提示此法有效性較為理想,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麗萍,劉雯. 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治療76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研究[J]. 中醫藥臨床雜志,2016,09:1299-1301.
[2]呂紅宇,鄧常學,王子謙. 觀察茵梔黃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J]. 中外醫療,2014,01:21-22.
[3]張志宏,韓桂珍,王曉玲,于鴻,魯麗,金梅英,羅忠媛,王秀芳. 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2014,07:1124-1126.
[4]李舉,郝曉廣. 藍光聯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01:121-122.
[5]楊翠芬,荊愛霞,王敏智. 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照射治療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療效觀察[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07:692-693.
[6]李婕,胡燕. 藍光聯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18:1809-1811.
作者簡介:羅旅云(1976-4) 女 布依族 大專 貴州惠水 主治醫師 主要從事兒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