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摘 要】 機體內各項器官與組織相互協調,使得內環境能夠維持著穩定狀態,我們稱其為內環境穩態。人體內環境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重要因素。人體內環境穩態也一直是生物研究學上的重要課題,與我們人體各項機能活動息息相關。在人類的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使得人體內環境穩態得以保持。本人就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各個方面,作出了一些相關的見解。
【關鍵詞】 內環境 穩態 綜合分析
1 內環境穩態的簡介
1.1 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通常意義上,內環境就是指身體內細胞生存與進行活動的環境,這個環境具體化而言就是細胞外液。而內環境的穩態就是指在身體各項生理機能正常的情況下機體內部環境的各個因素都只在這個很小的內環境內發生一系列變化。
1.2 內環境穩態的特征
內環境穩態其實并不是一個靜止的內部結構,而是一直處于活動變化之中。在這種變化中一直保持著一種平衡狀態。因而就決定了內環境的穩態變化只能在多方面的協調下進行。
2 內環境穩態的動態變化
人體系統是一個復雜、龐大、穩定的系統,體內的各項機能一直都是相互協調的。而細胞作為構成人體最基本的單位。在內環境運行的過程中,必定受到各類因素的干擾,但由其內環境穩態的特點,使得人體內環境有著獨立系統的調節機制。維持著各類機體活動,并能相互獨立又能相互協調。這種相輔相成的系統結構,使得人體的內環境能一直保持一個良性的動態循環。
2.1 影響內環境穩態的因素
(1)外因:外部環境的突然變化。由于人體的適應性,人體內部系統也隨之適應了我們長期生活的環境。外部環境的溫度、水分含量、酸堿度等為我們內環境保持穩態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而且不同的外部環境也會對內環境的發展起不同的作用,這也導致了不同地域的人,在人體的內部環境中,都有些許的差異。但是如果外部環境突然發生了變化,內部環境來不及作出反應,內環境穩態就會發生失調,造成紊亂。這就導致了我們常見的“水土不服”的現象。
(2)內因:人情緒的變化以及細胞病變。內環境與人體相互作用,內環境在影響人體狀態的同時也受到人的狀態的影響。假使一個人的情緒悲傷、壓抑、沮喪,則會使細胞液中的膽固醇、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復合胺以及多巴胺偏低,從而破壞內環境的穩態,使得人體更容易受到疾病的襲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抵抗力下降。同樣好的情緒例如喜愛、滿意、開心、幸福等都有利于調節和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穩態,因為它們會催使內環境中分泌更多的“催生素”來調節各要素之間的平衡,從而達到保持人體內環境穩態的目的。
2.2 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
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的基礎:身體各器官能購系統并協調地進行新陳代謝。
人體內環境的調節機制是由三個系統構成:神經-體液-免疫。神經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系統,對身體各項機能的工作起著主導作用,而且其他系統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影響。例如,當你在做運動的時候,肌肉發生高強度的變化,神經系統就會對汗腺的分泌神經下達命令,進行排汗。人體內環境的調節也是受到神經系統的控制。內環境的穩態一旦被破壞,神經元就會對其進行感應。把這個信息及時反應于大腦,我們就會立即感到不適。
細胞外液為細胞提供了生存環境,因此才能構成人體的內部環境。體液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是人體內部環境保持穩定的基礎,內環境的各個器官與組織都需要體液的長期供給。當然,體液中不全是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同時也存在著有害的雜質,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可以對體液進行過濾,把有害物質過濾出去,排出體外。從而保證了各個機體都能正常、安全的進行工作。
3 內環境穩態與人體機能的相互聯系
3.1 內環境穩態對人體的作用
內環境穩態與人的總體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體內環境由大約90%的H2O、蛋白質以及少量的NaCL和人體血液中運送的O2、CO2、C6H12O6組成。這些成分共同營造著良好的人體內環境,合理的含量也保持著內環境的穩態。通常在內環境的穩態下人體的抵抗力和痊愈速度都會加快,能力也會向上提升。而且當人的內環境處于穩態時,人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也會更加積極、陽光而有生機。
人體內環境最典型代表是細胞外液、血漿、和淋巴液。細胞外液的濃度、生長速度、分解速度與分異速度幾乎影響著人一生的“變化”。從一個受精卵開始分裂、異變到成型胎兒一般需要四個月。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外液濃度的變化、新陳代謝的減緩,人體的各項機能也慢慢衰退直至最終停止。
由上所述可知,人體內環境對人體的影響與作用不容忽視,掌握并運用好內環境穩態與人體機能的聯系能夠有效幫助人達到“養生”、“延年益壽”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3.2 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可行性
在文章的前部分我們已經分析了影響人體內環境的內外部因素,所以保持內環境的穩態就可以在這幾個方面做功夫了。首先保持外部環境的“舒適性”,這里的“舒適性”主要側重于人體所習慣的環境和當有需要時在漸變的過程中改變環境以此來達到內環境的穩態;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態擁有積極樂觀的情緒也是穩定人體內環境的有效途徑;然后,制定合理的飲食起居習慣也對人體內環境的穩態有一定積極作用;最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更是相當于給人體內環境加了一個“保護罩”。內環境穩態在我們整個人體系統起著重要的作用,切實維護內環境穩態是可行且易行的。針對影響內環境穩態的各個要素,對癥下藥,才能促進人體正常健康的成長。
結語
人類機體的內部環境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其運行的機制也有一定的規律與特點,這與我們人體各大機能系統密不可分。人體的機能活動一直是處于一個穩定協調的過程,這正是由于內部環境的穩定性。內環境穩態使得人類能夠正常適應外界的環境,并且可以促使人類去改變外部環境,以適應自身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對人體的內環境穩態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就對人體的內部功能的運行有了正確的認識。而了解內環境穩態的最有效途徑就得認真學習生物學科知識,從而爭取為維持人類內環境穩態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把生命科學史引入中學生物學教學.王薦.課程教材教法.2004
[2]人體內環境穩態的調節.山東淄博萬杰醫學院.韋磊.王麗寧.2011
[3]高中生物新課程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張明.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