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軍
目前國內小麥市場可謂“怪”相頻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華北小麥供應緊張,價格頻頻觸及高點;二是南方小麥供應量充足,銷售卻比較困難;三是進口小麥數量不減;四是北京、天津從華北調入的小麥現如今又被華北制粉廠調回企業使用;五是國內新建制粉企業在增加,而虧損的制粉企業也在增加。
仔細看一下這幾大“怪”現象,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什么華北小麥供應緊張,很多制粉企業抬價收購,原因很明了,過麥的時候大量華北小麥被南方和北方儲備庫調入或者成了托市糧,或者成了國家儲備。隨著華北市場上小麥數量越來越少,儲備庫輪換小麥也成了香餑餑,質量較好的小麥基本上被訂購一空,而老百姓手中的余糧則成了各個制粉企業爭奪的焦點。一些經營比較好的大型制粉企業,因為用量比較大,不得不抬高小麥入廠價格來滿足生產需要,近日優質的小麥價格上漲比較突出,價格突破了去年的最高價,再次向高價沖鋒。
這又引起了第二大“怪”現象,南方儲備庫小麥充足,銷售卻受阻,什么原因呢?作為一個專業做小麥的人來說,南方小麥和華北小麥的本質區別在哪兒一定都很清楚,其小麥質量適合哪些人群,制粉企業也是非常清楚的。南方小麥的面筋比較低,小麥品種以角質麥和軟質麥為主,其加工的小麥粉不適合北方人的口味,還有些小麥是飼料麥。況且這幾年南方小麥受災比較嚴重,國庫儲存的小麥多多少少都有些毛病,對于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中國人來說,如今在吃上非常挑剔,也因為人們的收入猛增,而糧食價格太低,人們都有錢購買高檔面粉而不會購買低檔面粉。
而這又引發了第三“怪”現象,雖然國庫小麥充足,進口小麥數量卻不減,因為進口的都是優質高筋小麥,從而又引發了第四“怪”現象,每年華北的小麥會被北京、天津儲備庫調入作為儲備糧,前幾年還能被當地的制粉企業消化,今年卻很難消化,不得不被華北的制粉企業再調回進行加工。這又引發了第五“怪”現象,目前國內制粉廠家基本可以分為中小、中等、中大、大型這幾種規模,相對來講龍頭企業僅有五得利、中糧、益海等這幾家,最令面粉市場關注的還是五得利。眾所周知,制粉加工行業門檻較低,行業內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所以制粉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市場份額分散。認清這一局勢的五得利面粉廠,選擇了專業化、規模化的經營方向。1999年五得利面粉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在管理、技術、營銷等方面也日趨成熟,隨后公司在多地建立分公司,目前擁有六省14個子公司、58條現代化面粉生產線、30個大型制粉車間、員工5000名,成為世界第一的面粉企業。
據了解,目前整個制粉行業處于優勝劣汰的自然發展過程,大型企業比如五得利不僅有原糧優勢,還有知名度高、質量穩定等優勢,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多。大型制粉企業在擴張,相比之下一些資金受限、質量不穩定、生產線較為落后的小型制粉企業在虧損倒閉。各個儲備庫雖然都儲備了大量小麥,但是由于當地制粉企業加工能力有限,國庫小麥不能被當地小型制粉企業消化,不得不被大型制粉集中的華北地區再次調回,這種情況是怎么形成的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是主要原因,各地制粉企業沒有得到合理的布局和利用,造成社會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