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鵬飛
稅PKPK糖,笑到最后的是誰
蔡鵬飛
小時候家里窮,所有的東西都是奢侈品,都非常寶貴,哪怕屎尿都是寶啊,都得憋到自家地里,有詩為證:“肥水不流外人田”。白砂糖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相當于女包里的LV、香水里的香奈兒、手表里的百達翡麗,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
名牌都有山寨品,白砂糖也有,我用過的有兩種:一曰“糖精”,為化學物品,捏少少許放在水里,化開后就可以喝了,有甜的感覺,但味道單薄不正,不能放多,否則就會變苦;一曰“甜葉菊”,菊科植物,純綠色產品,葉片泡水,便生甜味,味道亦感覺千奇百怪,非人間所宜有也!
但如今,白砂糖早就失去了其奢侈品的崇高地位,好比當年的鋁制品,從貴族專用變成普通用具、再被棄之若敝履,悲哀啊!更不可思議的,是稅竟然打上了糖家族的大門,要“寓禁于征”,不讓人大吃特吃糖類食品了。
哎,運來鐵成金,運去金似鐵,就是糖這幾十年來命運的寫照吧!
在人類歷史上,糖的作用巨大,屢屢解救人于饑荒。另一個跟它一樣劍膽琴心的是脂肪。這兩種充滿正能量的物質,一個來自于植物,一個來自于動物,像熊貓大俠一樣,在人類的進化史中飛檐走壁。
想當年,晉朝鬧饑荒,老百姓餓死的很多。當朝皇帝晉惠帝就問左右:“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他知道肉糜里含脂肪高,卻不懂脂肪和糖都是屬熊貓大俠的,雖然很親民,但俠就是俠,只有個別人才會見到,面對一大群老百姓,大俠是絕不會露面的。可見這個皇帝實在是個混蛋,太不懂事了。
無獨有偶。18世紀的法國,有個王后名曰瑪麗·安托瓦尼特,也責問挨餓的民眾:“如果沒有面包,何不吃蛋糕?”該王后是否被民眾打死不知道,但她的混蛋程度,經鑒定和晉惠帝屬同一級,如果兩人能為夫妻,肯定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然而到了21世紀的現在,我們終于發現,這兩位竟然是未卜先知的大預言家!
現在,綠色原料制成的健康食品比快餐類垃圾食品要貴,窮人們固然能吃幾回,但一樣是塞飽肚子,為什么要多花錢哪?難道窮人的錢很多?而且的而且,垃圾食品很好吃啊!于是,他們就“食肉糜”、“吃蛋糕”,選擇快餐類垃圾食品,吃吃吃,一個個變成了大胖子。
當胖子很不美氣,首先是拉低顏值。在這個流行“男神”、“女神”的時代,顏值就是第一生產力啊!這后果,細思極恐!當然,如果你本來就生得神光劍影,是專門從不可能角度出手塑形而成的高人,那就不要緊。但你無法逃脫第二大問題:肥胖會引發Ⅱ型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癌癥、高膽固醇、脂肪肝等等這些可怕的疾病。不錯,你可能對自己人生很不滿意,盼著老早見上帝回爐重造了,但你愿意讓這些病做你上天的導游嗎?
權威機構統計:2010年,肥胖讓300萬人喪命,而恐怖分子在全球只造成7697人死亡;2012年,全球死于糖尿病的有150萬人。
糖,從俠客變成了殺手。其信條就是:讓你胖!讓你胖!讓你胖!
所以,減肥,就成了21世紀的主旋律。
誰能夠阻止“殺手糖”的肆虐?
讓人們自己關注自己的健康?人要靠得住,母豬能上樹。讓食品企業自律?那更是與虎謀皮,異想天開。那么,讓政府來幫忙吧!
政府的絕招只有一個:收稅。
美國加州某議員提出議案:政府收取軟飲附加費,“每罐加2分錢”。他的推論是,當你在零售店購買飲料喝時,“加2分”也許會令你做出不如飲沒有附加費的礦泉水的決定。如果你覺得2美分的嚇阻作用不大,那2角甚至2元呢。
就是說,你要爽之前,先用價格讓你難受一下,期望你知難而退。
但這辦法似乎稅理不通:糖只是含糖食品的一部分原料,和其它原料一起,企業在購進時就已經課過稅了,企業因糖獲利,已體現在企業的利潤中了。如今單獨對糖再收,不成重復征稅了?
不過,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對企業的懲罰性征稅,有點像環境稅,企業只要繳了稅,就有權繼續排放污染。但是,“糖稅”是消費者繳的,食品價格增加了嘛。怪哉怪哉,本來要懲罰企業的,板子卻打在消費者屁股上!這,合理嗎?
在西方國家,問題更嚴重:“糖稅”牽扯到政府干涉個人的選擇自由!糖無毒也不上癮,選擇含糖量大的食品,最后就是吃得患了糖尿病,那也是公民選擇的自由,政府憑什么干涉?
于是圍繞著對高糖產品征稅主題,政治人士和健康專家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但,自由誠可貴,健康價更高。最終收稅派占了上風。
前幾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倡議各國采取財政措施減少帶糖飲料消耗。該報告說,財政措施可至少將帶糖飲料零售價格提升20%,從而導致相關消費下降。
有錢收,傻子才不干!于是,各國“聞過即改”,紛紛設立“糖稅”新規。
2014年,墨西哥政府頒布“糖稅”,對含糖飲料額外征稅10%,對非必須高卡路里食物征稅8%。
2016年12月,英國稅務總署發布對含糖飲料征稅的法律草案,確認將對每100毫升中含糖超過5公克及超過8公克的軟飲料征收稅金。
英國發布“糖稅”草案的同時,澳大利亞糖尿病專家呼吁應仿效英國實施“糖稅”,得到85%的支持。
而美國,已有33個州頒布了征收“糖稅”的法律。
除上述國家外,征收“糖稅”的國家還有法國、愛爾蘭、匈牙利、比利時、巴西、斐濟、挪威和南非等。這一名單還在不斷延伸。
糖稅是政府以“為你好”的名目設置的稅收,但對消費者來說,并不好,因為最終成本是由消費者承擔的。我因為多吃了點糖就要比別人多繳稅?這理兒那里說去?
而且,征收糖稅,會產生很多負面效應。比如:它會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忽略更加智慧地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原始渴望符合現代生活:吃得更少、吃得更好、多喝水、別在沙發里窩著。它會削弱人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覺得繳了糖稅就可以大吃特吃食糖了等等。
但事實證明,這個不講理的糖稅卻真正發揮了作用。在墨西哥,“糖稅”政策實施一年,含糖飲料的總消費量就下降了12%,其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下降了17%。
為什么這樣?
過去,消費者對比含糖和無糖兩種食品,口感含糖的好點,價格無糖的高點,選擇哪個呢?含糖的。消費者不是不知道過量吃糖會損害健康,但這無法立即看出來呀!這就讓消費者有機會抱持僥幸心理:沒什么啦,就這一次!我的身體棒著呢,未必就能得上啥啥病!能省點錢為啥不省呢?我可是房奴孩奴哦!如此,人們、尤其是窮人,肯定甘愿冒這點健康之險,選吃價格低的。
而現在,“糖稅”把含糖食品的價格拉高了,使含糖食品失去了價格優勢。消費者比較二者,無糖食品的健康優勢就顯出來了。嗯,含糖食品好吃點,但后面會使人生大病,將來萬一得上了,那就完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么!我又不是傻子,冒這險干啥?
從這里可以看出,窮人們吃垃圾食品,就是為了省錢,就是沖著那寫得明明白白的價格差去的!
這,就是墨西哥征收“糖稅”之后,低收入家庭對含糖飲料的消費大大低于平均消費量的原因。
糖稅最“釜底抽薪”的作用是,讓那些制造含糖量超高食品的企業改變思路,放棄生產這類食品。
要說食品企業不知道人體吸收過量的糖、脂肪、鈉會引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鬼都不信,但他們還是照加不誤。因為大量的糖加入食品,既提升了口味,還降低了價格,更能誘引人們購買。從而使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但如今征收“糖稅”,使含糖食品和無糖食品價格持平,人們的選擇必然會傾向于更健康的那一個。這就會使高含糖食品的銷售量急速下降,使該種食物創造的利潤變少,無法達到預期,于是,以逐利為己任的企業肯定要放棄生產這種食品,改為生產更健康的食品了。企業不生產高含糖量的食品了,不就是對它們斬草除根了嗎?到時候,有人就是想吃這種垃圾食品,也找不到了!
各國“糖稅”的征收,使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可口可樂在英國推出無糖可樂,取代了零度可口可樂,取得了銷售增長;它還在北美市場建立起非碳酸飲料產品線組合,卸載了很多裝瓶業務;在中國也推出了低糖、無糖的雪碧零卡、怡泉果味氣泡水等新品。百事公司則推出了“2025可持續發展日程”,計劃在產品中減少糖的比例,同時還將降低主打產品的熱量,轉變產品組合,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到2025年,百事主要飲料產品中將有2/3達到每12盎司飲料含有不超過100卡路里的健康標準。
如此,我們可以說,在護衛人們健康方面,“糖稅”功不可沒。
“糖稅”也許不夠講理,政府也許太見獵心喜。但,比起既“講理”、又照顧民眾心理的印花稅,我覺得,還是“糖稅”更好。
因為,人類社會發明出的任何物事,都應該為人服務。
稅,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