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應發 劉厚兵
享受商業健康保險個稅優惠謹防誤區
袁應發 劉厚兵
2017年4月,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財稅[2017]39號,以下簡稱財稅[2017]39號),明確自2017年7月1日起,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為推廣實施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個人所得稅政策,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推廣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7號,以下簡稱《公告》)。本文就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后納稅人享受相關稅收優惠需要防范的幾個誤區解析如下。
正確理解: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是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等,取得偶然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稿酬所得等的個人不能享受。
政策解析:財稅[2017]39號規定,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是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這里應注意幾個問題。
1.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才享受優惠。《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所說的每次收入,是指:勞務報酬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財稅[2017]39號所規定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應是指一年內連續幾月取得該項所得,而不是一月內連續性取得該項所得。《公告》明確,取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連續3個月以上(含3個月)為同一單位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所得。
[例1]假定A公司董事老李每月領取的收入為28000元,老李并不在該公司任職、受雇;某培訓師老張2017年9月為A公司人員進行培訓,取得勞務報酬10000元。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121號)規定,老李收入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稅=28000×(1-20%)×30%-2000=4720(元);老張收入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稅=10000×(1-20%)×20%=1600(元)。同時,若老李、老張每個月花費300元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則老李每月應繳納個稅為[28000×(1-20%)-200]×30%-2000=4660(元),每月少繳納60元(4720-4660)個人所得稅;老張9月取得10000元勞務報酬不屬于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其商業保險支出不得扣除,應納個稅仍為1600元。
2.同時取得多項所得的個人按月、按年限額扣除。財稅[2017]39號規定,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例2]承例1,假定A公司董事老李每月領取的收入為28000元,老李并不在該公司任職、受雇。同時,假設老李任職B公司扣除各類法定扣除費用后每月工資應納稅所得為1600。老李每個月花費300元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此時,老李可以選擇A公司或者B公司稅前扣除。如果選擇A公司扣除,老李每月應納個稅=[28000×(1-20%)-200]×30%-2000+[1600×10%-105]=4660+55=4715(元);選擇B公司扣除,老李每月應納個稅=[28000×(1-20%)]×30%-2000+[(1600-200)×3%]=4720+42=4762(元)。但如果個人商業健康保險由企業購買,則應不能選擇性稅前扣除,應按購買企業適用稅目扣除。
《公告》明確,個人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且自行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只能選擇在其中一處扣除。
正確理解:享受個稅優惠產品須符合規定條件,個人購買其他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政策分析: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是指保險公司參照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指引框架及示范條款(見附件)開發的、符合下列條件的健康保險產品:
1.健康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健康保險產品采取具有保障功能并設立有最低保證收益賬戶的萬能險方式,包含醫療保險和個人賬戶積累兩項責任。被保險人個人賬戶由其所投保的保險公司負責管理維護。
2.被保險人的年齡及其范圍。被保險人為16周歲以上、未滿法定退休年齡的納稅人群。保險公司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證續保。凡16周歲以上的、未滿法定退休年齡者,身體健康且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健康人群),或者投保時根據其健康狀況確定為既往癥(見名詞釋義6)且投保時連續納稅滿一年的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既往癥人群),均可作為保險合同的被保險人。
3.健康醫療保險保障責任范圍。包括被保險人醫保所在地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內的自付費用及部分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外的費用,費用的報銷范圍、比例和額度由各保險公司根據具體產品特點自行確定。
4.情況不同保險金額可以不同。同一款健康保險產品,可依據被保險人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保險金額,具體保險金額下限由保監會規定。
5.賠付率不得低于規定的比例。健康保險產品堅持“保本微利”原則,對醫療保險部分的簡單賠付率低于規定比例的,保險公司要將實際賠付率與規定比例之間的差額部分返還到被保險人的個人賬戶。根據保監會發布的《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于80%,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低于80%的,差額部分返還到所有被保險人的個人賬戶。
6.不同投保目標人群產品不同。根據目標人群已有保障項目和保障需求的不同,符合規定的健康保險產品共有三類(此次公布的A、B、C三款保險產品),分別適用于:(1)對公費醫療或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有報銷意愿的人群;(2)對公費醫療或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的特定大額醫療費用有報銷意愿的人群;(3)未參加公費醫療或基本醫療保險,對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有報銷意愿的人群。
符合上述條件的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應按《保險法》規定程序上報保監會審批。《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保險公司開發的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應當標注“個人稅優健康保險”字樣,報中國保監會審批。
正確理解:一年內保費小于2400元的,按不超過年度保費的標準扣除;一年內保費金額超過2400元的部分,不得稅前扣除。次年或以后年度續保時,按上述規定執行。
政策解析:財稅[2017]39號規定,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單位統一為員工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應分別計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扣除為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減除費用標準之外的扣除。具體稅收征管分三類情形。
1.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自行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應當及時向代扣代繳單位提供保單憑證。扣繳單位自個人提交保單憑證的次月起,在不超過200元/月的標準內按月扣除。一年內保費金額超過2400元的部分,不得稅前扣除。以后年度續保時,按上述規定執行。個人自行退保時,應及時告知扣繳義務人。
[例3]江西省贛州市某企業人員月工資為5900元,個人三險一金800元,每月需繳納個稅=(5900-800-3500)×10%-105=55(元)。2017年7月1日以后,若該員工每個月花費200元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則其應繳納個稅=(5900-800-3500-200)×3%=42(元),每月少繳納13元(55-42)個人所得稅。注意,扣繳單位自個人提交保單憑證的次月起,才可在不超過200元/月的標準內按月扣除,所以納稅人應及時提供保單憑證。
2.單位統一組織為員工購買或者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購買符合規定的健康保險產品,單位負擔部分應當實名計入個人工資薪金明細清單,視同個人購買,并自購買產品次月起,在不超過200元/月的標準內按月扣除。一年內保費金額超過2400元的部分,不得稅前扣除。以后年度續保時,按上述規定執行。即企事業單位統一組織并為員工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應分別計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批復》(財稅[2005]94號)規定,單位為職工個人購買商業性補充養老保險等,在辦理投保手續時應作為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單位為員工支付有關保險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國稅函[2005]318號)規定,對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并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例4]某企業職工張某月工資為8600元(含個人三險一金800元),另該企業每月為張某向一家商業保險公司購買健康保險300元,張某每月需繳納個稅=(8600-800+300-3500)×20%-555=365(元)。優惠政策實施后,若企業為張某購買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符合規定,其應繳納個稅=(8600-800+300-3500-200)×10%-105=335(元),每月少繳納30元(365-335)個人所得稅。
3.個體工商戶業主、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投資者自行購買符合條件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在不超過2400元/年的標準內據實扣除。一年內保費金額超過2400元的部分,不得稅前扣除。以后年度續保時,按上述規定執行。
[例5]假設某個人獨資企業主老李,全年12個月營業收入149000元,與經營有關的可在稅前扣除的成本49000元、費用20500元、營業外支出5500元。另外,老李購買當年購買3000元的商業健康保險。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的規定,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分月預繳,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因此,年度終了后,老李應將全年收入匯算清繳。實施前,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標準為42000元/年3500元/月);則老李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成本+費用+支出)-42000=149000-(49000+20500+5500)-42000=32000(元),適用20%稅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2000×20%-3750=2650(元)。實施后,老李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成本+費用+支出)-42000=149000-(49000+20500+5500)-42000-2400=29600(元),適用10%稅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9600×10%-750=2210(元),比試點前節稅440元(2650-2210)。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5號)規定,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因在納稅年度中間開業、合并、注銷及其他原因,導致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1年的,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伙企業自然人合伙人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時,以其實際經營期為1個納稅年度。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標準,應按照其實際經營月份數,以每月3500元的減除標準確定。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當年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額,當年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額=月減除費用(3500元/月)×當年實際經營月份數,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公告》附件《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情況明細表》“本期扣除金額”填報說明:扣繳申報時,月度保費大于200元的,按不超過200元的標準填寫;月度保費小于200元的,按不超過月度保費的標準填寫;個體工商戶業主、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投資者申報時,年度保費金額大于2400元的,按不超過2400元的標準填寫;年度保費小于2400元的,按不超過年度保費的標準填寫。據此可以理解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因在納稅年度中間開業、合并、注銷及其他原因,導致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1年的,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伙企業自然人合伙人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時,以其實際經營期為1個納稅年度。個體工商戶業主、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投資者自行購買符合條件的健康保險產品的,應按照其實際經營月份數,以每月200元的減除標準確定。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當年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額-當年投資者本人的保費扣除額。其中,當年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額=月減除費用(3500元/月)×當年實際經營月份數;當年投資者本人的保費扣除額=月減除費用(200元/月)×當年實際經營月份數(具體操作亟待國稅總局下文明確)。當然如果是合伙企業投資者有多個自然人的,各投資者可以分別適用上述優惠。
正確理解:納稅人在稅前扣除商業健康保險支出時,均需提供“稅優識別碼”。同時,要按要求進行納稅申報、提供保單憑證等。
政策解析:為便于納稅人及時享受政策、規范納稅申報,《公告》進一步明確了相關操作問題。
1.正確如實納稅申報。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支出稅前扣除,仍沿用原納稅申報表,但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在納稅申報時,需要附報《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情況明細表》,載明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支出的明細信息。即應將當期扣除的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支出金額填至申報表“稅前扣除項目”的“其他”列中(需注明商業健康保險扣除金額),并同時填報《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情況明細表》(見附件)。
其中:有扣繳義務人的個人自行購買、單位統一組織為員工購買或者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扣繳義務人要填報《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或《特定行業個人所得稅年度申報表》。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和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支出,在年度申報要填報《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B表)》。實行核定征收的納稅人,應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情況明細表》,主管稅務機關按程序相應調減其應納稅所得額或應納稅額。
2.及時提供保單憑證。個人自行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應及時向扣繳義務人提供保單憑證,扣繳義務人應當依法為其稅前扣除,不得拒絕。
3.退保終止稅前扣除。納稅人未續保或退保的,應及時告知扣繳義務人或主管稅務機關終止稅前扣除。
4.需提供稅優識別碼。“稅優識別碼”由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按照“一人一單一碼”的原則對投保人進行校驗后,下發給保險公司,并由保險公司在保單上打印,是納稅人據以扣稅的重要憑據。納稅人在稅前扣除商業健康保險支出時,均需提供“稅優識別碼”。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未獲得稅優識別碼的,其支出金額不得稅前扣除。
這里應特別注意,被保險人投保年齡須是16周歲以上,且未滿法定退休年齡。同時,保險產品有明確的保險責任劃分。如A款保險責任中明確,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被保險人在基本醫療保險協議管理醫療機構(不含特需和國際醫療部,下同)住院治療的,對于其住院發生的醫療必需且合理的保險合同約定的住院醫療費用,在該保單年度余額內,按照附表中的約定給付醫療保險金。住院費用包括住院期間實際發生的藥品費、住院手術費、床位費和其他費用之和。住院前后門診費用保險金,被保險人在基本醫療保險協議管理醫療機構治療的,對于因與該次住院相同原因在該次住院前7日(含住院當日)以及出院后30日內(含出院當日)發生的醫療必需且合理的門診治療費,在該保單年度余額內,按照附表中的約定給付醫療保險金。
正確理解:各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主要配合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稅前扣除的真實性進行比對分析,防止部分納稅人濫用稅收優惠政策,造成稅款流失。
政策解析:為促進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試點順利開展,保監會下發了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指引框架和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萬能型)A款、B款、C款示范條款。財稅[2017]39號就落實商業健康保險個稅優惠政策要求強化征管協作,各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落實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
1.財政、稅務、保監部門要做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宣傳解釋,優化服務。稅務、保監部門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共享商業健康保險涉稅信息。
2.保險公司在銷售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時,要為購買健康保險的個人開具發票和保單憑證,載明產品名稱及繳費金額等信息,作為個人稅前扣除的憑據。保險公司要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保持實時對接,保證信息真實準確。
3.扣繳單位應按照本通知及稅務機關有關要求,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時認真落實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政策。
4.保險公司或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應向稅務機關提供個人購買健康保險的相關信息,配合稅務機關做好相關稅收征管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凡購買符合條件健康保險產品的納稅人,應按財稅[2017]39號規定程序享受稅前扣除政策。根據《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五章財務管理規定,保險公司應對個人稅優健康保險業務進行單獨核算;保險公司應當單獨歸集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賠付支出、經營管理費用、盈虧,單獨出具個人稅優健康保險業務的利潤表、費用明細表及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