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露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紀錄片營銷的思考
□陳 露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整個文化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紀錄片市場更加趨于市場化和產業化,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對紀錄片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備受行業關注,成為焦點。對于紀錄片的發展,要關注其創作和傳播的同時,結合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發展的特征,合理運用市場營銷理念,形成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促使紀錄片在營銷方面不斷實現突破,在根本上促進紀錄片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新媒體時代;紀錄片;營銷;策略
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促使整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播媒介更加多元化,促使紀錄片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媒介融合使得各種媒體形式所依賴的技術更加趨同,這種環境下,市場化成為必然。面對市場經濟的不斷細化,紀錄片也需順應時代發展,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對營銷策略進行不斷完善,尋求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于紀錄片而言,其主要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處于體制內的,其主體為電視臺和國家的宣傳機構,其制作的紀錄片主要服務于國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不追求經濟利益。而體制外的紀錄片,是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凸顯文化選擇。立足市場經濟環境,紀錄片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運營模式和原則,在關注紀錄片創作的同時,積極拓寬營銷渠道。在新媒體時代,紀錄片的制作也需要與時俱進,應用先進的制作手段,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擺脫政治宣講目標的制約。另外,要結合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在創作和傳播方面的轉換,強化紀錄片的營銷與包裝,對盈利模式進行完善,運用合理的營銷技巧,在根本上提升紀錄片的社會認知度,促使紀錄片的發展與新媒體時代相契合。
首先,對于新媒體而言,多元化與開放性是基本特征,紀錄片的呈現也更顯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特征。紀錄片能夠在諸多平臺中進行播放,其查看和傳播方式更加多樣性。其次,在新媒體時代,碎片方式存在的時間被充分利用。這就使得紀錄片在傳播中突破傳播模式的束縛,以碎片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達。再次,新媒體背景下,紀錄片擁有更多的展現平臺,碎片化的信息規模擴大,信息資源被大面積分散,信息的傳遞更多依賴于人們的個性特點,分眾化特征顯著。紀錄片自身的特征使得其受眾群體相對不大,但是,新媒體的介入,促使紀錄片受眾呈現不斷分化的趨勢。
(一)紀錄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在當前的媒體行業發展中,收視率成為節目安排設置的重要指標,因此,大眾通俗文化發展迅速,尤其是一些以明星為核心的真人秀成為主要的節目類型。鑒于紀錄片受眾范圍有限,即便進行了節目的安排,也很難帶來較高的收視率,因此,整個紀錄片市場呈現不景氣的狀況,很難在高收視率和高效益的雙重要求下生存。
(二)忽略紀錄片營銷工作的開展
首先,缺乏掌握新媒體時代動態的專業營銷隊伍。新媒體時代是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但是,在紀錄片營銷工作中,缺乏具備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從業人員,市場觀念不強,很難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全面、深入的分析,忽視市場調研工作的開展。另外,依據傳統的想法進行紀錄片的制作,過于關注內容,忽視其外在的包裝,不重視宣傳工作,很難實現更好的推銷目的。其次,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營銷市場尚未被全面拓展。營銷渠道十分有限,運營能力不強。對于紀錄片的營銷模式而言,主要依靠電視臺的廣告,二次營銷力度不斷。另外,在紀錄片的營銷市場,在投資、制作以及新品開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難形成集融資、制作以及營銷于一體的產業鏈,凸顯出不完整性,呈現出比較脆弱的狀態。最后,缺少與紀錄片營銷相適應的商業模式。在紀錄片的盈利模式中,存在諸多不成熟的因素,整體方式較為低端,主要盈利來源為廣告收入。另外,紀錄片的主要呈現方式局限在電視臺,方式單一,與新媒體環境不相適應,很難形成競爭氛圍,無法在根本上提升紀錄片的收視效益。
(一)強化對目標市場的定位,重視對市場的細化
紀錄片是諸多文化形式中的一種,但是,其產量卻遠遠低于綜藝節目、電視劇等形式,同時,播放平臺也不多,這也說明紀錄片擁有十分有限的受眾,在整個行業發展中,具有較低的市場占有率。因此,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階段,紀錄片需要重視在創作和營銷領域目標的明確,切實提升節目品質,以更好地吸引大眾,形成固定的受眾群體。紀錄片從業者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市場和大眾的實際需求,全面、深入地做好調研,掌握他們的心理特征,強化市場細分,結合不同需要,進行準確定位,創作多題材的紀錄片。題材選定之后,借助現代化拍攝技術,應用拍攝技巧和制作方法,切實提高紀錄片的質量,為全面營銷奠定基礎。
(二)立足多種因素進行營銷策略的制定,強化產品包裝
結合不同市場大眾的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營銷方案,結合產品實際,進行恰當包裝。在營銷方案中,要明確贊助商,分析營銷方案的時間節點,制定營銷不同階段的目標,包括品牌的長期推廣。對于紀錄片與贊助商的合作方式,主要形式為冠名和廣告推廣。在紀錄片發行階段,所選贊助商需要與紀錄片的風格具有相似性,促使廣告內容能夠以較為巧妙的方式融入作品,避免突兀現象的發生,更好地處理與贊助商的關系。在紀錄片營銷工作中,要遵循由內到外的原則,也就是說,先進行國內營銷推廣,而后再將其推向國際。針對海外市場的發行,要對海外市場的需求進行分析,而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再次包裝,對其中的內容、節目等進行合理改編,形成節目的海外版本,保證其符合海外觀眾的欣賞標準。
(三)立足新媒體進行紀錄片營銷渠道的拓寬,強化營銷方案的個性化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只有少數優質的紀錄片能夠獲取預期收視率。新媒體的出現為紀錄片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使得其也有機會實現多渠道傳播,強調大眾化與碎片化的實現,以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新媒體促使媒介之間實現聯動,紀錄片需要借助這一特點,采取多種方式,積極進行渠道拓展,構建更多的營銷平臺,形成龐大、堅固的營銷陣營,以獲取更好的收益。為此,要重視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發行網絡,對原有營銷渠道進行完善,構建全面的銷售網絡。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與相關主體的密切溝通,增強市場敏感度,積極探索和創新發現渠道,促進各個主體利益目標的實現,同時,追求成本的降低,強化對紀錄片發行操作模式的整體優化。針對宣傳,要強化聯動造勢效果的實現,充分應用多種媒體特點,發揮各自優勢。
綜上,立足新媒體時代,紀錄片的發展面臨重大的機遇與挑戰。面對紀錄片的市場化發展,要結合時代背景,重視市場細化,探索多渠道營銷,構建更加優質的營銷方案和盈利模式,以促進紀錄片實現更好的發展。
1.吳晶晶.互聯網時代中國電視紀錄片形態變化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郭獻山.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36):61-62.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