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攀
明星真人秀節目的創新模式探析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
□張 攀
《奔跑吧,兄弟》作為得到億級廣告冠名權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在播出之前就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該節目以全明星主持人陣容、真實記錄明星活動以及韓國制作團隊的加入為賣點,在播出后,城市網收視率達到2.77%。《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值得研究,本文分析該節目的定位、制播及內容,找出節目成功的秘訣,并對節目的進一步完善提出建議。
真人秀;明星效應;注意力經濟
(一)衛視真人秀節目的競爭
各大電視臺借助引進國外真人秀節目版權的方式開啟收視率爭奪戰。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東方衛視的《花樣爺爺》,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以及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收視狂潮,也讓衛視間的競爭更激烈。各大衛視選擇真人秀節目作為競爭主力,說明真人秀節目和其他節目類型相比能吸引更多受眾,提高收視率,獲得更多廣告投放,從而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二)《奔跑吧,兄弟》脫穎而出
浙江衛視于1994年成為中國第一批上星的衛視,2008年改版時提出“中國藍”的品牌標識,力爭以品牌理念占領市場。2014年推出了中國大陸鮮有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這個吸納了韓國SBS原版《Running Man》制作團隊的明星真人秀,以獨特的生產方式、全明星陣容、真實的游戲環節吸引了大批的觀眾,成為周五綜藝收視冠軍。通過版權引進的真人秀節目屢見不鮮,但《奔跑吧,兄弟》的節目制作過程中真正地加入了韓國的節目團隊包括導演和專業明星跟拍攝像師,這種新型明星真人秀節目很值得研究。
全媒體已經成為近兩年來傳播界的熱點詞匯,傳媒集團在積極進行全媒體改革,《奔跑吧,兄弟》節目也采用了全媒體的宣傳方式。
首先,在浙江衛視這一傳統電視媒體上播放《奔跑吧,兄弟》的節目預告;其次,在獲得該節目網絡轉播權的五家大型網站的首頁上以圖片形式進行滾動預告;再次,通過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等進行節目短片預熱宣傳。尤其是微博平臺,節目組不僅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中發帖宣傳,擁有更多粉絲數的奔跑團成員也利用自己的微博平臺以發布原創或轉發節目相關信息的形式為《奔跑吧,兄弟》造勢。此外,還有一些網站的貼吧、論壇等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節目進程、情節內容,進一步吸引更多的網友關注。
電視、視頻網站、社交媒體的同步宣傳為《奔跑吧,兄弟》節目營造了很好的輿論氛圍,讓觀眾對節目充滿了期待。
(一)正面交鋒,同時競爭
《奔跑吧,兄弟》登陸浙江衛視周五21∶10黃金檔,避開與傳統老牌綜藝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競爭,并與同一時段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進行正面交鋒。此外,《奔跑吧,兄弟》還在周日重播,保證錯過節目的觀眾能夠再次觀看。觀眾也可以通過獲得節目轉播權的五家網站媒體進行觀看,滿足了網民群體的觀看需求。
(二)明星效應,粉絲經濟
《奔跑吧,兄弟》引起廣泛關注的一大原因是其超強的明星陣容,明星主持人在節目中演繹不同的角色,并展現在觀眾面前。這種體驗式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將觀眾的焦點從窺私轉變為體驗,明星不再販賣隱私而轉向對新環境的體驗,觀眾也不再是窺私者,成為明星自我轉變的見證人。這種內容可以贏得更多觀眾的喜愛,提高收視率,明星的粉絲量也能實現增長,讓各方都獲得收益。
(三)廣告植入,景點宣傳
《奔跑吧,兄弟》作為浙江衛視重金打造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廣告冠名費達到1.3億,第二季冠名費達2.16億。此外,植入廣告也是創收的一大來源。如某牌雞尾酒就常出現在各種環節,加深觀眾對品牌的印象,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節目的拍攝地點很多,如烏鎮、舟山、敦煌等,鏡頭里經常展現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這些景點間接得到了宣傳,推動了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
(一)中韓合作
憑借韓國SBS電視臺出品的《Running Man》的超高人氣,被稱作中國版《Running Man》的《奔跑吧,兄弟》在問世之前就備受關注。該節目以中韓合作的形式拍攝,中韓兩國導演共同在現場進行調度,每位奔跑團成員的跟拍小組中有2位是中國攝影師,1位是《Running Man》里經驗較豐富的韓國攝影師。
節目的后期剪輯也是典型的韓式表達,如鏡頭再三重復懸念、“驚嘆+呼聲”效果音、夸張的表情特效,以及鏡頭捕捉的周圍人或主持人驚恐的表情等,都是韓國綜藝節目一貫使用的拍攝手法,能產生很好的娛樂效果。韓國節目組中的明星成員還參與過兩次中國《奔跑吧,兄弟》的錄制,成為了節目的重要看點,提高了人氣,也表達出韓國團隊對該節目的支持與重視。
(二)明星也不完美
《奔跑吧,兄弟》這種明星真人秀節目不再是以平民為重點,而是專注于明星的親民化、真實化、貼近化,它邀請國內7位人氣頗高的演員擔當節目的常駐主持人,并為每個人進行特色形象定位。
節目每期會邀請2-4位嘉賓。通過游戲環節,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他們拋下偶像包袱,在游戲中,竭力拼搏,或是做出逗趣甚至愚蠢的動作,或是互相嘲諷奚落,或者賣萌犯傻,或是過人的機敏和意想不到的體力,種種表現讓觀眾更全面地認識到他們的性格特質。游戲任務中發生的事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使觀眾產生更多的認同感,產生“明星也是凡人”的感覺,他們和自己一樣也有不完美的一面,這種全紀錄展現的方式讓觀眾更了解明星。
(三)冒險闖關游戲:懲罰與沖突
冒險闖關游戲不是單純地比體力或是腦力,而是強調團隊合作。成員和嘉賓組隊,以團隊的形式競爭。首先小組成員接到游戲任務卡,按照要求完成各種任務,只有在上一個游戲獲勝的隊伍才能得到下一個游戲環節的提示或者某種優先權,因此每次執行任務小組都要拼盡全力。每項任務中的評判標準嚴格,懲罰形式也很獨特。
例如在第七期節目里,成員們根據任務卡指示來到泳池邊,看到餐桌以為可以吃到美食,游戲要求卻是讓他們猜上菜順序,猜錯的小組的其他成員就會被彈椅彈到泳池里。節目會從各個角度定格明星落水時的狼狽瞬間,觀眾很樂意看這種內容。
《奔跑吧,兄弟》里最經典的環節是“撕名條”大戰,其基本要求是小組間互相撕掉粘在自己衣服背后寫有自己名字的布條,堅持到最后還沒被撕掉的小組或個人獲勝。該環節是展現成員和嘉賓之間的配合,以及自身的智慧和體力的最好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出現肢體沖突和各種搞笑丑態的時候。為了保護各自的姓名條,明星主持人和嘉賓有的選擇逃跑,有的選擇正面對抗,男性成員間拼體力速度,女性成員間也不顧形象,在地上扭成一團。
對《奔跑吧,兄弟》節目自身的優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進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結論。優勢(S):強大的明星陣容、韓國制作團隊的支持、植入廣告便利;劣勢(W):自主創新能力弱、韓國模式刻板套用、攝制和后期制作人才缺乏;機會(O):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受眾對節目形式的新鮮感與認同;威脅(T):國內類似真人秀節目的競爭、網絡開放下國外真人秀節目的擠壓。
應對策略有:(1)OS+OW戰略。抓住國家對文化產業支持的大環境,積極借鑒韓國娛樂業的優秀養分并本土化完善節目的整體設置;在接受韓國節目制作團隊的指導之后,迅速學習其娛樂制作的思維和拍攝剪輯等技術能力,使自己的團隊有能力獨立完成節目的設計拍攝工作;改進廣告植入方式,獲得更多經濟收入;憑借目前受眾對節目的新鮮感積累穩定的受眾群,同時,不斷輸入新鮮血液,如邀請當紅嘉賓、增加游戲難度、將普通觀眾加入到節目的錄制過程中等。(2)TS+TW戰略。面對國內真人秀節目的競爭,應明確目標受眾,加強節目內容創新,強化中韓合作模式;對于國外真人秀的威脅,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就是節目本土化,從節目的設計元素入手融入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節目情節和任務的設計上多聯系中國傳統文化。
1.徐麗玲.電視頻道的品牌建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84.
2.陸軍.中國傳媒的注意力經濟與影響力經濟[J].求索,2006(10):184-186.
3.陳建華,姜東旭.傳媒經濟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12.
4.楊雯.《奔跑吧兄弟》:比快樂更比勵志[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11-20(006).
5.閆慧彤.我國明星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