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軍委
綜藝節目《極限挑戰》火爆熒屏的原因解讀
□ 鄧軍委
當前,電視上充斥著眾多的綜藝節目。隨著《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節目的熱播,戶外真人秀節目逐漸陷入同質化嚴重的尷尬局面。然而,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脫穎而出,第一季的平均收視率破2,最高收視率破3。無論是各具特色的節目嘉賓、猶如神來之筆的路人甲乙丙,還是充滿懸念的劇情推動、極具參與度的“去明星化”編排和精致的后期剪輯與藝術加工,均凝聚著導演的思考與創新,讓《極限挑戰》節目成為一檔口碑極佳、傳遞正能量的標桿性綜藝節目。
《極限挑戰》;戶外真人秀;導演;創新
2015年6月,東方衛視大型真人秀綜藝節目《極限挑戰》開播,這檔由孫紅雷、黃渤、黃磊、張藝興、羅志祥和王迅為固定嘉賓的戶外真人秀節目火爆熒屏,首播獲得全國1.191的收視率。《極限挑戰》開播至今,收視率屢創新高,這檔節目熱播的背后蘊含著整個創造團隊的心血,其中,導演的思考與創新是整個節目的核心與靈魂,六位嘉賓的精彩演出為整個節目的收視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導演在創造綜藝類節目時,往往需要遵循以下流程:第一步,根據當前的熱點思考欄目話題;第二步,運用創新思維設計節目的切入點;第三步,設計節目的故事走向,無論是開頭、發展、高潮還是結尾均要令人耳目一新;第四步,細化節目各個環節的流程,確定人選;第五步,完善整個節目方案,反復核查節目流程;第六步,設計節目宣傳文案。近幾年戶外真人秀節目異常火爆,無論是湖南衛視熱播的《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還是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均創造了不俗的收視率,進而掀起了各大衛視的戶外真人秀節目制作高潮,大量同質化嚴重、沒有故事情節只有幾個演員間的插科打諢或者游山玩水的節目極易造成觀眾審美疲勞,缺少導演思考與創新的戶外真人秀節目落入同質化、低俗化的惡意競爭怪圈。然而,2015年6月東方衛視的真人秀戶外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卻殺出一條血路,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居高不下。《極限挑戰》第一季的平均收視率破2,最高收視率破3,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導演的用心思考和創新。
與其他戶外真人秀節目不同,《極限挑戰》中沒有情侶明星搭檔,也沒有萌娃和星爸星媽,導演獨辟蹊徑選了六位個性十足的男明星:黃渤,歷經十年磨煉,從小人物一步步成長為大明星,顏值不高但情商超高;常在熒屏中以硬漢形象示人的孫紅雷在欄目中讓人大跌眼鏡,無論是“顏王”還是“帥雷雷”的綽號均讓完全顛覆了他以往的形象,帶給觀眾們意想不到的歡樂;“神算子”黃磊年輕時是文藝青年的代表,如今則是整個欄目的智商擔當;小豬羅志祥表現力超強,粉絲號召力極強,男扮女裝的朱碧石竟然成為新一代紅人;擁有龐大粉絲群的90后小鮮肉張藝興在節目中謙遜有禮,不斷挑戰自我,成為一大亮點;王迅雖然在參加節目前并不出名,但在節目中有著不俗的表現,重情重義演出了小人物的大光輝。六位明星組合的“極限男人幫”給戶外真人秀節目帶來一股清流,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極限挑戰》中的路人甲乙丙猶如神來之筆,給這檔節目增色不少。不同于其他戶外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沒有在拍攝中刻意清場,也沒有用群眾演員替代路人,完全開放式的拍攝模式,讓形形色色的路人甲乙丙與明星的互動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例如,《極限挑戰》第一季中有一期節目,黃磊變身為出租車司機載客,當前排女乘客認出司機是黃磊后,那難以置信的表情讓觀眾印象深刻,隨后的各種嬌羞、自拍、發朋友圈等又讓觀眾忍俊不禁。這期節目中,黃渤變身為快遞員送貨,在一次公司派發貨物時與路人的互動也讓人印象深刻。再比如有一期節目中,張藝興因為被孫紅雷騙走了箱子,在地鐵里與大媽訴苦,極具情境性與真實感,給觀眾的印象非常深刻。正是這一個個猶如神來之筆的路人甲乙丙,讓整個欄目充滿生活氣息,貼近群眾。
《極限挑戰》一直圍繞著“懸念”推進劇情,也正是這樣的“懸念”牢牢抓住了觀眾的觀看心理,提高了收視率。精彩紛呈的劇情來源于導演編劇無數次的沙盤推演與后期重構,還得力于嘉賓們的傾力演出。首先是導演編劇對劇本無數次的推演。以第一季第一期下半集為例,其中有一個游戲規則是時間按鈕,要求先按1再按2,所有按鍵必須依照先后順序,最先按下12的那一隊獲勝。在節目拍攝前,編劇與導演進行了各種推演,預設了無數的可能,并在沙盤推演中發現原定的兩小時的初始時間并不能制造出緊張感,改為一小時后效果較好。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沙盤推演,讓整個節目沒有不合理的規則,讓觀眾更容易進入劇情中。其次是后期的重構,不同于其他以游戲為基本環節的戶外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中的男人幫們一般都是六條線分開作戰,這樣大范圍的素材采集給后期剪輯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欄目組近80位剪輯師在導演的帶領下,在400∶1的素材中剪輯出一期期情節完整流暢的“大片”。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剪輯面面俱到,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明星的鏡頭多的問題。最后是明星們的傾力出演,每一位明星在節目中沒有明星包袱,無論是“極限三傻”還是“極限三精”均讓觀眾們印象深刻。“三傻”“三精”們斗智斗勇,劇情懸念迭出,“極限男人幫”依靠自己的智慧與生活閱歷完成節目給出的任務,其中經常出現劇情的反轉,增加了節目的趣味與看點。
與其他明星真人秀節目不同,《極限挑戰》的拍攝面向普通百姓,很多期節目“去明星化”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曾經高高在上、遠離群眾的明星們,挽起袖子走進群眾中,與群眾一起坐地鐵,嘮家常,聊人生。例如張藝興在酒店剝蟹黃,酒店大媽們與他聊家常;小豬羅志祥去做家政,主顧挑剔他做得不夠干凈;王迅為了不扣工資認真擦玻璃幕墻;孫紅雷在節目中蹭路人車;黃渤在去麗江的長途客車上和旅客們談天說地,還接受了一個小朋友送的玩偶。明星們在節目中問路、洗碗、送快遞、創業等,感受著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例如王迅擦玻璃幕墻辛苦一整天掙得200元工資,黃渤送快遞又渴又餓引起觀眾們的共鳴。導演運用極具參與度的“去明星化”節目編排,給節目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傳播效果。
以真實的現場拍攝為基礎的戶外綜藝節目,離不開后期制作時的藝術加工。一檔節目想要生動展現節目嘉賓的特點,需要通過適當的采訪、剪輯與藝術加工,《極限挑戰》也不例外。例如如今提到孫紅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帥雷雷”“顏王”這樣的外號;提到羅志祥,馬上想起他那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女裝扮相“朱碧石”;黃磊的神機妙算讓他成為高智商的代表;黃渤的老謀深算讓他獲得“國民壞叔叔”的稱號;而呆萌的“綿羊”張藝興和“摳門”的王迅也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內容創意,其實是建立在導演的思考與創新的基礎上,凝結著節目工作人員的討論與后期藝術加工。《極限挑戰》中有六位嘉賓,為了照顧到每一位嘉賓,節目中常常用到對立剪輯、平行剪輯、交叉剪輯、平行剪輯等方法突出節目的戲劇性與藝術張力。節目后期精致的藝術加工既渲染了人物與情節,也喚起了觀眾的認同。總之,《極限挑戰》能夠大獲成功,離不開導演、編劇、剪輯等工作人員的多方努力。
正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對《極限挑戰》的評價:“《極限挑戰》節目雖然以明星為主,卻沒有迎合受眾的口味,處處體現著導演對生活的思考、對節目的創新,通過明星展示出平凡人的一面,帶給觀眾們深刻的思考。”從《極限挑戰》的熱播中我們可以看出,綜藝節目不能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與價值觀。綜藝節目導演的思考與創新是撐起一檔節目的關鍵與靈魂。節目導演若能突破傳統綜藝節目的定位,讓綜藝節目既有明星又有內容還有跌宕起伏的劇情設置與開放式的結局,一定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1.周安祺.戶外真人秀節目的內容與傳播創新研究[D].鄭州大學,2016.
2.于娜懿.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路徑——以《極限挑戰》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6(14):158-159.
3.馬琳.戶外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熱播原因解讀[J].新聞世界,2016(02):39-41.
4.高永娜.國內戶外真人秀節目熱播現象研究[D].遼寧大學,2016.
(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